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语 今年开年以来,整个汽车行业经历1-4月的销量萎靡重压后,开始了缓慢而揪心的弱增长。每当淡季来临,车企的高层领导就会密集换防,这甚至已经成为中国车市调整的一个信号。回首过去,不难发现汽车行业的人事变动与整个车市的变化有着密切的关系。车市需求过旺,车企开足马力扩充产能、供应产品,市场上出现供大于求的局面,随后销量增幅相对下降,主管领导职务被调整,“换人”便成为当年车市的基调。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国内汽车圈共计有118位车企高管职位产生了变动,2016年略有下降,约70位高管进行了调整。而进入到2017年,变动再次密集起来,据盖世汽车不完全统计,仅2017年上半年,国内汽车圈就有近百位高管发生了变动,超过去年全年的数量。具体车企来看,东风、一汽调整最为密集,北汽、长安、丰田、沃尔沃紧随其后,且很多岗位都与市场销售及品牌传播有关,不过,不同车企的换人,也是各有“画风”,有甩手掌柜型的也有赴汤蹈火型的,有顺理成章的也有出乎意料的,有临危受命的也有代人受过的,正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车企的每一轮人事调整,都关系企业的未来走向。 甩手掌柜型 双料董事长秦焕明甩下“烫手山芋” 人事变动:近日,一汽轿车(10.020, 0.15, 1.52%)和一汽夏利(5.030, 0.04, 0.80%)先后发布公告,曾同时兼任两家上市公司董事长的秦焕明因工作原因分别向两家公司申请辞职。 剖析:2016年,一汽轿车和一汽夏利业绩惨淡。由于两家上市子公司业绩均未达到预期,一汽股份因原定上市计划失败而与小股东发生矛盾,随后一汽轿车原董事长许宪平、原董事滕铁骑、原监事会主席汪玉春等高层后辞职,时任一汽轿车副董事长的秦焕明代行董事长职权。 秦焕明任职期间,一汽夏利和一汽轿车通过剥离资产的方式进行了资产重组,并调整了发展战略,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以4.2亿元的价格将红旗品牌转让给母公司一汽股份,集中力量做奔腾品牌;终止建设已投资超过两亿元的中国一汽D201项目(研发高端MPV车型);终止建设烂尾的新能源工厂技术改造项目。一汽夏利今年一季度仍然亏损2.66亿元,但去年亏损近10亿元的一汽轿车一季度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幅达到138.22%。 不过,在业内人士看来,一汽之所以发展得磕磕绊绊,主要原因在于产品力不足。 点评:一汽集团近几年高层变动频繁,销量和业绩也持续动荡,秦焕明让一汽轿车的亏损有所好转,暂时实现扭亏为盈,秦焕明此时辞职,对一汽系来说无疑扔了枚重磅炸弹。未来无论谁接任,一汽轿车依旧是“烫手山芋”。(何羽) 朱江出走雷克萨斯转战蔚来 人事变动:今年2月底,雷克萨斯(中国)副总经理朱江通 过微信确认离职。随后,朱江加盟蔚来汽车,担任副总裁职位。而朱江在雷克萨斯的位置一直空置。 剖析:在朱江加盟的两年多时间里,雷克萨斯在中国的品牌形象逐渐清晰,销量也从20 14年的7.6万辆做到了2016年的10.9万辆,这是自雷克萨斯品牌进入中国12年以来首度完成10万辆的销量目标。朱江离开后,雷克萨斯的高增长势头并未遏制,3-5月的月销量增幅均超20%,5月销量同比 更 是 大 幅 提 升97.2%。或许就是因为销势很好,在众多豪华品牌纷纷国产的情况下,雷克萨斯坚持不国产,而朱江的位置也一直空置。 点评:对于求贤若渴的互联网车企而言,像朱江这样经验丰富的传统车企高管是香饽饽。朱江出走后的几个月来,雷克萨斯尚能保持增长的加速度,未来在本土营销上将怎么出牌,值得玩味。(何羽) 大动干戈型 销售团队换了个遍,沃尔沃仍难“脱胎换骨” 人事变动:今年以来,要论高层变动最频繁的车企,沃尔沃中国一定可以进入榜单。5月底,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市场副总裁易寒离职,调回吉利集团,他在沃尔沃任职不到一年时间。