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250 0 2024-5-27 08:15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逸年盖世汽车

近期,汽车圈相继传出两大新闻,一是合资巨头之一广汽本田发起“自愿离职”征集项目,另一便是新势力代表理想汽车宣布裁员56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18%,包括人力资源部、造型部门、生产及供应链相关部门,紧随其后 ...

近期,汽车圈相继传出两大新闻,一是合资巨头之一广汽本田发起“自愿离职”征集项目,另一便是新势力代表理想汽车宣布裁员5600人左右,约占员工总数18%,包括人力资源部、造型部门、生产及供应链相关部门,紧随其后便是理想汽车创始人在公司财报会上直言原定于下半年发布的纯电新车,延期至明年。

而以上信息却不过是车圈人员波动下的冰山一角。

2022年上半年,盖世汽车曾发布《大厂裁员潮与汽车业的人才荒》,彼时以腾讯、百度、阿里巴巴、美团等代表的互联网大厂相继进行人员优化,导致大量人才转向汽车行业寻求新的职业机会。由此也引发传统汽车行业从业者的担忧——“能不能别卷到汽车行业……”。

如今,这种担忧在过去的两年中已逐渐得到证实。

汽车圈,卷疯了

“最近有啥好机会吗?我即将‘命丧’XX。”北京车展前夕的一日凌晨2点多,收到了来自去年跳槽去某主机厂的赵一留言,这是他在老东家陷入深度睡眠的时间,但如今却已经成了常态。“从过年回来到现在,每天都到十一、二点,一、两点更是家常便饭。”

这一现况,不只是他一个人,也不只是XX这一家企业的某一个岗位如此。“我真的快不行了”类似的抱怨,早已充斥在多位就职于产业链上好友的聊天记录中,且普遍都是“自春节之后。”

将这一时间对应到市场层面,便是在经过2023年一整年价格战后,由比亚迪高举“电比油低”旗帜,打响了龙年价格战的第一枪。随后不只是新能源车企,传统燃油车企纷纷跟进,传导至产业链端,便是更加愁云满布。

如何以最小成本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是悬在现阶段汽车产业上下每一家企业头顶,亟待解决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有优秀解答者逆势增长交出满意答卷,亦有边缘学者暗淡离场,而绝大多数企业挣扎于每一个可能实现降本增效的措施中,其中裁员是最令人痛心却也成为了产业上下共同的操作。

根据盖世汽车对比汽车业部分上市公司2022年、2023年财报发现,除正处于业务高速增长的比亚迪、理想、长安、蔚来外,多数企业在2023年间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人员缩减。

以员工总数缩减最多的上汽集团为例,其2023年财报期内,在职员工总数207,001人,相较于2022年同期,减少了近9000人。而小鹏汽车则以净裁员比例14.51%成为了另一个典型代表。

这一趋势进入2024年并未停止。除春节后被解散的高合团队外,文章开头所提及的广汽本田、理想汽车便是最新案例之一。

而更牵动全球汽车产业风向变化的当属特斯拉,自4月起连续四周发布的裁员消息,从宣布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0%,到Cybertruck生产负责人离职、朱晓彤重回特斯拉中国,再到最新一次加大裁员力度,据海外媒体预测,这一系列举措可能导致特斯拉最终解雇多达20%的员工。

由此带来的“寒潮”氛围,笼罩在整个行业上方。

不缺人,但缺人才

有意思的是,在一众裁员信息中夹杂了一则关于“马斯克召回超级充电团队”,更有业内人士调侃为裁员裁到了大动脉,试图缓解当前紧张的就业环境氛围。

但事实上,从互联网卷来的浪潮不止有裁员,还有“一边裁一边招”,引用网友的话便是“企业不缺人,缺的是人才”。

梳理前述上市公司员工构成变化可以发现,除正处于产能扩充阶段的企业外,其他企业均进行了员工结构调整,即在缩减生产人员的同时,大幅扩充技术员工。

这一变化,在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智联招聘以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联合发布的《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新能源报告》)有了更为细致的体现。

《新能源报告》指出,2023年间,我国汽车产业招聘职位数同比增长5%,其中新能源汽车领域作为招聘的热土,在这一年招聘需求总体增长32%,尤以技术岗位热招趋势最为突出,如车载软件研发相关岗位。

众所周知,随着我国在电动化领域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新一轮的汽车技术革命已拉开帷幕。各企业高举“软件定义汽车”大旗,以迎接智能电动汽车时代的到来。

根据盖世汽车智能驾驶配置数据揭示,2023年1-12月间,我国乘用车L2级及以上辅助驾驶功能装车率(不含进出口)已超过40%。

其中,NOA前装标配市场份额更是迎来快速发展,2024年1-3月间,已由2022年微乎其微的1%,稳健跃升至5.07%,相较于去年同期实现了147.95%增长率。且在盖世汽车研究院预测看来,今年内我国乘用车NOA前装搭载量有望突破180万辆大关,并将在2030年实现850万辆的市场规模。

