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玮表示,国家发改委将从顶层设计层面来整体规划智能汽车发展。同时,将重点聚焦四个方面:构建创新平台、攻关核心技术、完善制度法规以及创造条件推进测试应用。 接下来小编将为大家划重点了!! 一、重点支持对象 孟玮称,汽车制造、网络通信、科研院校、电子信息等龙头企业为国家智能汽车战略中规划的重点主体。(小编从知情人士获悉,可以确定的是,清华大学将成智能网联科研重地,目前清华大学正牵头成立智能网联行业智库) 二、聚焦核心技术 智能汽车系统及部件、车载智能操作系统及计算平台、高精度地图、北斗高精度定位、5G网络及车载通讯、新一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控基础平台、智能交通基础设施和安全管理设施等。 三、出台法律法规 在辅助驾驶功能应用、智能汽车公共道路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与驾驶人的责任划分、车辆保险管理等方面将制定规范。同时,在智能汽车软硬件接口协议、零部件规格性能、整车系统结构和智能交通基础设施等方面,加快建立我国自主技术标准体系。 四、建立道路配套设施 在应用层面,国家将从城市规划建设上配合智能汽车发展,进行道路基础设施信息化的升级改造,建设智能交通系统。加快建立智能汽车测试方法和评价体系,选择高速公路实际路段和特定园区,按规定条件开展智能汽车实际道路测试。支持具备条件的区域有序开展智能汽车示范应用。 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将加大力度地支持,并成体系地支持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而战略的拟定正是基于消费者对智能汽车的迫切需求。从目前汽车市场上的畅销产品来看,车载网联系统基本已经是显露覆盖的趋势,并且从中高端产品走向大众化市场延伸,10万级别以内的车型已有相当多的“互联网汽车”。 “汽车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先导性产业,主要体现智能网联汽车的设计和生产,数字化、平台化、集成性的方式将会越来越多的应用在汽车设计中,汽车的使用和售后服务,如汽车电视、汽车出行运营平台等新的业态和新的商业模式将越来越多的涌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晓明说。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的大量增多,如何规范化生产,管理则成为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之一,而和欧美等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智能汽车立法存在相当程度的空缺,特别是在网络安全和无人驾驶方面。中国政法大学传播研究中心主任朱巍说:“国家层面推进立法可以有效地促进我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为智能汽车特别是无人驾驶汽车设计、研发、上路提供政策依据。”朱巍还表示,和欧盟、美国相比,目前限制我国无人驾驶技术发展的最大瓶颈即上路合法性。首先,在我国AI系统不具有驾驶资格,因而无人驾驶车辆根本无法上路测评,大量公路数据无法获知。其次,在地图测绘上,根据国务院地图测绘相关条例,目前有多个涉及军事、科研等地区暂未开放,而自动驾驶系统恰恰需要更为精准的定位来保障行驶的安全。因而,国家很有必要在地图测绘时适当的开放这些地区,其也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有关部门在制定相关法规时,应设立底线性规定,在保障公民网络安全的同时适当给予企业一定的自主性。 车联网系统供应商企业代表,广升车联网事业部总经理芮亚楠认为,“聚焦核心技术,加强科研攻关”,无疑更加坚定了各个OEM主机厂落实汽车整车OTA能力的决心。对于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来说,技术本身就需要通过OTA的方式对智能算法和参数进行不断的优化。从业多年,一直致力于车联网系统研发工作的芮亚楠建议,整车厂在开发智能汽车的过程中,必须考虑固件的管理与升级,应用的管理与升级,内容的管理与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自己的核心技术发展之路变得更加稳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才会有长足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