四月底,原沃尔沃亚太区企业传播副总裁宁述勇离职,加盟观致汽车,被调侃为“弃明投暗”,他的接任者则是赵琴,之前是沃尔沃中国区企业传播总监。再把视线延伸到去年,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的高层基本可谓换了个遍,既有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裁兼CEO付强、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首席运营官柳燕的离任,也有原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市场传播高级总监文飞的跳槽,而袁小林也完成从沃尔沃汽车亚太区总裁到沃尔沃汽车集团亚太区总裁兼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公司董事长再到沃尔沃汽车集团全球高级副总裁的三级跳,更有沃尔沃汽车中国台湾市场总经理陈立哲调任沃尔沃汽车中国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的举动,让人“眼花缭乱”。 剖析:投进吉利怀抱的沃尔沃销量近年呈现增长态势,但在增速上却被另外几家豪华品牌比了下去。2014年,沃尔沃中国以8万销量居豪华品牌第四,2016年却以9万销量排名第七,眼睁睁看着雷克萨斯凯迪拉克以高增速排在自己前面,就连第一阵营的奔驰宝马也在拉大与自己的距离,焦虑感自然而然在销售环节产生,高层的频繁变动也就不奇怪了。 点评:频繁的高管调动,与沃尔沃厚道稳重的品牌调性的确有些不匹配,但在频繁调动背后,纵观沃尔沃今年的成绩,仍跟去年相类似,销量仍处于增长阶段,前五个月销量突破4万,有望完成年度10万的目标,但相比雷克萨斯、凯迪拉克和捷豹路虎,增速仍无太大优势。要成为二线豪华阵营的领头羊,对于沃尔沃来说仍困难重重,尽管沃尔沃自身并不喜欢“二线豪华品牌”这一称号。虽然调动频繁,但纵观沃尔沃这两年的动作,也基本以老人离职跳槽、新人内部挖潜的套路为主,在关键岗位上并没有太多引入外界的人才,这种不太彻底的调动,让沃尔沃维持现状不难,但要脱胎换骨,恐怕不够力度。(钟键挺) 临危受命型 苏南永 重掌东悦起亚 人事变动:2017年伊始,苏南永返华接替金坚担任总经理一职。苏南永此前曾担任过东风悦达起亚总经理,于2015年8月卸任返回起亚韩国本部,此次回归,继续负责市场销量、渠道拓展、产品规划等重要工作。 剖析:东悦起亚(DYK)在2016年完成了65万辆的销量,离68万辆的目标还有3万辆差距,也是主流合资企业中唯一没有完成销量 目 标 的 车 企 。刚 进 入2017年,传出DYK经销商逼宫的消息,加上政治因素影响,DYK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销量迅速滑落,苏南永就是在这个节骨眼临危受命,调回中国。 苏南永曾是DYK的功臣,2011年1月1日升任总经理一职,2015年8月18日卸任,在任期间,苏南永将DYK的销量从2011年的43.16万辆做到了2014年的64.6万辆(近65万辆)。 今年1月,DYK提出了2017年以“投放7款新车型,实现产销70万辆”为核心内容的“双七战略”,如今时间已过近半,苏南永的回归未能阻止销量的下滑。数据显示,东风悦达起亚1-5月累计销售11.07万辆,同比下滑高达54%,只完成目标的15.81%。 韩系车曾以超高的性价比赢得市场,但是自主品牌崛起后,以更高的性价比与韩系品牌短兵相接 。更 重 要 的 是 ,包 括DYK在内的韩系品牌,自身产品策略都出了问题。东风悦达起亚的“三代同堂”产品策略已经无法适应中国消费市场的变化。从今年的产品布局可以看到,DYK已经意识到自身产品策略上的软肋,值得期待的是未来会做出哪些调整。 点评:苏南永是个很有亲近感的人,与他打过交道的人相信都会对这个韩国大叔心生好感。此番临危受命,相信起亚总部也对他寄予厚望。然而优秀的管理者无法弥补产品短板,连续几个月的销量滑坡不知是否让苏南永心力交瘁?