智能网联汽车的飞速发展,对企业软硬件研发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而这一需求更是在行业招聘风向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新能源报告》显示,从薪酬增长的角度来看,车载软件研发岗位不仅位居高薪榜首,更是成为收入增长速度最快的热门职位。从2022年到2023年,招聘月薪增幅达到18%,其中尤以民营车企增幅最大达21%,远超行业平均水平。在造车新势力、国资车企中增幅稍逊一些,但也分别达到了19%和8%。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图片来源:《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截图

而智能驾驶系统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成为车载软件研发职位下最为火热的两大细分岗位。

不只是《新能源报告》,由猎聘于今年4月发布的《汽车行业人才趋势报告》(以下简称为《人才报告》)中亦指出,即便2023年汽车行业人才紧缺指数(TSI)放缓,但“智能型”汽车人才供需的矛盾逐渐显现。其中,嵌入式软件开发、硬件工程师人才紧缺指数(TSI)较高,位居前二。而智能网联工程师、电池工程师人才紧缺指数也跻身前十,位居第七和第九。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图片来源:《汽车行业人才趋势报告》截图

求职,还需求新

“昨天刚看到XXX总部裁员,今天同事就收到了中国区的offer,而且薪资暴涨!”还记得2023年5月,在与钱二闲谈时,她突如其来的分享,言语里满是羡慕。

从本土私企去合资企业,在她们看来是跳槽过程中最为优质的选择。除了为履历增彩的同时,也可以在当下本土企业极卷的大环境下,让工作规律一些。

与她有一样想法的人,有很多。根据《新能源报告》数据显示,2023年合资车企求职竞争指数最高,其次是民营车企,国资车企和造车新势力车企的求职竞争指数分别为 89.4 和 60.7。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图片来源:《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截图

值得注意的是,尽管造车新势力车企高薪“抢才”,但由于行业正处于整合期,由价格竞争引发的行业“淘汰赛”逐渐打响,求职者为了避免被“误伤”而倾向于“绕道走”,减少进入造车新势力车企的热情,造车新势力车企成为了唯一求职竞争指数降低的企业类型。

但如前文所述,哪怕如广汽本田这类合资巨头也难掩在华颓势。而更多不及本田在华表现的,如广汽三菱、神龙汽车、悦达起亚等合资车企,均在寻求不同出路,或退出中国,或轻资产运营,或转向出口,共性都是降低在华投入。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因此,究竟该跳去哪里成为那些实在“苟不住”的汽车人目前最焦虑的问题。

“今年只有某新势力企业还要一些人,其他企业……”近日,在某个老牌汽车重镇从事劳务派遣的孙三边说边摇头叹气。

如前文所述,在行业发展过程中,“新”意味着生命力,更意味着它将不断产生新的需求。尽管可能存在诸多不确定性,但包括传统车企旗下新品牌在内的新兴企业因其发展过程中对人才的高需求,成为了承接当前诸多流动人才的关键去处。

2024年伊始,蔚来汽车就围绕包括用户与服务体验类、数字技术类、工程技术类、产品类、设计类、项目管理类、智能支持类、智能制造类以及技师技工类在内的九大方向多个工作岗位展开招聘。伴随蔚来第二品牌乐道汽车及首款新车乐道L60于5月15日正式发布,同日蔚来汽车向全国开放相关职能岗位。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图片来源:蔚来招聘

与此类似的还有大众安徽。众所周知,在一轮又一轮的投资加码下,大众汽车在安徽合肥打造了集研发、测试、制造、销售、核心零部件配套于一体的产业链生态体系,且就在近日,其研发中心三期项目正式开工。按照规划,大众安徽首款大众品牌车型将于年内正式投产,标准电芯也将在不久的将来与大家见面。

此外,还包括小米汽车扩产提速,比亚迪加码海外布局,每一步都在向市场传达着对于人才的渴望。

相较于求新企业,前文所提及的嵌入式软件成为去年以来人们开始尝试的热门职位。“应用层开发的前途和产品方向强相关,ADAS、座舱和域控等产品方向都值得期待。”在嵌入式车载软件开发领域从事数年的李四介绍道。

裁员潮从大厂冲向车厂

图片来源:《2023年新能源汽车人才发展报告》截图

“汽车嵌入式软件有非常丰富的技术方向,成长比较慢,需要投入大量精力去学习大量内容。”尽管前期很难,“但如果深入融合Autosar cp架构,可开发的方向将大大扩展。如果再学会FreeRTOS和linux,那么几乎可以做任何电子部件。”用他的话就是,不太需要担心“35岁危机”。

然而,我们必须正视的是,裁员潮流至今尚未有减缓的迹象,甚至根据诸多业内人士的预测,这一趋势可能会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面对求职市场上大量求职者的涌入,零星的招聘需求显得杯水车薪。于是,“苟住”正逐渐出现在越来越多人的聊天记录中。

(文中提及赵一、钱二、孙三、李四均为化名)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