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曲线为什么诱人?其实蛮多指标,需要提前给大家介绍下。
尺寸:产品的外形尺寸即为产品的周边外延与检验模具的外延间的大小差异
关键词:外延轮廓
吻合度:表示弯型玻璃与检验模具的贴合程度,以玻璃与检验样架的间隙值来表示
关键词:弯的形状是否完美
备注:下图只是示意,实际多为电子检具直接进行测量(如马波斯检具)
拱高:弯型玻璃的纵向轴线到玻璃的内表面之间的最大垂直距离
关键词:最大距离
夹层玻璃的成型工艺一般分为两种:压制成型和重力成型。两者区别如下:
a
结构
1)压制成型是一种比较新的技术,原理与后挡的压制类似,也可以类比成我们注塑模具,有阴阳模之分。
预处理后单片玻璃(听说过一家玻璃厂可以一次性压两片,近期会去看)通过若干段加热到610-630℃,在辊道中传递到模具内(注意是在辊道内,不是在模具内,当然辊道也有预成型的作用),通过阴阳模合上,压制出“美妙的弧度”。
夹层压制炉
2)重力成型一般只有阴模,预处理后的两片玻璃就放到一个个的模具(注意这里不像压制只有一个模具)内,经过若干段加热,玻璃加热时软化,贴到阴模上形成弧度。
b
节拍
压制成型的节拍要明显高于重力成型工艺。大家可自行体会下为什么?
在和玻璃厂的专家交流了解到,他们的压制炉单片节拍大概在14s一片,内外片加起来就是28s;
重力成型两片形成大约要83s;
c
产品性能
压制成型出来的玻璃的整体吻合度要好一些(毕竟是模具压出来的),光学性能相对优越。
但是内外片之间的“吻和度”要相对差一些(从光畸变测试中可以看出)。相像一下,压制成型的内外片毕竟是分前后两次压出来的。与重力成型两片“从小在一起”的青梅竹马还是有些差距(加热前两片玻璃就放在一起)。
尽管如此,良好的产品性能和较快的节拍还是让“压制成型”迅速成为新宠,很多主机厂甚至已经作了规定,没有“压制炉”不能承接新项目!
钢化玻璃的成型工艺一般分为两种:压制成型、重力成型、辊压成型。我们这里与夹层玻璃比较了来看看。
a
压制成型
钢化的压制成型一般是炉内成型,夹层的小唐老师见到的多为炉外成型。
在和专家交流时了解到,钢化的玻璃一般相对较厚,炉内容易保温,到炉外容易温度下降导致玻璃内外温度差异较大
钢化玻璃的成型温度也要高些(可达660-680℃)。
b
重力成型
重力成型顾名思义,就是加热玻璃直到其变软,通过自身重力成型的过程。
钢化玻璃的重力成型甚至没有像样的阴模,是靠玻璃放在“冷环”上加热成型的。
这也是为什么钢化玻璃比较便宜的部分原因吧,虽然
便宜,但是钢化玻璃对温度的敏感性要高于夹层玻璃,可以想像,温度高一些,低一些,出来的玻璃形状会有较大差异。
c
辊压成型
辊压成型一般只在门玻璃、三角窗玻璃上才能用。是玻璃在加热后,通过辊道成型的。
辊压成型的优点是节拍快,缺点是只适合单曲率的玻璃成型。
上面和大家介绍的是玻璃的成型的关键设备介绍,其中还有大量工艺,比如前端加热温度控制(分几段,实际温度怎么监控),也是各家玻璃厂的核心机密之所在。
以上就是今天的全部内容,感谢罗总对本文的技术支持,也欢迎各位扫描下面二维码,加入我们,和我们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