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4日,外媒报道,德国汽车配件生产商爱尔铃克铃尔(El-ringKinger)CEO斯蒂芬·沃尔夫(Stefan
Wolf)在接受《斯图加特报》采访时表示,中国施压德国零部件供应商,要求他们与中国本土企业组建合资公司,不能再独立经营中国分公司。
随后,记者采访了几家德国在华零部件企业,他们纷纷表示没有收到中国政府有关修改外资零部件运营政策的通知;国内汽车行业专家也表示,这与国家政策大方向不符合,该消息可能有误。 ■ 动力电池投资有股比限制
据报道,斯蒂芬·沃尔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国政府通知了部分供应商,未来在华子公司不得独立运营,必须以合资企业形式存在。我已经获悉有三家主要供应商必须寻找中方合作者,但爱尔铃克铃尔并未受到影响。”同时,他还认为,外资公司只有在合资企业中才会主动提供技术,50%的公司股权被拿走,将对知识产权构成威胁,这几乎是一种“征用”。
对于该消息,博世方面回复记者称:“博世中国未收到任何来自中国政府相关部门就汽车零部件行业外资投资政策将作出调整的通知。我们坚信外商投资将继续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并且在华的投资环境将持续向更开放公平的方向发展。”
舍弗勒、大陆和马勒集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也都表示,目前未收到任何关于中国修改汽车零部件投资政策的通知。科德宝相关人员告诉记者:“公司法务部门对目前相关政策进行了研究,认为中国不会在短时间内对政策作这么大的更改,对该消息的准确性产生质疑。”
那么该消息从何而来?
爱尔铃克铃尔是一家汽车密封件供应商,在汽车零部件生产和贸易领域有130多年的历史。通过调查,记者在其官方网站上发现爱尔铃克铃尔在7月1日发布了一条“爱尔铃克铃尔公司收购燃料电池专家New
Enerday大部分股权”的新闻。新闻中称,爱尔铃克铃尔收购New
Enerday公司75%股权,以加强其在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方面的业务,拓展其专业知识相关的周边电子产品和转化技术。New
Enerday是一家研发和生产基于燃料电池技术发电机的公司,能够利用高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直接从天然气、石油等矿物燃料中产生电能。
基于此,记者认为,可能是这家公司在向中国政府递交在国内独资设厂审批时,得到中国政府必须设立合资公司的答复。因为,虽然2011年新修订的《外商产业指导目录》 中几乎把全部涉及到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和系统列入鼓励发展项目,但仍明确规定,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制造,能量型动力电池(能量密度≥110Wh/kg,循环寿命≥2000次)必须合资,外资比例不超过50%,而其他新能源技术和系统都可以独资。
因此可以得出该消息是由于德国公司没有弄清楚中国对外商投资政策而产生误解所导致的误传。
■ 利用外资政策暂时不会变
多年来,我国在吸引外商投资方面的政策呈现由收紧到放开的趋势。1994年我国对汽车发动机有明确实施50:50的股比限制,但进入WTO后就承诺取消发动机股比限制,跨国汽车公司可以控股甚至可以独资生产发动机。2004年出台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第十章投资管理第四十八条规定“汽车整车、专用汽车、农用运输车和摩托车中外合资生产企业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于50%”,汽车零部件并不在其中,正式取消了外商投资零部件的股比限制。
而且,从去年开始,商务部就表示国家将放开汽车合资企业股比限制,也在行业内引起了广泛讨论。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李万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家在外商投资政策方面的大方向是更开放、更国际化、更市场化。
据记者了解,虽然我国已成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但国内零部件企业并没有随着我国汽车市场的扩大而取得进步。目前外资零部件企业除了在高新和核心技术方面,如汽车电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关键领域,掌控90%以上份额外,汽车内饰、车灯等非核心零部件领域,外资的比例也在进一步提高。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技术的中国自主零部件企业只能用资源和廉价劳动力来争取市场份额。
近期,汽车行业正在调查反垄断。8月20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日立、电装、爱三、三菱电机、三叶、矢崎等12家涉及汽车零部件和轴承价格垄断的日本企业处以12.35亿元的罚款。由此,行业内纷纷猜测,国家将对汽车零部件行业进行规范,而是否将出台新政策来规范外资汽车及零部件企业在华发展也引发各方面猜测。
记者在这次以及之前的采访中了解到,目前国家正在酝酿新的汽车产业政策,但开放、公平的大方向不会变。此番反垄断调查也透露出,国家政府部门正在从政策和市场环境上为国内汽车企业创造一个良性且更加公平的发展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