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资讯
论坛
BBS
文库
学堂
会员
圈子
Group
相册
Album
导读
Guide
排行榜
Ranklist
登录
立即注册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广播
Follow
帮助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行业规范
以太网技术在汽车网络中的发展
2297
0
车载诊断技术
Lv.16
发表于 2022-2-24 21:22:36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
原文首发于公众号:车载诊断技术
首先,对于汽车而言,决定其整体功能的首要因素来源于市场,而非车载网络技术可以提供的功能。不过,一旦确定了汽车应具备的功能,接下来的重点就是车载网络技术啦!因为它决定了车辆的灵活性、可扩展性或分配功能的方法等重要性能。
本文将探讨汽车以太网技术可以为汽车系统带来那些机遇和变化。
系统开发过程概要
对于汽车行业,其开发流程遵循V循环(模型)
V模型曾经用来解释汽车制造商于Tier-1供应商的关系。
本文再以V模型为例,用于解释阴图以太网通信技术以来,汽车系统开发过程的变化。V模型的主要思想在于:
在开发中依据自上而下的顺序,而在测试过程中则从下至上进行测试(解释啊)。无论再开发还是测试过程中,每一个新的步骤都需要依据前一步的结论。再开发过程中,应基于需求规范,高覆盖度的提炼出测试规范,并基于测试规范编写高质量的测试用例。
对于车载网络而言,没有必要性将完整的汽车开发流程全部作为重点。相反,加强对电气和电子(E/E)架构的开发。开发汽车EE架构,即在满足成本和空间限制的条件下,实现车辆所需的所有功能(电气和电子功能,并且现如今这个比重在车辆研发过程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下图描述了V循环的各个元素,先介绍每一个元素的内容,再着重介绍汽车以太网影响的部分。
1、首先由产品管理和销售需求对EE系统提出新的需求,即新车型应具备的功能(包括不同车的特色功能和可由顾客作为选择购买的功能等)。这些要求将直接或间接地决定功能之间地相互依赖关系。
存在这种情况:
一些功能只有在客户同时购买了其他功能后才能具备。如后视摄像头。只有当顾客购买具有合适显示器地HU时,才能配备该选件。诸多因素导致汽车应该提供一些特定地功能。最重要也是首要任务时按照客户需求提供功能。次之则根据是否能盈利,是否达到图像要求、法律要求,或希望通过汽车销售地要求地安全等级等等,而不是具体功能。接下来研究该设计地可行性,加如此理想结果不可行,则需要对系统设计进行调整。
接下来开始定义EE架构,简而言之,就是系统工程师提出一个实施方案,来满足系统地需求。此时,设计者会将客户需求地功能拆分成一个个地功能实体——“function block”,由这些功能实体完成一部分功能,最终共同协作,实现客户需求。
同样以环视系统为例,由一个function block触发启动环视功能(如车辆倒挡),一个block记录车辆前后、两侧地图像,一个block将这些图像组合起来,还有一个block识别并标记出画面中地行人,最后由负责显示地block将最终画面呈现给驾驶人。
一旦定义了所有地function block,就将进入非常关键和复杂的步骤:
将这些block划分到ECU、传感器和执行器上。理想情况下,这一步是一个成本优化过程,根据第一步给出的基本/可选要求,function block通过使用最佳数量的ECU、传感器和执行器来实现。这个过程将收到以下因素影响:
1、预期的客户率(包括在不同车型上退出的计划)、功能安全目标(ASIL水平,参见ISO 26262[4])。以及对集成或分散的方案的偏好(参见6.3.2.1)。接下来开始定义ECU、传感器和执行器的供电方法和他们之间的通信(定义整车网络拓扑),还有3D仿真布线。
但是对比实际,理想总是美好,理想化的设计往往会因为很多现实因素在实现过程中困难重重。比如如果由于某种车型的空间限制,只有集成到具有某种基本功能的ECU中时才能提供某种可选功能,但是这种基本ECU可能已经超出成本预算,因而无法实现。
