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亿套发动机和变速箱的产能,正处于尴尬位置,它们作为“燃油车”的核心部件,正面临着逐步被淘汰的厄运。 2017年5月3日,美国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德尔福在英国宣布,全面分拆旗下的动力总成部门。原公司将专注于电子电气业务,尤其是自动驾驶、智能技术及安全技术等领域,涉及到的员工包括1.5万名工程师和14.5万名全球员工。 单独的动力总成公司将针对动力系统的性能和效率等方面进行改善,德尔福动力总成业务去年的营业额为45亿美元。德尔福宣布这一消息之后,其股价便飙升12%。 这个消息积极的意义可视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巨头,意识到电动化浪潮的难以遏制,主动求变,迎接产业变革。 令人伤感的信号是,尽管官方刻意回避,然而原有动力系统的业务和员工事实上遭到了“抛弃”。 这样的“抛弃”将会不断上演。全球最大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博世,几乎在同一时间宣布,将旗下起动机和发电机业务卖给中资财团,一起被出售的该包括该业务部门的7000名雇员。 每一辆汽车必然会配备一套发动机和变速箱。保守估计,全球范围内的发动机变速箱产能将超过1亿套,每年几万亿元的产值,数以千万计的产业工人生计面临危险,这个威胁日渐增大。 与此同时,与发动机变速箱相关的产业,包括一整套的供油系统,一整套进排气系统,一整套润滑油系统,一整套动力传动系统,都将会随着发动机的消失而消失。相应的制造体系和制造工人,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 在燃油车停止销售后的10年,加油站将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充电站。随后,那些涉及“三滤”的维修保养工作将不再有意义。电动车的保养工作将大幅度被减少,庞大的维修保养从业者的生计也将受到冲击。毫无疑问,这个从业者的群体也将以千万计。 任何一次产业的更迭,在为人类社会带来进步和福祉的同时,都将造成巨大的阵痛,无数个家庭的生计将会受到影响。残阳似血,壮丽而又令人感伤它的易逝。 然而,这些都将在发生。 车评君大学所学专业是车辆工程,那时候我所在的系竟然是“动力系”,可见动力总成系统对汽车制造业的重要性。 毕业后,很多同学和系友都去汽车公司的动力部门工作,属于汽车工业的核心工种。十几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如今这班人的人生旅途竟面临双重挑战:“中年危机”和“职业危机”。 一个在油封厂工作的哥们深感焦虑,等汽车都用电了之后,他们把油封卖给谁?不管愿意或不愿意,从业者都将面临着一个难以抗拒的现实,电动化的浪潮扑面而来,内燃机从业者的境地日渐尴尬,他们难道要固守到最后一刻,直到整个产业被替代掉吗? 2016年10月,德国上议院宣布将在2030年之前全面禁售燃油车,这个消息犹如在汽车行业投放了一颗原子弹,突然让人清晰地看到了产业的末路。北欧小国挪威的步伐更加激进,他们将会在2025年之前让燃油车从4S店头消失。 中国政府大张旗鼓地推进电动车的发展,拿出几百亿的财政补贴新能源汽车制造企业。他们计划在2020年的时候,新能源车销量要达到250-300万辆。 对中国政府而言,必须要降低对石油的依赖。假如南海发生危机,中东的石油不能顺利运到大陆,30天之内我们的原油储备就会消耗殆尽。 据863计划电动汽车重大专项监理组组长王秉刚测算,在现有中国火电占比达75%的情况下,每一度电带来的碳排放为500克,汽车油车燃烧1L油带来3000可碳排放。假如燃油车的百公里油耗为7L,则碳排放为21000克;现阶段国内电动车百公里电耗约为20度,带来的碳排放为10000克。节能环保的意义不言自明。 中国正在大力推进电力结构的调整,大幅降提升风力和光伏发电的占比。同时将进一步降低电动车的碳排放。欧、美和日本的电力结构以风能、光伏及核能为主。 另外,燃油车在中国的很多城市饱受歧视,除了不能享有完全的路权之外,每次雾霾发作,燃油车都会成为被“声讨”的替罪羊。 在中国的带动下,欧洲、美国和日本不得不全面跟进发展新能源汽车。 比政策更可怕的是科技的进步。埋葬掉发动机的,不是政策,一定是科技,是新物种。 在过去十几年,电池技术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步。车评君在读书那会儿,比亚迪才刚刚开始造电池,他们生产铅酸电池,能量密度低得可怜。那时候的结论是,电池存在能量密度极限,不可能用作驱动汽车的动力来源。比较靠谱的解决方案是氢燃料电池。 十几年过去了,比亚迪的电池技术已经从铅酸电池、镍铬电池过渡到锂电池,磷酸铁锂电池和三元锂电池。接下来人们将会迎来固态锂电池,空气锂电池。科学家们还在试图利用石墨烯来改善动力电池的性能。 清华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电动车百人会”执行理事长欧阳明高先生指出,到2020年左右,中国纯电动汽车在A级车市场即可在性价比方面PK掉燃油车。那时候,动力电池的比能量可以达到350wh每公斤,pack成本每wh约为1.3元钱。 必须要指出的是,上述目标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平均目标。世界先进水平,如特斯拉,GM的雪佛兰Bolt预计在2018年即可实现上述目标,在性价比上赶超燃油车。 一旦电动车在续航,充电速度,价格,电池寿命,温宽等核心领域的性能追上燃油车,其易于维护,空间更大,碰撞更安全,更易于智能化和使用成本低的优点就会显现出来。并在市场上打败燃油车。 越来越多的新能源汽车走向市场后将带动充电以及其他服务生态的成熟。随即,燃油车的市场份额将出现雪崩式下滑。 移动工具的电动化除了是能源安全以及环保的要求之内,也是人类走向智能社会的要求。当机器人越来越多的时候,相比于石油,电力无疑是更好的能源选择。 随着space X,Blue Origine的发展,人类正逐步走向太空。放在更广的视角和时间维度上看,未来人类理想的能源供应将会是核电及光伏作为支撑的电能。 从无人驾驶的角度上看,电驱动比发动机驱动拥有更大的便利性。因为超级电脑可以实时对汽车做出操作指示,内燃机对电脑的响应有500ms左右的时延,假如车速是100km/h,则将近15m就开出去了,电驱动可实时响应电脑的指示。 电动车更利于超级电脑的布置,其架构更有利于发挥软件的优势,更能提升汽车智能化水平。 从科技进度的角度上看,燃油车恐怕不需要政府政策限制,就会被新物种赶出市场。打败燃油车的不是电动车,而是披这电动车外衣的智能车。特斯拉已证明了这一点 这个事情正在发生。对于车评君和他的同学而言,将不得不同时面对“中年危机”和“职业危机”。这个群体,将达到几千万,这是一曲极悲的“产业悲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