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职场经验

曾国藩:成大器者都是熬出来的

5078 0
发表于 2018-1-9 11:54:12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

×
老黄说:这篇文章比较长,所以我给大家划了重点(黑体部分)。本文先从身边的真实个案说起,通过两个人的正反不同经历说明有策略地坚持(熬)才能走向成功。三种不同的“熬”:傻熬、苦熬和智熬,我们如何才能智熬,也就看作者说的“熬商”高低了。最后用曾国藩的家书和用兵之道“结硬寨 打呆仗”,说明成功没有捷径。
大多的项目经理都处于煎熬的状态,希望此文能对大家有所启发,最后能“熬”有所获!
成功是熬出来的.jpg
作者  东方赢  跨越式发展理论创始人
来源  跨越式企业(ID:dfy82853236)


01 人生的差距,就是这样拉开的

这是发生在我身边一个传奇故事。

我的一个部门是做管理咨询的,曾有一个农牧行业的客户 ,十几年前我开始做这个公司的战略与企业文化顾问。当时,我到它在湖南的分公司搞个市场调研,陪同的是一位区域经理,姓陈,我喊他小陈。

我们到一个县里后,我见他对这个县的市场情况很熟,说起来如数家珍。我问,你怎么这么熟悉这边的情况啊?他说:我大专毕业就在这家公司做业务员。从去年开始做这几个县的区域经理,我就把家从省城搬到县城住了。我先用一周时间把全面情况了解清楚,再作一个市场拓展路线图,然后按这个路线图,一个村一个村地打开市场,有的时候碰到难啃的骨头,就需要来回跑十几趟。我听他说起来是谈笑风生,但心里知道跑农村市场,风里来雨里去是很辛苦的。吃不了苦,耐不得烦,是很难做出像样业绩的。

几年后,在北京这家公司总部我又碰到小陈。他告诉我他早己经不在湖南了。先是因为分公司换了老总,调他去管生产。两年后,总部又把他调到一个边远省区做分公司总经理。他说,之所以有这个提拨机会,是因为这两年管生产,虽然个人的业绩工资降低了,但我利用这两年熟悉了生产管理。这次总部调我去分公司做负责人,主要是考虑我生产和销售都做过,都抓过,对我放心。

我还听说这小陈还挺有远见。公司几年前推行员工持股制,一般员工对公司的发展没有信心,不敢买入。而小陈每年都要将大部分工资奖金用来购买公司股票。

十年后,他服务十几年的这家公司股票终于在深交所敲钟上市了。据说他的股票价值当年就逾一个亿。

熟悉他这段经历的公司前辈都点赞道:这小子终于熬出头了!
  
我还认识这家公司的另一位老员工,跟小陈比他还要能干一些,当时职位也高。但是这个人二十多年过去了,快50岁了,现在还是两手空空。为什么?因为他在这个公司干了几年的时候,看到公司还小 , 自己收入也不高,便跳槽到了他认为更好的公司。后来还是觉得不得志,便想我为何不出去创业呢。但他创业也没常性,总想赚快钱。一个行业没干几年,见难做起来,就换另一个新行业。虽然他能干,但至今还是无所作为。

这两人不同的人生道路与结局 , 使我想起网络上流传的一个故事。

有一个男人听说山里有高僧,便跑去寻求高僧的指点,希望找到发财的秘籍。高僧让他先打扫庭院。他干了一天就不耐烦了,不想干了。

高憎手捧着一小袋稻谷种子,对他说:“你看这袋种子,长出稻谷来要费时四个月的。你呢,做事一天都熬不住。你的耐心还不如一粒稻米的种子,怎么听得到财富的声音?”


02 成功都是熬出来的,但这种熬是一种智慧

前一阵子,网络流传起了各种关于“成功是熬出来的”的鸡汤文章。我的一位做公司高管的学生,跟我议论道:扯淡吧,这世上熬的人多了去,有几个人熬出头来了。

我看了下那些文章说的不无道理,但我这学生讲的也是现实。这个矛盾引起我的思索。经过一番思考,我得出了三个结论:

第一,熬这个字啊看起来一个字的事,实质上可牵扯出我们的人生观与成功观。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人向高处走,说明人人在一生中都向往高处的成功。但往高处走是一种辛苦活,是一种不舒适的体验。

据我看到的、我经历的而言,所有的成功,不在人们身心感受的“舒适区”,而都在“不舒适区”。

第二,任何人只要想成功,想要登上大大小小的成功山顶,就必须进入“不舒适区”,学会熬,忍受住各种身心的不舒适,不逃避,坚持到底,才能熬出头。

第三,熬是一门功夫,是一种智慧。熬,要有讲究,要有方法,并非所有的熬都有善终,都有好结果。

所以,我把熬的能力、水平与智慧含量,称之为“熬商”。

可以把熬与“熬商”分成三类:

