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多了,就难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志来做事,工作变得越发复杂,专业跨度不断增加,就必然要与其他人产生关联。因此,协作就成了每个职场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但事实上,似乎我们总是难以好好“协作”。这该如何改善呢?近日,胡浩发文分享了协作的意义和方法,以下为原文核心内容。 协作,就是把我的事和你的事,变成我们的事。 这无关目标、无关支援、无关配合、无关岗位,而是是否要成为“我们”。 “我们”是一种态度 毫无疑问,一个优秀的职场人,必须要有强大的协作能力,其实就是能融入团队,把自己要做的事,把别人要做的事,当作我们的事来考量和执行。 这不是一种技巧,而是态度。 要知道,每个人潜意识里都会选择对自己最有利、最方便、最舒服的方式来采取行动。只有在这个潜意识里放入“我们”,才不会觉得协作是一种额外的工作。 流程无法造就团队,相互拥抱才有可能 很多人把团队简单化了,或者根本就没有思考过自己身处什么样的团队,要成为什么样的团队? 什么叫“一盘散沙”? 沙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即使高高堆起,看似一个整体,被风一吹就会散去,因为它们仍旧是单独的个体,相互之间没有黏性。 同样,如果只是靠组织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制度来约束人们成为团队,那这个团队一定是冷冰冰的,经不起环境变化的压力和巨大问题的考验。 我们必须思考三个现实的问题: 为什么组织里有各种各样的流程和明确的责任体系,还是会存在相互推诿? 为什么组织中人们对出现问题的紧张度是不一样的?甚至有人旁观 为什么会有上级责怪下属配合别人工作而耽误了所谓的本职工作?
这些问题的本质就是:组织中的个体没有相互拥抱的意愿和能力,他们总是习惯仅仅看到自己手里的工作而已。 我非常喜欢一位量子力学专家所说的一句话:“人们之所以无法相互帮助和拥抱,是因为自大,总觉得靠自己可以实现目标。如果将自己所处的背景想象成宇宙,那你就会发现自己是无比的渺小,而只有觉察到自己的渺小,才会对他人有拥抱的意愿。” 是的,组织里需要以“我们”的态度来相互拥抱,甚至是量子力学里所提及的“纠缠”。 虽然在管理学上,总是追求流程化,倡导组织并不以个人的意志转移。 但我更欣赏一种高度协作的组织,在这样的组织里,人和人之间具有极强的主动“需要”和“投入”意识,除了看得见的流程,人们还以一种非常负责、无法确定的方式在相互影响,通过高度的协作来具备对外界影响的适应能力。 ​高度协作是一种态度:组织的态度、个体的态度,它需要以下两个核心。 第一,认同彼此。 简单说来,就是组织中充满了认同的氛围。存在错误是难免的,但如果人与人之间彼此认同、个体对组织目标认同、部门之间有认同,人们就会以积极的方式来处理问题,而不是让问题更加恶化。 如果一个人不认同企业的价值观、不认同所在的组织环境,那他每待一天都是痛苦的,这种情况下谈何协作?如果人与人之间,不能认同,那说什么都是错,还能指望配合工作吗? 只有认同,才能认为这是“我们”的事,而非你的事要我配合。 第二,参与感。 很多企业管理者都有这样的感悟: 高层很累:累在自己的想法和方向虽然灵活清晰,但“躯干”太笨重,无法快速响应; 中层很麻木:是因为在他们眼里,上级总是变来变去,无法适应,不如麻木旁观; 基层很盲目:神仙打架与我无关,把眼前的工作完成才是最重要的。 这种现象虽然有点夸张,但确实是广泛存在的。 其实,背后的原因是缺乏参与感,各个层级都在按照自己的节奏做事,然后互相责怪对方节奏不对。 高层的战略思想并没有让中基层有参与感,自然高层也不具备中基层工作成果的参与感。 所以,请记住:协作,并非在一起工作这么简单,而是一种态度。一个强大的组织,需要一群态度一致的人。
(内容来源:华为WeLink, 2020.8.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