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政策法规 查看内容

壁垒逐步增多 车企如何更好“走出去”

173 0 2024-9-24 09:18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赵建国中国汽车报网

  9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377.3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1.8万辆,同比增长12.6%。不过,与此同时,近期以来的关税壁垒、“小院高墙”政策 ...
   9月10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8月,我国汽车整车出口377.3万辆,同比增长28.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81.8万辆,同比增长12.6%。不过,与此同时,近期以来的关税壁垒、“小院高墙”政策也一直如影随形,给中国汽车出口增添了不确定性。“传统关税壁垒及新兴技术壁垒带来的挑战,是国内车企未来必然要直面的问题。”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教授孙逢春如是说。近期,不止一家车企对此忧心忡忡,担心关税壁垒等限制措施可能会严重阻碍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步伐……如何应对种种壁垒,保持出口的稳健增长,坚定走好全球化之路,成为行业发展的新课题。

  限制渐多 给“出海”蒙上阴影

  “去年以来,来自美欧等国家和地区的一系列新壁垒,令人感到忧虑。”长江商学院副教授陈晖指出,2023年4月,美国继出台《通胀削减法案》后,又发布了《通胀削减法案》细则,确定自2024年1月1日起分阶段实施,限制了中国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等进入北美市场。今年5月,美国又声明,准备对包括中国电动汽车在内的多项产品加征100%进口关税。紧跟其后,欧盟自2023年10月启动对中国电动汽车的反补贴调查,至今已经公布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高额关税的方案。与此同时,这些做法正在产生溢出效应。今年8月,加拿大宣布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100%的进口关税;9月10日,加拿大又启动了对中国电池及关键矿产品征收高额关税的公众咨询。巴西也从今年开始将进口新能源汽车税率提高到35%。这些典型的关税壁垒和贸易壁垒,给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出口带来了严峻考验。
  不止于此,还有一些披着政策及标准法规“外衣”的措施,也给中国汽车出口带来新的挑战。上海社科院副研究员夏晓峰举例称,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对电动汽车动力电池的生产、上车使用、退役后的梯次利用、报废回收等全生命周期进行碳足迹核算,并要求自2027年起,动力电池出口到欧洲必须持有符合《新电池法》要求的“数字护照”。今年1月11日,欧盟《数据法案》生效,8月1日,欧盟《人工智能法案》生效,皆对智能电动汽车的智能化、数据处理等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这对于中国电动汽车及动力电池等相关企业而言,都是全新的挑战。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冯兴亚日前表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与技术壁垒加深,地缘政治、资源安全和国际竞争的问题也加剧,可能严重阻碍中国汽车产业国际化的步伐。
  赛力斯集团董事长(创始人)张兴海也指出,海外的关税和非关税贸易壁垒明显增多,给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带来了严峻挑战。

