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castings sa网站 作为德国第一大支柱产业,德国汽车业素有“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之称。不过,在全球汽车产业激烈变革与动荡的今天,这颗明珠似乎有些黯淡了。 近日,德国联邦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受汽车行业产出大幅下滑影响,德国2024年12月工业产出环比下降2.4%,跌至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从全年来看,德国2024年工业产出同比下降4.5%。德国联邦统计局表示,全年数据下降主要受汽车行业和机械设备制造业产出大幅下降影响,降幅分别为7.2%和8.1%。 01从辉煌走向低谷 自从1886年卡尔·本茨发明第一辆汽车至今,德国汽车工业已经走过了130多年的发展历程,德国也是公认的汽车强国。有辉煌,自然也有低谷。近十年来,德国本土汽车产量呈现波动下降的趋势。 图片来自:autoevolution网站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VDA)的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本土约有410万辆汽车下线,与2023年基本持平,高出2021年(331万辆)和2022年(348万辆)不少,但与2016年高峰期的606万辆相比仍然缩水了1/3。 销售市场也一样。2024年德国乘用车销量约为280万辆,同比略降1%,但与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下滑了22%。具体到电动汽车领域,由于补贴提前取消,2024年德国电动汽车销量为57.27万辆,同比下降18%。其中,纯电动车销量同比剧降27%,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销量同比增长9%。 德国汽车业低迷背后,是多重因素在起作用。首先,由于面临需求疲软和订单短缺等问题,德国汽车业被迫通过裁员、关闭工厂等方式来“断臂求生”。在2024年,福特、Stellantis、日产、大众集团、采埃孚、大陆集团、博世、舍弗勒等大型整车及零部件厂商纷纷发布裁员计划,大部分聚焦欧洲尤其是德国区域。 与此同时,由于俄乌冲突带来能源价格飙升、供应链动荡、经济持续疲软等,不少企业选择迁离德国以寻求更低的成本和更稳定的供应链,从而导致制造业外流。轮胎巨头米其林和固特异是典型的例子。固特异计划2025年和2027年关停两座位于德国的工厂,米其林也宣布将于2025年底前关闭其在德国的两家轮胎工厂,并将客户联络中心从德国卡尔斯鲁厄迁至波兰。大陆集团过去几年也在德国关闭了多家内燃机零部件相关工厂。 另外,与美国的特斯拉,中国的比亚迪、“蔚小理”等相比,德国汽车业在电动化转型方面相对滞后,竞争力不足。在减排的大背景下,欧盟碳排放法规趋严,加速了内燃机的淘汰,但德国车企的传统优势在于燃油车。这使得德国车企在转型过程中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 也因此,博世、采埃孚、大陆、舍弗勒、马勒等汽车零部件供应商此前联名上书德国总理朔尔茨,呼吁其支持汽车业。汽车业对于德国经济来说极为重要,其萎靡不振一定程度上拖累了德国经济整体表现。德国联邦统计局此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德国经济连续第二年萎缩。 02 德国车企挑战重重 图片来源:exybcmqir网站 德国汽车业的低迷,不止体现在德国本土市场,也同样反映在德国汽车业“三驾马车”——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的全球表现上。随着来自中国等新兴市场的本土品牌竞争日益激烈,德系车在全球尤其是中国市场的份额遭到挤压。 在过去的2024年,由于北美、南美等市场的增长未能抵消中国市场的颓势,大众集团全球销量约为903万辆,同比下降2.3%。其中,中国市场交付量约为292.8万辆,同比下降9.5%,是降幅最大的市场。 为了应对业绩下滑,大众集团采取了降本裁员、削减产能等措施。其中,在德国,经过艰难谈判,大众集团与工会达成协议,不会关闭德国工厂,但将在未来对德国业务全面改革,包括裁减3.5万名员工、在德国削减逾70万辆产能、降薪等,以削减成本。中国业务部门同样受波及,裁员数百人。 至于梅赛德斯-奔驰,2024年全球销量为198万辆,同比下降3%。其中,中国市场销量约为71.4万辆,同比下降7%,为降幅最大的市场,而欧洲销量下降3%,美国销量增长9%。从动力类别来看,其电动汽车全球销量大幅下降23%至18.5万辆。为此,梅赛德斯-奔驰决定2025年在中国推动逾10款新车上市,并优化经销商网络。 宝马集团也一样,2024年全球销量245.08万辆,同比下降4%,主要是受IBS制动系统及中国市场低迷影响。此前由于制动系统故障,宝马宣布召回150万辆汽车。至于在中国市场,宝马一度退出“价格战”,之后迫于大形势又重新加入,但依然未能挽回销量颓势。2024年宝马集团在中国交付约71.5万辆汽车,同比下降13.4%。中国市场也是宝马集团全球下滑幅度最大的区域。 当前,百年一遇的全球汽车业变革浪潮,正在冲击着以燃油车为支柱的德国汽车工业及德国车企,其经济也因此受到了严重影响。除了产业本身面临的挑战外,全球经济放缓、俄乌冲突、美国新任总统特朗普发起的关税战等,都给德国汽车业的未来蒙上了一层阴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