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议已久的汽车行业股比放开,从明确提出到最终落地,时隔整整一周。
2022年全部取消外资股比限制 4月17日下午,国家发改委(以下简称“发改委”)就制定新的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及制造业开放问题答记者问中提到:汽车行业将分类型实行过渡期开放,2018年取消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资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外资股比限制,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通过5年过渡期,汽车行业将全部取消限制。 对此,发改委在答记者问中阐明了我国决定全面开放制造业、分步骤全面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的立场和理由:“制造业是全球产业分工合作的主要领域,无论是传统制造业,还是高新技术制造业,都要在开放环境中实现全球价值链的最大化。中国全面开放制造业,就是表明我们反对贸易投资保护主义的鲜明态度,旗帜鲜明地支持经济全球化广泛深入发展。希望通过制造业全面开放,支持中外企业在公平竞争环境下实现共同发展,鼓励中外企业开展更广泛更多元的资本、技术、管理、人才交流合作。” 无疑,全面放开汽车行业外资股比,是全球化发展的必然,也是国家利益所需。那么,这样一种放开政策和步骤,将为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和变化? 作为第一阶段完成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细分领域之一,国内主流专用车企业对此怎么看?“外资股比的放开,对国内专用车领域的影响并不大。目前,在国内专用车领域中外合资企业的数量并不多,加之整体体量较小,取消股比限制后,选择独资进入的国外专用车企也不会很多。”梁山中集东岳车辆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刘振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与专用车有所不同的是,另一个在今年内实现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领域——新能源汽车一直以来的受关注程度绝非一般。按照分段放开外资股比限制的步骤,从今年开始,新能源汽车领域将全面取消外资股比限制。这就意味着,“特斯拉们”的在华独资,正式进入名正言顺时代。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无条件放开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当然不意味着无条件的放开。 中汽中心首席专家吴松泉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对外资股比限制的取消,以及合资企业数量限制的取消,是中国在进一步改革开放中让外资企业享受到更平等的国民待遇的体现,与此同时,外资企业在中国设立投资项目,也将与内资企业一样需要符合和满足相关条件。总而言之,在进一步开放中,外资和中资车企更平等了。 在分阶段陆续取消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同时,外商依然要遵循相关投资管理政策的规定。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外资股比的放开之外,包括《新建纯电动乘用车企业管理规定》、《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等相关政策中,对新能源汽车的投资项目也有着相关的准入条件和门槛。 按照相关政策的规定,核准通过的纯电动汽车生产企业不具备生产传统燃油车的资格。加之国务院已经出台了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决定,这都意味着外资股比放开后,外资在华生产新能源汽车只能通过在现有燃油车合资企业、或申请新建纯电动汽车企业,或收购其他纯电动汽车企业的方式;外资在华增加传统燃油车产能也只能通过现有合资公司或收购其他燃油车企业的方式。 也就是说,股比放开后,对新能源汽车领域而言,即便可以通过独资的形式进入中国,但仍需要通过生产资质的核准和审批,而目前国内新能源汽车生产资质的审批尚未重启。那么,在恢复资质审批前,相关审批标准也在调整和修订中,欲在合资股比放开后以独资形式进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企业,也仍然要满足调整后的生产资质审核标准要求以及相关部门的生产准入。另外,按照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生产企业的决定,对股比放开后有意在中国新建传统燃油车制造企业的国外资本和企业将不能通过新建汽车企业的方式实现本地化生产。
调动新一轮合资合作活跃度 另一项值得注意的条款是,在此次取消外资股比限制的规定中还提出,到2022年同时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对此,业内人士判断,这一规定将一定程度上调动未来外资车企在国内展开合资合作的活跃度,合资企业数量限制的打破,加之外资股比限制的取消,也将使合资合作模式和形式迎来突破和创新。 “未来取消合资企业不超过两家的限制后,外资企业与国内民营车企的合资合作可能会越来越多,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现有的国有车企背景的中外合资车企带来一定考验。”一位业内人士直言不讳。 对此,吴松泉认为,分阶段放开汽车行业合资股比的做法是有序、稳妥的,既符合全面放开的宗旨,也通过分阶段、分领域放开为合资车企的中方以及自主品牌车企留出较为充裕的时间积极应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