(何羽) 大规模人事调整 重振奥迪雄风? 人事变动:6月,一汽-大众被曝多位高管人事调动,奥迪是“主场”。据媒体报道,现一汽-大众北区事业部总经理胡绍航将接替于秋涛,任主管产品、市场、公关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于秋涛则将出任奥迪与一汽新组建的移动出行公司(A SD )总经理;现负责服务、技术的一汽-大众奥迪销售事业部副总经理王宝春或将接替胡绍航,任一汽-大众北区事业部总经理。 剖析:2016年,奥迪这个老牌豪华品牌销冠,随着产品投放步伐的放缓以及一汽-大众奥迪经销商矛盾的激化,加上竞争对手宝马、奔驰的高歌猛进,形势堪忧。2016年奥迪品牌在华累计销量为591554辆(含香港),虽然依然领先宝马和奔驰取得豪华品牌销冠之位,但同比增幅只有3.6%。而宝马在华销量达516355辆,同比增长11.3%。奔驰更是取得26.6%的高增长,累计销量达472844辆。 在奔驰、宝马拔足追赶之时,奥迪却忙着宫斗。今年前几个月,奥迪与经销商矛盾进一步激化,加上新品乏力,销量一泻千里。1-5月,奔驰以35.9%的销量增速引领豪华车市场,宝马前五月增速为6.3%,而奥迪只有5.8%。5月,奥迪与经销商终于达成协议,宫斗大戏总算落幕,在缺乏新品的情况下,接下来如何提振销量,成为摆在管理者面前的一件大事。 点评:业界对胡绍航的评价是:低调 ,有 想法 、敢 做事,且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着清晰的规划。胡绍航出任市场部部长的四年间,是奥迪在华突飞猛进的几年,年销量接连跨越20万、30万、40万辆大关,直逼2013年的50万辆。若一汽-大众将胡绍航重新调回奥迪属实,那么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重振奥迪的雄风。(何羽) 宝沃换帅,“德国故事”要不要继续? 人事变动:原福田雷萨重机总裁梁兆文将接替贾亚权履新宝沃汽车集团副总裁兼营销公司总经理。现任宝沃(中国)品牌传播执行总监果铁夫升任宝沃汽车集团营销公司常务副总经理。 剖析:宝沃首款车型B X 7自去年4月上市后,销量一路走高,巅峰时月销量近6000辆。但是进入今年后销量却不升反降,现基本单月维持在2000-3000台。3月24日正式上市的B X 5也未能挽回损失的销量,上市当月也仅仅117台的“零售量”,4月更是只有可伶的544台。自宝沃在中国市场“重生”之后,宝沃就在一刻不停地讲述其德国血统的故事,然,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销量的滑坡,这个去年带领宝沃创造销量奇迹的“德国故事”已经越来越受到质疑。况且由于福田属于上市公司,每个月都会有例行的产销月报和投资分析类文章。在此类文章中,宝沃往往成为点题的重要内容。这无异于在另一个维度强调宝沃与福田的关系。宝沃最明智的做法,其实应该是在获得初期的成功之后逐步淡化对于品牌血统的包装,将主要精力放在产品以及售后服务的打造。 点评:最近宝沃汽车因为销量和人事变动再次站在舆论的风口浪尖,营销团队管理层的更迭,被业界看做是宝沃挽救销量下滑的举措。成败亦萧何,“德系”营销适度就好了,否则将会成为败笔。况且宝沃定位于“触手可及的豪华”,更应该在渠道建设、服务标准化和产品力完善这些问题上做到位。这一次宝沃管理层换防,能否“重拾升势”,我们拭目以待。(张泽彤) 赴汤蹈火型 高层“一锅端” 能否一扫福特疲软? 人事变动:福特在全球汽车市场的疲惫表现,不仅让前CEO马克·菲尔兹“下课”,包括福特亚太市场高层也被“一锅端”。现年50岁的Peter Fleet接替即将退休的萧达伟,出任福特汽车公司集团副总裁、亚太区总裁及福特汽车(中国)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同时任命Mark Ovenden为福特汽车亚太区市场、销售及服务副总裁,向Peter Fleet汇报。 剖析:过去几年里,福特中国董事长一职的波动频繁,从2010年至2015年,曾经担任过这一职位的共有三人。