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裁员潮+人才荒,汽车圈找工作怎么那么难?

139 0 2024-11-4 08:54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郝文丽中国汽车报网

车圈从业者许敏雪最近很焦虑。去年底,某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启裁员,在该公司市场部工作了5年的许敏雪不幸进入了裁员名单。在休息了半年后,今年7月,开始找工作的她突然发现,“汽车行业的需求太少了 ...
       车圈从业者许敏雪最近很焦虑。

去年底,某全球排名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开启裁员,在该公司市场部工作了5年的许敏雪不幸进入了裁员名单。在休息了半年后,今年7月,开始找工作的她突然发现,“汽车行业的需求太少了,感觉整个行业都挺难的”。

本意想去整车企业,但TO B经历让她在面试中不吃香,“整车企业还是喜欢要车企出来的人”。折腾了几个月下来,她的目标从整车企业调整到零部件供应商也看,现在降低到只要是汽车行业的工作机会就可以,但依然没有合适的岗位。

许敏雪的现状,代表了一批车圈从业者目前的处境。但戏剧性的是,在很多人求职无门的同时,智能网联、汽车出海等岗位又人才稀缺,车圈不少企业在大裁员、又有很多企业求贤若渴。冰火两重天之下,车圈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优秀人才又在流向哪里?

自主车企成为“新大厂”

在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车高速发展之下,合资品牌近年来江河日下,随着去年福特中国、悦达起亚、东风日产等品牌相继人员优化,合资车企大裁员的大幕开启。时间进入今年,合资车企的裁员动作更加频繁了。

本田在中国市场销量已连续3年下跌,5月,广汽本田启动了以主动离职为方式的大规模裁员,涉及生产、行政、人事、财务、采购等多部门。根据外界传闻,此举是为了吸引更多员工以自愿报名的形式进行“优化”,但首批裁员名额,反而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销量下滑、亏损加剧,通用汽车也选择通过裁员和结构重组来寻求突破。通用汽车解释,新的考核方案并非针对中国市场的“特殊政策”,而是面向全球的一项举措,旨在投资人才、增加公司竞争力,通过强化优秀员工的激励机制和明确表现不佳员工的淘汰机制来提升整体业绩。

受销量下滑影响,本田计划把在中国的汽油车年产能由149万辆缩减至100万辆。紧接着9月,东风本田开启大裁员。不过,与其他企业裁员不同的是,东风本田裁员“很体面”,不但补偿N+2+1,还为被裁员工举办欢送仪式,据称员工排队抢名额,预计受影响员工数量将达到2000人。

合资车企曾是吸引贤能的“磁场高地”,如今人才却争相“被裁员”,他们都转投了哪里呢?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通过大数据分析发现,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开始从合资车企流向自主车企,特别是在电动汽车研发、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

与合资车企的大裁员不同,自主品牌却在广招人才。奇瑞控股集团董事长尹同跃曾在公开场合表示,奇瑞的研发团队已经从过去的一两千人扩张到现在的2万人;小鹏汽车520 AI DAY上,小鹏汽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何小鹏透露,小鹏汽车的智能驾驶团队今年将扩招4000人。

而数据显示,在2023年,比亚迪增员13.34万人,吉利增员1.1万人,长安、蔚来和理想也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人员配置。特别是比亚迪,2023年校招人数高达3.18万人,今年虽然校招人数有所缩减,但硕博比例却高达67%,其中博士占比为10%,78%全都是研发岗位,这让比亚迪被誉为在互联网汽车之外的汽车产业内的“新大厂”。

智能驾驶和汽车出海,太缺人了!

自主车企是怎么逆袭,成为车圈人才心中的新晋顶流呢?

玉成有限公司出行行业服务部总经理房斌在汽车行业深耕多年,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近来,随着销量逐渐攀升,自主品牌的薪资待遇也明显提升。以前,某自主品牌车企博士研究生的年薪仅20万,如今已经上涨到50万。造车新势力更是动辄开出百万年薪,今年小米汽车异军突起,据悉其车载软件研发岗最高月薪近5万元。

而在自主品牌中,尤以民营车企、新造车品牌对人才更具吸引力。民营企业和新造车品牌不仅能给到更丰厚的待遇,在走向上市的过程中,其期权更具成长潜力,“不少人才跳槽新造车品牌想博一个财富自由的机会”。

诚然,自主车企正在成为人才的“心头爱”。LinkedIn(领英)中国区总经理王茜介绍,在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中国车企的占有率逐年提升,比如,中国新能源汽车企业数量在过去五年中增长了300%,专利申请量飙升了500%。

自主车企在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显著突破,并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方面不断创新,为全球消费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智能互联体验,这些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提升是吸引人才的重要因素。相比部分合资车企,自主车企在晋升机制和职业规划方面往往更加明确和透明,为员工提供了更多的晋升机会和发展空间。

一裁一扩的同时,随着汽车产业技术热点的更新,人才需求结构也随之变化。王茜介绍,汽车行业的电动化、智能化转型,对电动汽车研发、智能驾驶、车联网等高新技术领域专业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

与此同时,车企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化视野的出海人才需求也在不断增长。越来越多的车企开始注重海外市场的拓展和本地化运营,因此对出海人才的需求量持续增加。

全球招贤充斥“人才鱼池”

人才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至关重要。

比亚迪董事长兼总裁王传福曾表示,未来2~3年还是会用人海战术,用大量的研发人员来保持颠覆性迭代的能力。“拼的是工程师,拼的是垂直整合的能力,拼的是市场战略,拼的是规模优势。”他说,“至于某一项技术,对我们来说就不是最重要的了。我们的技术池子里有很多鱼,到关键的时候就捞一条出来。”

智能网联汽车在快速增长,车企技术比拼进入以智能化为核心的下半场。汽车人才需求,正从传统制造业向智能网联领域转移,尤其是新势力车企,几乎都有专门的AI相关岗位通道和计划。

比如理想汽车的AI人才专项计划“理想+”,面向全球招募AI人才,涵盖大模型、AIGC、算法部署、推理加速、AI芯片研发等。再比如蔚来的Super Sparks招募计划,是针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关键创新领域招揽人才而发起的项目。业内招聘资深人士表示,近期AI人才是招聘的重点。

而另一方面,王茜介绍,2023年全年中国汽车出口522万辆,首次超越日本跃居世界第一,欧洲、东南亚、中东和非洲成为汽车出海的热门区域。本地建厂+品牌本土运营+人才本地化,海外业务拓展人才体系建设成为车企全球化人才发展的关键环节。企业不仅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人才,还需要他们具备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可以看到,中国车企正在向全球人才敞开怀抱。在整车设计领域,东风、比亚迪、长城等车企先后迎来多位曾就职于国际豪华品牌的知名设计师;在智能驾驶领域,小鹏汽车的RoboTaxi运营总监一职,要求具备全球一线 RobotTaxi 公司任职经验。极氪开启全球招聘计划,招聘规模超3000人,覆盖智能驾驶、软件及电子、用户增长等多个中心岗位,分布在硅谷、哥德堡、北京、上海等全球30多座城市。

身处产业变革的洪流,就业竞争激烈和人才稀缺引发的抢人大战并存,意味着汽车人才供需匹配存在着很大的错位。高速转型中的新汽车业,正期待一场人才和岗位的双向奔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