(1) 傻熬。这种熬虽然也在“不舒适区”坚持着,但属逆来顺受、不思进取一类,熬是熬了,只是熬不出啥好结果来。
(2) 苦熬。这种熬倒是有开拓精神,但是太折腾,乱折腾,把自己弄得身心辛苦,事情也不容易成功。
(3) 智熬。智熬讲究的是明明白白的熬,安安静静的熬,有效能有效率的熬,不逃避,不被动,不盲目,不混乱,不焦躁。这种熬,既能成就人,又能成就事。


本文开头故事中的那位亿万富豪员工,就属于“智熬”型的。

timg0RNMJF62.jpg
03 忍受、坚持,再忍受、再坚持

人生有如一场马拉松赛事,很多时候熬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必须靠熬。忍受、顺从那些必要的不舒适,一步一步地努力,不轻易放弃,熬得住,才能出头,才有柳暗花明。

比如:

学习与成长过程的辛苦,
发展过程身处低层的卑微、坎坷与委屈,
做事过程的步骤与烦琐、压力、烦恼,
等等这些,你必须熬,
不但需要坚持,还需要忍受顺从。

比如:

面对困难,
遇到失败,
遭受损失,
处在进不能进退不能退的困境,
这些时候,你必须熬,
必须坚持与挺住,不能放弃。

一位资深投资人见过不少创业者的起落沉浮,她说:遭遇逆境时,很多创始人很着急,员工走了,高管辞职了,竞争对手拿到钱了,然后成长没有了,很慌。我想跟你说,其实没什么好慌的,你想一个企业生命周期如果是20-30年,这一年的痛只是很短的时间,而且很多伟大公司都经历过,这些痛苦都不是什么事,你只要活下来就有希望。

熬过去了,你就出众,熬不过去,你就出局。

04 熬,是一种修行

孟子说:“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翻译过来的大白话就是:上天将重大责任赋予在这样的人身上,一定要先使他的内心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肌肤消瘦,使他受贫困之苦,使他做的事总不如意,通过这些来使他的内心觉悟,使他的性格坚定,增加他以前不具备的才能。

熬,表面上是一种受苦受难,实质上是一种修行与升华,就像林语堂所说:“捧着一把茶壶,把人生煎熬到最本质的精髓。”

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人都不会一马平川,都不会事事如意,如果你视“熬”如喜好,如果你视“熬”如修行,如果你能经受所有磨难的考验,待到峰回路转的那一天,就会收获超乎常人的喜悦、坚毅、宁静的内涵。

如此,有的熬,你便能化苦为乐;有的熬,你便能心硬如铁。

从此以后,面对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你都会不骄、不躁、不惧、不惑、不忧、不妄为、不退缩;活在当下,该睡睡,该吃吃,该干干,耐心耐烦,沉浸其中,宁静致远。

05 熬,是一种战略

几十年前,抗日战争初期,国人有两种主观性的主张:一种是盲目乐观的速胜论,另一种是悲观的失败论。毛泽东则冷静地实事求是地提出了“持久战”思想,认为速胜论会导致盲干而失败,悲观论会导致放弃抗战而投降,二者都是错误的。正确的选择是应构建和发挥中国相对日本在空间与“熬”的优势,才能以弱胜强赢得战争。抗战的最终胜利,应证了毛泽东的战略远见。

熬,要建立在深刻与远见的认知上。

我们想做成的每一件事情,都有它自身的规律与时间周期,熬就是对这个规律与周期的认识、尊重与顺从及战略执行的坚持。

熬,是对机会的认识、尊重与顺从、等待及积蓄。

熬,是对时机的认识、尊重与顺从、等待及积蓄。

我们不仅要在战术层面上熬,更要善于在战略层面上熬!在更有价值的领域或通往更大价值目标的路上熬。

成功路上并不拥挤,因为善熬的人不多。

06 熬是精进,扎硬寨,打呆仗

曾国藩深谙此道,他要求自己读书,要一页一页地读,不读懂这一页,不翻下一页。只有养成这种精进功夫,才能学有所成,才能成大器!

他在给儿子的一封家书中写道:“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看来他是反对浮躁、浅尝辄止的找捷径的做事与学习作风的。

“结硬寨,打呆仗”,是湘军的基本战术。曾国藩是一个“守拙”的人,从不相信取巧的事物。湘军每开到一个新的战场,无论寒雨,立即挖壕沟,一道加一道,直到让敌人所在城堡围得水泄不通。等到城内弹尽粮绝,然后轻松克之。

曾国藩就这样,用世界上最笨的方法,打赢世界上最聪明的仗。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