此前福特在中国高层频繁的变动,均与福特当时在中国区面临的严峻态势相关。去年福特人事变动后,已不再单设中国区董事长这一职位,当时任亚太区总裁的萧达伟兼管中国区相关业务,而去年福特高层作出调 整 ,就 已 经 说明福特由传统汽车公司向移动出行公司的战略转变。 进入2017年后,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降势明显,前4个月的销量下滑了12%。如果说,全 球CEO马 克·菲 尔 兹 被“ 炒 鱿鱼”,主要原因是公司向移动出行转型的战略“光烧钱,不见效”,福特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差强人意,更体现在传统业务发展不力。当然,时隔仅一年的亚太区高层人事再次调整,还需要时间考验其效果如何。 点评:一名已经离任的福特汽车内部人士指出,在推出新车型方面,2019年林肯将在中国实施本地化生产,加上一季度林肯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已经超出预期,福特中国还是让人期待。但是,如果接下来针对中国市场缺乏有力的产品战略,没有效益支撑,即使频繁换人,也将无法在“转型”中看到希望。(梁罗喆) 北汽集团: 高管“换岗”提振自主品牌 人事变动:经历2013年和2016年的人事大调整后,北汽集团在2017年年初又进行了一次高管“换岗”行动,涉及旗下自主品牌及合资品牌。北汽集团原党委常委李峰将不再兼任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并出任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一职,取代他的是北京奔驰原高级执行副总裁陈宏良,成为新一任北汽股份公司总裁,北京奔驰原副总裁陈巍成为陈宏良的接任者。而北京现代原常务副总经理刘智丰在任满两届后,调回集团任职,并出任北汽鹏龙服务贸易股份公司总经理一职,接替他的为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原常务副总裁陈桂祥。 剖析:最引人注意的是北汽股份公司总裁李峰的职位变动,此次的调整,主要是北汽为了提升自主品牌技术研发。与此同时,北汽旗下自主品牌销量未达到预期更成为高层大变动的主要原因。北汽集团的自主品牌包括北汽福田、北汽银翔、昌河、北京牌、威旺等多个品牌,尽管品牌数目众多,但北汽在自主乘用车上表现差强人意,市场口碑并不强。2016年北京汽车(含绅宝、北京和威旺三个自主品牌)销量虽然同比增长35.59%,但一直处于亏损状态。进入2017年后,北汽自主品牌(含绅宝、北京和威旺品牌)1月销量为1.71万辆,同比下降57.9%,其中,轿车销量同比下滑超98%。可以说,自主品牌销量不乐观、经营大幅亏损,导致了这场人事大变动。同时,由于研发体系不成熟,相比于研发体系完备的竞争对手,北汽整体竞争力尚显不足。技术岗位入行的原北汽股份公司总裁李峰,到北汽集团新技术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更像是回到自己所熟悉的领域。从这个角度看,李峰无疑将成为对于新产品以及新技术的把关人,他入主新技术研究院,也是为强化前瞻技术研究和智能化布局。 点评:北汽集团近几年每次的人事调整都很有针对性。只不过,这次北汽的高层换防来得相对早一点,调整的级别也是前所未有的高。除了几个主要的自主品牌、合资车企高层变化,还反映出北汽集团在“十三五”期间对智能化战略的重心调整,此次的高层变化,不仅仅是出于提升销量的原因。(梁罗喆) 长安福特 换帅拯救销量低迷 人事变动:福特汽车全球高层换血,波及中国市场。原长安福特市场销售副总裁刘曰海与原福特亚太区市场销售 副 总 裁 胡 棣 锋(Steve Hood)进行了岗位互换。 剖析:销量距离理想相差太远,显然让长安福特高层不满。虽然长安福特今年再次提出100万辆目标,但乘联会统计数据显示,前四个月长安福特累计销售25.27万辆,同比下滑19.08%。今年1-5月,长安福特仅完成了31万销量,要实现全年100万的目标,压力很 大 。