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处跳槽热门行业的top1,作为综合能力不错的程序员,我只要有换工作的想法,跳槽周期不会超过一个月。 通过一次次跳槽,我走上了升职加薪的快捷通道,自信心倍增,感觉有了“仗剑走天涯”的底气。 没想到,所有的幸运在2022年戛然而止。 因为孩子需要转回户籍地上学,我只能选择离职,离开了工作稳定又舒适的甲方。 今年3月就开始更新简历,一直到了4月下旬才收到乙方(外包公司)的offer。 我内心对乙方还是比较抵触的,管理混乱不说,工作也没有安全感。 但考虑到跨地区的问题,就心不甘情不愿意地接受了,想着先稳定下来,再“骑驴找马”。 不幸的是,这一找就是半年多。 我从当初那个人抢人爱的“香饽饽”,变成了现在的“吃瘪王”,面试屡屡碰壁不说,还落得随时“待裁”的现状。 回想起这半年多找工作的血泪史,真是苦不堪言。 01 面试通过,却没有结果 我内心对乙方还是有些微词,而且过往的工作经历都是在甲方。 所以在挑选目标公司时,也一直盯着甲方的岗位需求。 投了一批又一批的简历,7月初终于有家做产品的甲方联系我去面试。 在接到面试邀约时,心情有些激动,毕竟等了两个多月,过程还是蛮煎熬的。 我特别看重这次面试的机会,也做了充分的准备。 还好整个过程表现不错,技术端和业务端都表示通过。 在二面结束时,面试官当场就夸赞说:“年轻人不错呀,很有潜力,稍后我们HR会打电话跟你详谈入职事宜。” 内心有些雀跃,也有一些纠结。 因为这家公司是初创期,有点担心产品需求不稳定,也怕公司经营难以维持。 为此还专门咨询了一些经验丰富的前辈,正在纠结要不要接受offer。 可笑的是,我根本就没有等来公司HR的电话,也不知道哪里出了问题。 我复盘了一下面试过程,感觉比较大的可能性是在期望薪资上。 当时面试官问起期望薪资,我稍微犹豫了一下,最后选择按行业平均薪资报了个幅度,或者是这个超过了他们的预算。 我在心里是这样归因的,关键是想去的意愿也不强烈,就没有太在意结果。 02 面试受挫,才自我反省 时间一晃,半个月过去了。 再次接到面试邀约的电话,对方是一家银行的HR,沟通下来感觉还不错,平台的发展空间挺大,也算是心仪的公司。 鉴于上次的面试经验,这次我打算将期望薪资的范围再放宽一些,好给彼此留出谈判空间。 我将所有的技术知识全部复习了一遍,穿了一套正式的职业装,信心满满地去面试。 可整个面试过程糟透了,面试官一直围绕与支付相关的问题发问,许多业务逻辑和细节我都记不太清了。 结果答非所问,连一面都没有通过,自然也没有机会谈到薪资。 这次面试对我打击挺大的,痛定思痛后,才开始自我反省。 在日常工作中,我能迅速理解业务逻辑,还会出具指导性的设计文档给其他开发人员。 可到了面试环节,如此尴尬,到底是为什么呢? 反复思考后,才发现是高估了自己的实力。 之前做得好,更多是依靠甲方的平台及管理机制。而我并没有将相关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谋生技能,离开平台,我什么都不是。 这才意识到自己需要补的功课太多了,开始变得有些不自信,甚至出现了放弃换工作的念头。 可回头看看周边的同事,昨天还在正常交流工作,今天就已经离职退出微信工作群了。 怎么办?与其等着被裁,不如主动谋生。 03 再遭面试“滑铁卢”,我得了“面试恐惧症” 没过多久,我又接到了一家银行的面试邀约。 面试流程非常完善,需要经过简历筛选、笔试和面试三个环节。 在进行到笔试环节时,我拿到试卷就傻了眼,100道选择题,只有10道跟专业相关。 其他题目包括空间想象题、政策解读题、还有算法题,这完全超出我的预料。 我不知道是怎么做完试卷的,却清楚地知道与offer再次失之交臂。 屡败屡战,屡战屡败。 我决定按下暂停键,对自己的知识结构系统地梳理一遍,查漏补缺。 直到前不久,感觉准备得差不多了,又去面试了一家公司。 这次一面、二面都顺利通过,三面业务部分结束后,HRBP询问了我的期望薪资,让我回去等消息。 我以为这次应该稳过了,心里暗自庆幸终于要脱离苦海了,再也不想在乙方耗时间了。 不曾想,两天后对方给我发来邮件说:“很抱歉,领导很认可你的能力,但可惜与岗位需求不匹配。” 此时的我,已经无力去深究这背后的原因。 整个脑海中都充斥着对未来的失望,对能力的自我怀疑,每天都过得丧丧的。 我害怕再接到面试电话,更害怕再去参加面试被打击,索性有点自暴自弃,心想就这样耗着,直到被裁的那天。 04 坦然接受失败,蓄能重新起航 整整六个月的“面试战”,我不知道该如何走出困境,直到看到一篇关于“松弛感”的文章。 文中写道:“松弛感是一种轻盈舒展的状态,当脱离掌控的事情发生时,不自怨自艾,不沉溺于坏的状况中走不出去,不陷入悲伤的境地不可自拔。 而是有足够的心理素质,管理好情绪,有强大的随机应变能力去接受和解决不在计划之内的事情。” 那一刻,我对换工作的执念,仿佛落下了。 开始静下心来复盘,这半年的得与失。 向外看,2022年的确是寒冬,对于公司和员工都是不小的考验。 向内看,自己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确实有待提升,实力才是硬道理。 我着手将这半年多的面试问题整理成册,分成技术题库和业务逻辑图。 在工作中,遇到新的技术问题,也会及时增补进去。 更重要的是,我已经不再纠结甲方和乙方的问题了,更多会去思考:“我能为公司创造什么价值?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价值快速增长?” 写在最后: 是的,你没有看错,我已经放弃换工作了。 但绝不是摆烂,而是接受了行业寒冬的事实,只想积蓄更多的能量,找到属于自己的松弛感,重新起航。 在此,想跟那些“每天都想辞职”的小伙伴们说:“全力以赴做好当下的工作,不要轻易裸辞,一切都会慢慢变好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