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IHS汽车分部的一份最新报告显示,全球汽车市场将持续升温至下一个十年的开始。该报告还指出,截至2021年底,全球汽车年产量将增长2100万台。而自惨淡的2009年开始,全球汽车产量已实现了2500万台的增长。
尽管目前汽车行业发展逐渐放缓,但中国市场在全球的重要作用也是值得保持观望的。 首先,对很多全球汽车厂商而言,中国市场目前的增长势头依然十分强劲。不管是GDP增长放缓,还是中央政府“反贪”的集中整治都未对汽车市场造成巨大冲击。例如,从高端汽车市场来看,宝马和奥迪今年一季度较去年同期增长逾20%,同时梅赛德斯-奔驰增长接近50%;从大的地方来讲,预计从2014-2020年,中国市场将占据全球汽车市场的逾40%份额。因此,中国已经成为了全球最大的单一乘用车市场,甚至有望很快赶超整个欧洲。 不过并非所有中国汽车市场的从业者面对这么高的增长率都会满心欢喜,这其中就包括中国的OEM厂商们。今年一季度的前两个月内,自主品牌销量下跌了20%,同时市场份额占有率降至23%,再次证明了要设计生产低成本高质量,同时整合了大量技术的车型,实属不易。 IHS认为,大部分中国的OEM厂商的发展仍限制于国外合资企业的模式,依赖更多的是国外车企占比极重的技术支持,但似乎他们并没有从近20年的合作关系中学到任何有益于独立企业经营的秘诀。因此,中国汽车市场目前凸显出的重要性不仅因为其足够庞大,还因为外资品牌厂商能够在合资关系中占据领导地位。 麦肯锡分析,中国市场目前盈利约占全球行业利润的三分之一,总营收略高于全球市场收的20%。任何对中国待过一段时间的人来说,当发现中国的马路上竟然穿行着数量如此之多的豪车时,也会惊讶不已。而从品牌豪车的全球盈利分布来看,中国市场占据了约40%的收益份额,因此来自中国市场的现金流是支撑全球汽车行业的重要支柱。 这就回到了“假如…会怎样”的问题上了。如果拿中国来做假设分析的话,当未来中国经济突然放缓,有哪些行业可能会遭受重创呢?麦肯锡给出的答案有两个:一是房地产(主要是国内行业),二是汽车(显然很全球化)。 全球的OEM厂商都在谋划着未来强势的能力建设和新产品的发布,但这些投资都需要大概2-3年的周转期。除非他们能够精简这样的投资计划并在扩张计划中嵌入足够的灵活度,否则他们可能会因下降的汽车交易价格和更加沉重的债务负担而造成设备不能够充分利用和盈利下降收场。如果是那样的话,那将会对全球汽车市场造成极大影响。 因此不出意外地,中国未来将成为全球汽车生产的领军人物。相比之下,邻国日本与韩国则更关注海外市场的扩张。同时,北美的汽车市场将在国外资本的帮助下继续维持现有水平,而这也导致了日系韩系汽车产量的下降。 不过,英吉利海峡那头的欧洲市场整体表现有所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欧洲大陆正处于经济复苏期。俄罗斯和土耳其预计2014年将出现市场回落,而根据IHS公司的预测,市场需求从2015-2017年将实现4%的增长率。至于产量方面,欧洲产的车辆在欧洲市场销售的百分比将从70%下降到2021年的50%。这一数字可能会更大,不过IHS的汽车分析师认为,处于挣扎状态的意大利和西班牙市场将出现显著复苏,从而导致欧洲产车辆的销售额保持相对稳定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