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整车厂 查看内容

大众江淮巧妙规避政策红线 传经销商已开始建店

1280 0 2017-12-4 08:34 发布者: 黄Charlin 原作者: 耿慧丽经济观察网

在欧洲,挂着大众logo的VAN(封闭厢式车)随处可见,但在中国,大众的影响力仅限于7座以下的乘用车。进入中国市场30余年的德国大众,显然并不满足于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仅仅局限于乘用车领域,它把目光瞄向 ...

在欧洲,挂着大众logo的VAN(封闭厢式车)随处可见,但在中国,大众的影响力仅限于7座以下的乘用车。进入中国市场30余年的德国大众,显然并不满足于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上仅仅局限于乘用车领域,它把目光瞄向了商用车。

大众江淮

11月27日晚,安徽江淮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淮汽车”)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大众汽车股份公司、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当日签署了合资合作谅解备忘录,计划共同研发、销售多用途汽车(包括但不限于皮卡、MPV、电动商用车等)车型。

而早在今年6月,江淮汽车与大众汽车集团已正式签订新能源汽车领域合资企业协议。作为在中国市场份额最高、品牌影响力最强的跨国车企,大众的一举一动都颇受关注,此前其牵手江淮合资做新能源乘用车,已经引发效仿,开启跨国车企在华成立合资新能源公司的新风潮,此次大众牵手江淮布局商用车市场,又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巧妙规避政策红线

根据江淮汽车的公告,三方有意在中国成立股份对等(大众、大众(中国)合计持股与江淮汽车持股的比例为50:50)的合资公司,通过新的合资企业,将在多用途汽车先进技术开发、高质量产品研发及有效市场销售等方面,积极开展全方位的合作,并通过研发推动多用途车型设计和技术领域的进步,涵盖内燃发动机车型和新能源汽车等。

大众与江淮谋划成立的新合资公司,不涉及乘用车,而是聚焦于皮卡、MPV、电动商用车等多用途汽车市场。而且合资公司只有研发与销售功能,没有生产制造功能。

江淮大众是大众汽车在中国成立的第三家合资企业,由于中国产业政策规定一家外资车企只能在中国拥有两家传统汽车生产合资公司,因此,大众与江淮的生产合资公司被严格限定在只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展开合作。而此次双方以成立研发和销售合资公司的形式展开的传统汽车领域的合作,也算是巧妙的钻了政策空子。

据了解,大众江淮的新合资项目只需要通过安徽省地方政府的核准就行,这意味着审批难度大大降低。不过,公告并未明确未来合资公司的产品将以何种形式出售。大众中国方面的人士谨慎回应“使用什么标识,稍后会披露。”不过有媒体报道称,新的合资公司经销商已经开始建店,该公司的LOGO形似西雅特,还一度被认为是西雅特借壳国产。

而对于大众和江淮的此次合作,目前国内汽车领域有两种可借鉴的模式存在,一是最初的海南马自达模式,纯粹的技术合资,本土生产,挂合资标识。另一种则是奔驰和比亚迪的合资腾势模式,定位为技术合资公司,共同创立全新的品牌。

凶险的中国商用车市场

在欧洲,德国大众不仅仅是乘用车领域的老大,在商用车领域同样颇具实力,拥有大众商用车、曼恩、斯堪尼亚等知名品牌,行业排名第三。在轻型商用车领域,大众与标致雪铁龙、雷诺同为欧洲轻型商用车领域的领导者。早在2014年,大众就考虑将轻型商用车市场引入中国生产并实现本土化生产。

不过当时大众中国认为,大众轻型商用车的轻卡和微面车型尚不足以在中国市场同本土车商抗衡,因此其处于与在华两家合资企业协商阶段。不同于中国乘用车市场外资品牌居于领导地位,长期以来,中国的商用车市场都以本土品牌为主,不管是重卡、客车还是轻卡领域,外资品牌虽然尝试多次,但均未能成功打开市场。

大众旗下的曼,曾与客车龙头企业宇通牵手,合资成立猛狮客车,但合作早已告终。日产汽车曾高调表示要进军中国LCV(轻型商用车)市场,把郑州日产打造成日产全球的LCV基地,但近年已经不提此事。沃尔沃商用车进入中国与东风合资,最终也采用的是东风的LOGO和渠道销售。

虽然屡屡碰壁,但对于每年300多万辆的中国商用车市场,跨国车企始终难言放弃。日产在中国轻型商用车领域碰壁后,其同盟雷诺今年7月牵手老牌轻客企业华晨汽车,布局中国轻型商用车市场,并希望在2022年将销量提升的到15万辆/年。

对于中国商用车市场觊觎已久的大众,在与江淮合作后有了实现的机会。作为一家从商用车领域起家的企业,江淮汽车在商用车领域布局全面,产品覆盖MPV、轻卡和重卡和客车,而江淮汽车最大的优势也主要集中在轻型商用车领域。江淮轻卡曾创下了累计产销量超过300万辆的成绩,中高端轻卡出口量连续15年位居全国第一。

但是,江淮的轻型商用车主要集中于中低端市场,多年来一直想向上突破。这些都成为大众牵手江淮布局商用车的有利因素。而汽车行业关心的则是,在引发外资车企新一轮新能源合资浪潮之后,大众此举,是否会再度引发跨国车企进军中国商用车市场的浪潮?

“中国商用车领域与国外差异很大,跨国车企有多次失败经验和教训,尤其近年中国本土商用车企业实力大大增强甚至走向海外的情况下,跨国车企进军中国商用车市场难度更大,不会有太多企业跟进。”有业内人士表示。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