翼 虎车型同比下滑54.4%,翼搏车型同比下滑52.5%。 新品推进节奏太慢,导致长安福特旗下产品越来越受冷遇。目前销量较高的车型中,福克斯、福睿斯、翼虎、蒙迪欧大多是在2013年左右投放。最近两年,长安福特只推出了十余款改款车。同时长安福特还面临着产能过剩问题,目前产能160万辆,但即使完成了2017年100万的销售目标,产能利用率也仅为62%。 相比起刘曰海,胡棣锋在福特内部有超过30年的管理大型销售市场方面的经验。但是接下来如果不加快新品推出的速度,换帅的效果也会打折扣。 点评:长安福特一名经销商人士表示,中国市场的低迷导致销售高层需要背锅。作为经销商,在市场表现不佳的时候,自然希望通过新品提升关注度。但是,厂家在这方面反应太慢,导致经销商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梁罗喆) 东风标致 构建“全华班”领导班子 人事变动:东风标致宣布吴少革接替文南出任副总经理,将与东风标致总经理李海港先生形成工作搭档。如此一来,东风标致完全构建了“全华班”的领导班子。2017年是“东风标致SUV年”,吴少革上任后首要完成的事情是顺利导入5008的国产和上市,完成东风标致各级别SUV X008的产品布局。 剖析:2016年,东风标致在中国市场不尽如人意,全年销售量为349364辆,同比下滑14.11%。2017年1-5月,中国车市增速整体下滑,而跌幅远大于大势的当然要数韩系和法系。根据乘联会统计数据,今年前4月标致在华累计销量5.69万辆,同比下降32.01%,尤其是SU V车型,均出现不同幅度下降。 吴少革的到任,与李海港搭档无疑是为了加强中法双方的沟通,挽救东风标致在华的颓势,东风标致官方表示,在其担任P 8项目商务投放项目总监期间,主导完成了东风标致4008的成功投放。一系列经验优势,为其在全新岗位上的履职奠定了基础。 然而,吴少革主导的4008和5008两款新产品出现了互掐的尴尬情况。从定价上来看,标致5008定价为18.77万-27.97万元,与标致400818.57万-27.37万元的售价区间完全重叠。从产品层面来看 ,4008和5008,共同搭载1.6THP和1.8THP两款动力系统,同样是采用同级“绝无仅有”的扭力梁式半独立后悬挂。产品力不突出,虚高的售价,加上高冷的品牌调性,注定难以短期内提振销量。 点评:吴少革主导的两款产品,无论是产品、定价还是市场表现,最怕是 救 火 不成,反而火上浇油。(周建雄) 顺理成章型 东雪总经理调任东风雷诺销售部部长 人事变动:5月,原东风雪铁龙总经理陈曦接任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一职,全面负责东风雷诺的销售和渠道建设工作,而前任市场销售部部长熊毅则因个人原因离职。 剖析:东风雷诺1-5月累计销量达到32452辆,单月销量超过6000辆,这对于一个新进入中国的非主流品牌而言,尤其是在法国车全面下滑的背景下,已是不错的成绩。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东风雷诺在中国的发展全靠科雷嘉、科雷傲两款SUV开路。这种靠SUV单脚走路、轿车几乎难觅其踪的产品策略也被批“偏科”严重,毕竟在雷诺欧洲市场超百万的年销量中,轿车车型也是其销量主力。 升任东风雷诺市场销售部部长的陈曦,将全面负责雷诺的销售及品牌推广市场。当前,东风雷诺国产化刚刚起步,东风雷诺股东双方都对陈曦寄予厚望,希望他的加入能帮助东风雷诺进一步完善销售体系,从而推动销量的增长。 点评:现在是东风雷诺的起步期,除了产品战略、渠道建设之外,掌舵人的管理能力也很重要。陈曦拥有丰富的从业经验,曾在神龙公司工作长达19年,先后出任东风标致销售部部长、东风雪铁龙销售部部长,此番挂帅负责同为法系品牌的雷诺的销售和渠道,可谓顺理成章,其表现值得期待。