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之风,汽车产业也因此加速智能化转型步伐。进入AI时代,智能汽车又要如何发展?9月29日,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大会(GIV 2024)成功举办。本届大会围绕“人工智能时代的智能汽车发展”主题,汇聚来自汽车、互联网、信息、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的政产学研代表,共探我国智能汽车高质量发展之路。 “AI+汽车”大势已至 “我们低估了智能化的发展速度,未来几年一定会迎来‘跑步式’发展。”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指出,人工智能,特别是以大算力、大数据、大模型为主要代表的人工智能与汽车深度融合,传统智能化向以人工智能为驱动的全新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成为汽车产业变革新的决定性因素。 在“AI+汽车”浪潮下,张永伟认为,传统的汽车竞争力已经很难支撑汽车企业的发展,算力、芯片、算法等要素已然成为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对于汽车企业而言,必须建立以AI驱动的智能化发展,实现战略迁移,方能赢得未来。 在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乘用车首席运营官何志奇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已提前进入深水变革期,渗透率逐月提高,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面对下半场智能化大变革,何志奇认为:“传统车是机械车,就像算盘,算盘上永远打不出互联网,机械车也产生不了真正的智能车,一旦把机械改成电动,就相当于把算盘改成计算机,智能的东西才能够实现。汽车将完全进入一个智能时代,不再是一个简单的代步工具。” “汽车行业之所以成为此次科技创新的制高点,核心原因就是汽车是最好的AI应用的场景、产品、行业。”蔚来创始人、董事长、CEO李斌认为,人工智能是贯穿全域的基础性技术,将成为智能电动汽车企业的核心基础能力。在他看来,一个成功的智能电动汽车企业一定要具备AI的研发、运营能力。因此,蔚来自创立之日起便坚决投入技术研发,实现了12个技术栈的全栈自研,今年每个季度的研发投入均在30~40亿元之间。 站在供应商角度,博世智能驾驶与控制系统事业部中国区总裁吴永桥认为,明年开始中国头部车企将加大自动驾驶投放力度,高速领航辅助驾驶、城市记忆行车、自动泊车将成为10万~15万元车型标配。“明年上半年开始,如果哪个企业跟不上中阶自动驾驶、高速领航、城市记忆行车和自动泊车,那就很难加入新一轮的内卷和淘汰赛。”吴永桥称。 发展痛点不容忽视 身处变革之中,我国汽车产业敏锐把握机遇,取得智能网联汽车发展的先发优势。不过,随着AI之风愈刮愈烈,我国汽车智能化转型的问题也随之暴露。 张永伟表示,中国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第一步要聚焦AI技术和数据价值的挖掘。在构建数据竞争力上,当前产业存在数据利用不充分的问题。一是国内车企绝大部分数据分布在几大密集场景;二是不同车型传感器配置不一,采集数据存在差异;三是车企在数据处理、价值挖掘方面能力积累和沉淀不足。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网联汽车产品与系统测评室主任王荣也表示,当前大模型领域存在数据孤岛现象,数据共享困难,要尽快建立车用AI数据的标准格式,优化车辆与云平台、与各端高质量数据的交互,并建立AI数据安全及数据标准体系。 在AI模型的利用上,汽车企业要利用模型解决汽车“新五域”,即电子电气架构的设计问题、动力问题、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底盘。既要解决通用和垂类模型,还要解决汽车企业用模型,在新的发展领域形成自己的AI竞争力。 其次,要分领域、分种类、分阶段推动汽车芯片本土化发展。“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的发展,离不开高算力!”张永伟称,人工智能的发展,离不开硬件支撑,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汽车芯片的发展。不仅要解决高算力芯片的本土研发、设计,也要实现本土制造,更要重视控制类、感知类芯片本土供应链的建设和完善。 第三,建设自主可控车用操作系统并推动规模化应用。张永伟指出,目前自主OS面临装车不足带来的经验和生态劣势,应当打造内生动力和支撑体系,车企承担起让自主OS上车的主要责任,OS企业也要创新发展模式,与车企共生共赢。“这件事情做晚了,将来的切换成本过高,甚至没有切换的可能。自主可控的操作系统就应该与汽车智能化同行并进。”他说。 第四,在汽车智能算力方面,我国仍存在结构性短缺,软件生态完善的“成熟”算力缺口较大。我国算力正处于“有芯片、缺软件”的不成熟阶段,尚未围绕芯片构建丰富的软件生态。因此,产业急需解决巨大的算力需求,同时也要保障算力可用、成本低。 此外,黑芝麻智能杨宇欣指出,对于智驾领域,数据、算法、算力三个核心要素,目前我国差距较大的是数据、算力。他认为:“为什么特斯拉能够在算法性能上一骑绝尘,积累大量高质量的数据非常重要。很多算法模型之间的门槛在缩短、算力在不断弥补,数据的积累是整个智驾行业体验进一步提升的关键。” 在智能驾驶技术路线上,张永伟强调,我国要走通智能驾驶融合发展路线,即基于人工智能将单车智能、车路云路线融合为一条中国特色的之家融合发展路线。“在这个路线中,我们可以实现‘两端输入,一端输出’。单车智能只是‘基础分’,车路云则是中国特色的‘加分项’。”他说道。 共创、共建、共享产业新生态 智能化转型大势不可逆转,产业发展问题亟待突破。面对机遇与挑战共存的汽车智能化发展,行业上下纷纷指出,要加速构建共生共建、共创共赢的产业新生态。 对此,张永伟强调,要坚定推进跨界融合发展战略。在智能时代,手机、AI、低空经济、通信等企业跨界进入汽车产业,极大丰富了智能网联汽车生态。不过,他指出,当前行业之间仍存在技术迭代周期不匹配、技术标准不适配等问题,还需构建跨界创新融合平台、统一产品与技术标准,并加快构建符合跨界特征的智能汽车及相关零部件监测认证机制。 “汽车产业边界在扩大,未来汽车将发展成为绿色智能移动的生活空间,人工智能将对企业进行全方位赋能。”江汽集团股份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李明表示,当前技术革新未到终局,竞争异常激烈,产业链也愈发复杂,惟有开放合作、跨界融合才是必由之路。 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琅则认为,AI将成为产业协调创新的纽带,推动汽车产业链由传统垂直链式方式向融合网状供应链生态演变。为此,奇瑞借助AI管理大模型充分发挥工业互联网和供应链管理平台的作用,推动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各个相关企业的配套协同、相互共生互生,在构建智能汽车产业链与生态链贡献力量。 博泰车联网云端研发中心总经理熊正桥也表示,汽车智能化需要依赖算力、数据、产业链的协同,打破各方技术壁垒对于整个行业而言都是挑战。在他看来,建立联合共建、合作共赢的合作模式首先要促进技术和应用的深度融合。其次,优化资源配置,降低风险和成本。“希望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可以形成集群式发展,围绕主机厂诉求,形成某些生态体系的集成。”他说道。 大会期间,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发布了《AI汽车发展报告(2024)-AI定义座舱》(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指出,AI汽车的发展将经历3个阶段:1.0阶段主要是人机交互,提升用户交互体验;2.0阶段是智能座舱的进化,能够将座舱堆叠式的功能配置整合为原子化功能池,通过个性化编排的方式,提供一站式无感服务;3.0阶段,整车进化为超级智能体,能够实现整车层面的功能调用,成为人类的智能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