  销量已受影响

  来自多方的数据都表明,受欧盟推出的贸易壁垒措施影响,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欧盟的数量正持续下降。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6月,中国对欧盟的纯电动汽车出口为2.7万辆,同比下降超30%;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欧盟纯电动汽车出口总量约为22.2万辆,同比下降14.6%。
  夏晓峰称,海外贸易壁垒的出现增加了中国车企的出口成本,削弱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影响了汽车出口的市场拓展。尤其是关税的提高,直接抬高了中国汽车在当地的售价,从而降低了中国汽车在海外市场的销量。另外,海外个别地区加征关税、贸易壁垒等措施不仅影响整车出口,还会对电动汽车供应链上游的原材料及零部件生产、中游的生产制造以及下游的充电服务、后市场服务等带来不利影响。而且,有些影响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显现。
  Dataforce数据公司统计了销售中国电动汽车的16个欧盟成员国的数据,数据显示,今年7月中国电动汽车注册量环比下降45%。陈晖表示,欧盟等地推出的严格碳排放法规及复杂的认证程序等,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技术性贸易壁垒,提升了中国汽车进入欧洲的难度,人为拖慢了中国汽车进入欧洲的速度,也降低了中国汽车在欧洲的销量。同时这些限制措施增加了中国车企出口欧盟的成本,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中国汽车在海外的影响力。
  一个较为明显的事实是,在美国推出《通胀削减法案》及出台计划加征100%关税等举措后,中国电动汽车进入北美市场的难度显著增加。“美国出台的一系列针对中国电动汽车进入美国的政策,以及美国、墨西哥、加拿大自贸协定,会给布局墨西哥的上汽、奇瑞、江淮、比亚迪等中国车企在当地的电动汽车生产带来不利影响。”北京科技大学教授曾欣说。他同时提醒中国车企在关注壁垒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一些此前不太重视的领域,以免被国外车企钻空子,被“狙击”,比如知识产权领域。曾欣举例称,此前,一家中国车企在将要进入德国市场之际就遭到了奥迪的起诉,原因是商标侵权,这拖延了这家中国车企进入该市场的时间。“这样的案例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中国车企在海外市场的知识产权布局并不完善,极其容易被钻空子。”他说,中国车企“出海”要切实重视专利、商标等知识产权的先行布局,才能堵住这一漏洞,为产品“出海”提供更多保障。

  形成支持车企“出海”的强大合力

  如何助力车企走好“出海”之路,已经成为当前行业最为紧迫的课题之一。“美欧等为中国汽车出口设置如此之多的壁垒是不公平的,也违反了市场经济的原则和世贸组织的规则。”商务部研究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白明认为,必须认真研究对策,多措并举来应对挑战。事实上,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和美欧等国家、地区积极沟通,为中国车企“出海”架起桥梁。日前,在商务部举行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咏前表示,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近日将访问欧洲,就欧盟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案进行磋商。
  冯兴亚建议,国家主管部门应对重大关税以及贸易壁垒进行协调,推动自主品牌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同时针对可能存在的海外“双反”调查、跨境诉讼、数据安全等共性问题,希望有关部门对车企给予指导。
  江汽集团总经理李明建议,联合车企共同推进应对海外市场的法律法规、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全方位支持中国汽车企业“出海”。
  张兴海建议,在主管部门层面,要推动汽车碳足迹核算标准、方法和数据的国际互认,特别是加强与欧盟的低碳发展合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打通碳足迹相关阻碍,并指导国内汽车企业开展碳足迹核算。在供应链层面,要支持有潜力且积极“出海”的零部件企业,特别是为民营零部件提供财税和金融支持,鼓励优质供应链企业“出海”,与优质车企在海外形成合力。在金融支持方面,要成立国家级终端消费信贷金融平台,给予“出海”的自主车企信贷资金及贷款服务支持。
  中国汽车工业咨询委员会主任安庆衡表示,自主品牌车企面对海外市场机遇和挑战并存的情况,要继续依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同时要创新“出海”思路,考虑与相关国家开展研发设计、贸易投资、标准法规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产业合作由生产制造环节向技术研发、市场营销等全链条延伸,加快融入全球价值链。
  行业人士普遍认为,要从主管部门、行业组织、产业联盟、企业等各个层面形成共同支持自主品牌车企“出海”的强大合力,但在具体路径上也要不断创新思路。“中国车企要稳扎稳打做好全球化布局,关键是要打造自己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青指出,在国际汽车市场竞争中,价格竞争通常不是最主要的手段,更多是通过核心技术、差异化服务、个性化配置来竞争。中国车企“出海”要以包容的心态,积极布局ESG,主动融入当地生态,才能更好地扎根本土市场。
  “全球化是中国汽车企业的必由之路,尽管面临诸多挑战,也要坚定坚持长期主义。”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付于武强调,车企要在“出海”中积极寻找高效率、高质量、高利润的增长模式,不断向价值链高端攀升,在“出海”之路上做大做强,打造世界级企业和国际化品牌。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