(何羽) 东风启辰 内部抽调猛将 人事变动:在东风系今年的一系列人事调动中,东风启辰可谓打响了“头炮”,先是东风汽车(5.800, 0.01, 0.17%)有限公司副总裁、党委常委周先鹏任东风启辰汽车公司总经理,其次,今年2月,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技术中心副中心长徐建明、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财务会计总部总部长高国林、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经销商支持部部长马磊以及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商品规划总部专职副总部长丰田泰治,共计四位高管出任东风启辰汽车公司副总经理。可以说,四人分别在技术、财务、营销、设计等方面对启辰进行全方位统筹。 剖析:和其他很多公司动荡的人事变动不同,东风启辰的独立,又或者称之为升级,让这些调动看起来是顺理成章的,从内部抽调一干猛将为新的启辰护航,可以说是过渡期内比较稳妥,也在情理之中的做法。 启辰算是含着“金钥匙”出身,近几年在销量和渠道上已经有一定基础布局,截至2016年累计销量已达到48万辆。今年5月,启辰终端销售10027辆,同比增长17.9%,如果看前五个月的销量累计的话,相比去年也是增加了11.4%,跑赢了市场“大盘”。羽翼丰满后,“合资自主品牌”的身份某种程度上,反而成为启辰发展的掣肘,不那么依靠东风和日产两大靠山,想要大展拳脚,独立成为唯一的路径。 点评:品牌调性的培育对自 主 品 牌 来说 相 当 不 容易,尤其是当你身边还有许多个“同门兄弟”时。启辰的确是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过分依赖T70、T90两款SU V车型,且站稳月销量过万的“小目标”尚未达成,一系列的高层任命,成效还未显现。现阶段判断独立才不够半年的启辰何去何从,太笼统的预测显然是不合适的。不过,周先鹏和四大副总能否真正让启辰站稳并腾飞,恐怕就是这两年的事了。(钟键挺) 代人受过型 陈桂祥 重返北京现代 人事变动:今年2月底,原北汽股份常务副总裁陈桂祥,接替刘智丰出任北京现代常务副总经理。陈桂祥可算是北京现代的“老人”了,因为其曾经担任过北京现代副总经理、技术中心本部长。 剖析:陈桂祥此次重返北京现代可不轻松,上任之后销量因为之前的内部原因和外部环境等综合问题导致一直下滑。从北京现代公布的销量数据来看,今年1月销量为9.5万辆,相比去年同期增长26.3%。但从2月起销量有了变化,这也是去年埋下的隐忧。1.6L排量及以下的购置税补贴政策截至去年年底,原来打算在今年上半年买车的客户就把需求提前在12月底之前释放了。另外,从厂商的角度来看,近几年自主品牌的实力得到了强化,已经跟韩系车构成了一个正面竞争的关系。 另一方面,自今年3月起,由于国际环境等因素,现代汽车3月在华销量锐减44%,4月份更是突破了63%,5月继续下滑65%。但是作为企业,北京现代也没有办法去解决国家之间的问题,只能是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尽最大的努力去调整和适应。北京现代官方也表示,作为一家走过15年的企业,北京现代也经历过多次销量增长和下滑,目前这几个月的下降对北京现代来说是完全可以应对的。 “无法理解本地用户需求、不能融入本地发展的企业将会被市场淘汰。”陈桂祥认为,在后合资时代,企业的国别属性已经逐渐模糊,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植根本地,更多融入本地文化,理解本地年轻消费者的需求并加以满足。对此,北京现代现在最主要的一个方向是本地化,从研发本地化和采购本地化,到开发符合中国消费者用车习惯和审美标准的车型。不再是以前的全球化车型,而是针对中国消费者独特开发的本地化车型。北京现代也会积极调整设备或者是技术,缩短时间,尽快恢复正常化。 点评:没有技术核心是韩系车最要命的制约,长期低价走量,品牌力无法提升。最大的卖点“性价比”也逐渐被自主品牌夺取,韩系车还剩什么?没有了!陈桂祥是搞技术出身的,希望真的能从根本上解决北京现代的病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