或者,理想的功能划分可能会加重网络数据传输速率的负担,因而无法采用理想的网络技术。这些因素也会反作用于成本,因此可能无法实现目标 定价。还有一些权限的功能,无法进行清晰合理的成本分析,而使得最后需要对定价进行调整。在实际中,将功能划分到ECU上是一个迭代的过程,EE架构也通过各种反馈进行定义和修改。本步骤的最终结果是对ECU、传感器和执行器进行定义和描述,并明确他们之间的关系(整车网络拓扑)和通信要求(对带宽、传输速率、EMC、成本等等)。
引入车载以太网技术后,将客户需求落实到不同ECU中的过程一如既往。不过,汽车以太网可能会对系统设计产生很大的影响:
A:高的数据速率使得功能将区别于以往的划分,比如在更少的ECU之间进行更多的数据交换。
EE架构直接影响了网络的架构。网络架构定义了车载通信和供电网络。车载通信描述了哪一个ECU通过何种通信连接到系统。此外还定义了ECU通过网管进行的互联通信技术及其在网络中的位置(整车网络拓扑)。对于车载网络技术,支持的数据类型格式、数据速率、时序行为和通信质量均是衡量它的重要标准。车载通信确实因为引入以太网产生了一些变化。此外供电网络的架构定义了所有设备如何获得稳定节能的供电。
网络架构还有两个输出。其一为网络架构的空间布局,即ECU、传感器和执行器,连接他们的线束元件以及车载网络终端的3D设备。空间布局考量的因素:
重量
安装空间
线束直径
最大链路长度
汽车不同区域之间的线束连接
固定规则
设备时处于干燥还是潮湿区域
高温区域还是超高温区域以及可诊断性
线束连接的所有单元和元件都应该接入并诊断,方便再故障发生时排查
第二个输出时EE架构给出的ECU定义决定了ECU内function blocks之间的通信方式以及ECU的设计方向。尽管ECU最终的设计由TIER-1完成,但是汽车制造商可以将这些信息用于成本估算,并向TIER-1提供一些指导原则
根据汽车制造商提供的信息,TIER 1完成ECU的设计并将它实现,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每一个ECU的开发都遵循V模型。再ECU内使用以太网是可能的:这只是一个设计上的选择。不过,就像其他网络功能一样,需要继承于ECU。再高数据速率的情况下,通常需要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机制用于硬件加速。
对于测试而言,首先对ECU进行单机测试。接下来,再连接ECU后,测试启动和关闭网络功能。只有在这些测试通过的基础上,才会对组合的不同用户功能进行测试。需要注意的是:在车辆的整个使用期。都应对汽车及其网络进行维护。
软件设计
目前,汽车行业盛行两种不同的软件设计方法:汽车开放系统框架(AUTOSAR)和便携式操作系统接口(POSIX)。如下简要分享汽车以太网如何影响这两种方法的设计过程。
AUTOSAR与所有操作系统一样,核心功能就是将软件与其使用的硬件分离。为此,AUTOSAR提供了一组非常符合汽车要求 的应用程序接口(API),并且具有很高的扩展性。它可以由一个高度自动化、功能强大的配置工具将不同的功能模块组合到一起。如一个特定的软件项目,只有一部分是需要后期配置的。现在是汽车车身、地盘和动力系统使用的主流软件架构。
从2009年起,AUTOSAR便开始支持基于以太网的通信(起初用于DoIP)。AUTOSAR与SOME/IP的结合需要扩展配置工具链,以便覆盖SOME/IP以及响应的“SoAD”和服务发现(SD)配置能力。
POSIX:
POSIX兼容额操作系统(OS)主要用于信息娱乐领域。然而伴随着驾驶辅助系统的日益复杂,ADAS对POSIX系统的兴趣也在增加。新引入的车载以太网是POSIX方法的理想补充:
基于套接字的TCP/IP通信非常适合POSIX兼容操作系统的进程间通信(IPC)的解决方案。
愿你我相信时间的力量,
做一个长期主义者!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车载诊断技术
Lv.16
专栏作者
主题
好友
1302
积分
+ 关注
发消息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