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成年人来说,改变某些习惯可能是最困难的事。
我们总是过于乐观,妄想一次性地做出改变,最后一事无成。因为我们总是沉溺在“新自己”的幻想中,所以当我们期待的变化没有发生时,我们就会大失所望,轻易放弃。而在这过程中有价值的部分——那些已经作出的细微变化和阻碍变化的弱点——通常是被人们忽视的对象。
在失败之后,我们往往因为沮丧而难以做出新的尝试。我们总是擅长于寻找安于现状的理由,或者说是借口,反正只要解释给自己听。我们总是把防备性的、抵制性的行事风格奉为准则,最后导致什么都改变不了。我们因此总是不能成为理想中的自己。 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能对那些已经作出的细微变化和阻碍变化的弱点做点什么,事情又会怎么样呢?
变化之轮
“变化之轮”能够帮助人们分析做出改变的方向,以及如何付出努力。它的分析对象可能是一个团队或者组织,也可能一位朋友或者同事,甚至你自己。这是Marshall所发现的最有效的行为改变工具之一。
首先,我们要整理出两个维度,之后通过变化之轮演绎出这两个维度之间的交替变化,最后达到我们的理想状态。
在上图中,从正号到负号的轴线表示那些积极和消极的行为项,从保持(KEEP)到改变(CHANGE)的轴线划分了这些习惯是应保持还是做出改变。因此,根据任何一种行为习惯所处的区域,我们都可以做出选择:对这个有利(或者有弊)的习惯做出改变(或者保持即可)。
如果这些选择看上去并不是那么易于理解,请往下看:
1) 创造(CREATING)——应该改变的有利习惯 处在这一区域的行为项是你应该养成的行为习惯。它是整个改变计划魅力所在。大部分对于自己更出色的表现的想象都来自于这个注重自我创新的环节。你正在创造一个“新我”,这简直太吸引人了!然而关键是,想成为理想中的那种人,就一定要完成从“旁观者”到“决定者”的角色转变。想想看,你是想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自我创造,还是要让生活中的外力为所欲为呢?
2)保持(PRESERVING)——应该保持的有利习惯 处在这一区域的行为项是我们应该保持的好习惯。“保持”这个词听上去很被动并且索然无味,但远没你想的那么简单。你需要在脑海中深度检索出那些真正帮到你的习惯,并且克制自己不因为其他新鲜事物,或者看上去很吸引人但实际上并不必要的事情而丢弃这些习惯。
3)放弃(ELIMINATING)——应该摒弃的坏习惯 你应该直接避免这些习惯对生活的侵扰。放弃其实是一种解放型的、很治愈的行为,但是我们通常对于要放弃的事物犹豫不决。但是就像整理阁楼或者车库的废物一样,我们可能会为丢掉的东西感到后悔。可能因为某一时刻发现了它的用处,发现了它是成功的秘诀,甚至发现它是你的心爱之物。
4)接受(ACCEPTING)——应该包容的坏习惯 大多数人都能欣然接受以上三个选择:“创造”无疑让人兴奋;“保持”非常实用,因为我们本就应该保持自己好的一面;而“放弃”督促了我们改掉那些本性中“作死”的无聊习惯。但是要我们包容坏的习惯确实让人难以理解。
“接受”是整个改变过程中最格格不入的参与者,但就好像“认输”一样,它是被默认存在的一种选择。在我们无力做出任何改变时,“接受”无疑成为最好的结果。如果这种无力恰恰发生在你最难以接受的情况下时,你更应该学着接受,否则很可能会适得其反。 这在四个选择中,可能有某个听起来比其他的更加有活力、有魅力,更加有趣。但是请记住,它们是同等重要的。甚至某个被你忽视的选择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比你想象的困难得多。
然而,这就是这个“变化之轮”的魅力。当我们可以直接了当地明确应该改变和不该改变的事情,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我们会为自己大胆的决定而感到骄傲。找到最关键的台阶,我们就跟理想中的人更近一步!
(转自有道云笔记,2015.3.27)
【老黄说】 我们总是说要改变自己,想让自己成为理想中的“自己”,而结果往往是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自己”,却失去了现实中的“自己”。
其实,我们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坏”,我们没有必要彻底地再造一个“自己”。与其说改变自己,不如说改造自己,而改造的着力点在日常的行为习惯。
摒弃一些坏的习惯,保持好的习惯,创造一些更好的习惯,更重要的是要接受和包容自己的一些“坏”习惯,这些所谓的坏习惯往往正是你本人的标签和特质,改掉了,就不是你自己了。
我们除了想着改变自己,也学着爱现在的“自己”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