为何“出师未捷身先死”? ——从项目管理角度谈诸葛亮北伐

[复制链接]
查看3621 | 回复0 | 2014-9-13 22: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11999425f83725eb9249e693d36a1e97.jpg
        我最近在看《资治通鉴》中诸葛亮北伐的部分,不禁想到,这场北伐战争不正是一个大型的项目吗?那么,我能不能尝试用项目管理的知识来探讨一下这场北伐战争的成败得失呢?

        首先来分析北伐项目的项目团队组织结构: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毫无疑问都是诸葛亮。那么项目发起人呢?从理论上说,项目发起人应该是皇帝,也就是刘禅。但我们从诸葛亮上《出师表》的经过可以看出,刘禅其实并不赞同北伐,再考虑到诸葛亮集军政大权于一身的特殊地位,我们可以得出,项目发起人实际上是诸葛亮。而在科学的项目管理中,项目发起人、项目总监和项目经理一般不能为同一人。

        接下来就是各子项目负责人:
         “三月,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使长史张裔、参军蒋琬统留府事。”由这句话可以看出,政务组负责人为张裔和蒋琬,他们负责处理丞相府的各项政务

        “汉丞相亮命李严以中都护署府事。”后勤组负责人为李严,负责粮草、军械的运输;

        由魏延(丞相司马)和马谡(参军)的官职可以看出,他们两人分别担任作战组和参谋组负责人。
可惜,以上的组织结构依然是理论上的,从“事无巨细,咸决于亮”、“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等句可以看出,诸葛亮包揽了几乎所有子项目负责人的职责。

        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诸葛亮北伐的第一大问题:权力过分集中。可以说,权力的过分集中和分散,都不是好现象,而是要实现动态的平衡,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能力和智慧。诸葛亮正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权力分配问题,任何事情“事必躬亲”,最后,不仅没有达成项目目标,反而“出师未捷身先死”、“星落五丈原”。

        最后,我们再来看看北伐项目的项目目标。制定计划之前必须先定目标,没有目标的计划相当于没有方向的车,而统一项目目标更是项目经理的核心工作之一。而我们可以从史书中看出,北伐项目的项目目标从一开始就没有明确。

        公元228年春天,督前部,领丞相司马、凉州刺史魏延提出子午谷之计,他建议由其率精兵1万,过子午谷,不过十日可进军至长安。镇守长安的魏国安西将军夏侯楙怯而无谋,“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唾手可得。魏国聚集军队“尚二十许日”,诸葛亮大军可趁机“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便可一举平定长安以西。但诸葛亮认为此计不定因素太多,未必能如此顺利,一旦失利将陷于进退维谷之地,最终选择了“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确立了先攻占陇右作为进攻跳板的战略。

        从此可以看出,项目经理诸葛亮和作战组负责人魏延在项目目标上出现了重大分歧。一个想攻占陇右,全取凉州,成功后再图关中,另一个想直取关中,一战定乾坤。这说明,北伐项目从一开始就没有向所有项目成员明确目标,否则魏延不会在战争开始后提出与目标严重不相符的建议。这一事件对后来产生了深远影响,自诸葛亮否决魏延出兵子午谷后,魏延常对诸葛亮发牢骚,“叹恨己才用之不尽”,由此引发了项目团队的不合。

        由于项目团队结构的不科学,权力过于集中,加之无统一的项目目标,过程中也没有进行调整,项目的失败是必然。
从中我们可以总结:项目经理对“统一目标”的意义一定要有深刻认识,在目标尚未统一的情况下,一定不能带团队盲目付诸项目的实施行动,此时唯一要做的行动就是与团队成员一起尽快“统一项目目标”。

(本文转自微信公众号“高登项目管理”,2014.9.12)

"您的鼓励,是我前进的动力"
还没有人打赏,支持一下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