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4日,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汽研)召开2024年第二批次汽车指数测评结果发布会,汽车指数专家、行业专家、车企代表、主流媒体以及社会公众共同见证了汽车指数测评结果的发布。 这也是中国汽研汽车指数2023版新规实施后的第二次结果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批次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以及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结果。 车内健康水平良好 绿色低碳是我国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也是各车企落实“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涵。C-AHI中国汽车健康指数2023版规程包含清新空气、健康防护、绿色出行三个分指数。 此次参与测评的车型有9款,分别是:奔驰E级、上汽大众帕萨特、别克GL8陆尊PHEV、东风eπ007、比亚迪宋L EV、极氪7X、小米SU7、一汽-大众迈腾、一汽丰田卡罗拉锐放。中国汽研环保与健康中心健康测评室主任、C-AHI 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执行负责人李琦告诉记者,上述9款车型整体表现良好。 李琦具体介绍道,清新空气方面,目前国内主流车型的车内健康水平保持在一个较好的状态,此次测评的车型在车内挥发性有机物VOC方面表现都较好,常温和高温的醛类和苯类物质都符合健康指数的五星标准,仅有少许车型在车内气味方面稍显不足,部分车型在高温气味方面存在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所有车型在车内TVOC方面表现均较好。 健康防护方面,主流车型的表现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新势力车型普遍在电磁辐射和致敏物风险方面表现较好,针对可萃取重金属等致敏物的控制有着比较好的水平,但在呼吸道致敏方面存在着比较大的改进空间。针对2023版规程里新增的抗菌防霉测评,目前国内主流车型的表现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相当多一部分车型在防霉方面存在着较大的问题,后续在内饰材料的防霉可以进行较大提升。 绿色出行方面,纯电车型、混动车型和传统车型表现均较佳,部分车型在高温续航里程和百公里充电时间可以进行相应的改进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多传感器强化智驾安全 在智能汽车行业蓬勃发展的当下,智驾安全不但是行业共识,也成为消费者日益关注的焦点。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2023版测评规程分为智能行车、智能泊车、智能交互、智能安全四个分指数。此次公布结果的车型有4款,分别是:一汽-大众迈腾、小米SU7、理想L6、领克Z10。 IVISTA中国智能汽车指数测评科科长李斌表示,从此次的测评结果来看,国内主流车型的智能化水平表现较为优秀,尤其是自主品牌的新能源汽车。此次取得极优秀成绩的车型都配备了1颗激光雷达传感器、12颗摄像头传感器和12颗超声波雷达传感器,除此之外还有不同数量的毫米波雷达传感器。这些传感器在高阶驾驶辅助系统功能使用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李斌指出,未来随着智能网联汽车智驾功能越来越全面,车辆所搭载的传感器数量、精度及芯片运行算力也会不断提升。 网络及隐私安全提升空间较大 随着智能网联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隐私泄露的风险也显著增加,对汽车行业提升用户隐私保护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此次公布的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结果涵盖了三款车型,分别是领克Z10、一汽-大众迈腾、理想L8。其中,领克Z10、理想L8整体获得G评级,一汽-大众迈腾获得A评级。 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负责人贺鹏告诉记者,IVISTA网联智能与隐私安全专项测评自2024年7月发布实施以来,抽测和摸底共计30余款车型,品牌涵盖国内自主品牌、欧系、美系、日系等;车辆动力类型涵盖纯电、混动、燃油类型。测评内容包括网络安全和隐私安全两个部分。从测评结果来看,现有汽车网络与隐私安全防护能力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 其中,网络安全方面,部分车型数字钥匙不具备完善的安全防护机制,存在数字钥匙盗取风险。部分车型控车App安全级别不高,存在车辆被远程操控、用户生命财产受到损失等风险。同时,部分车型车端接口访问控制机制不够健全、通信过程加密措施不够完善等,易被利用作为网络攻击的入口。 隐私安全方面,测评车辆在隐私安全保护层面水平不一,部分车型未能做到个人隐私数据有效隔离和保护。同时,在收集和处理个人信息过程中,部分车型未能充分保障个人信息主体权益,车辆隐私安全防护能力有待提升。 面对这些现状,贺鹏建议,车企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力提升车辆的网络与隐私安全防护能力。一是强化身份认证与访问控制机制;二是采用加密算法、安全通信协议等技术手段,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从而加强通信安全;三是在开发过程中采用安全编码,同时及时更新软件和固件;四是对控车App采用加固、混淆等防护手段,并避免废弃接口可能产生的越权和数据泄露风险;五是制定清晰的隐私政策,使用合法、正当的方式收集数据,且采取有效的技术保护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