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动态 查看内容

互联网带动汽车产业链智能化提速

2014-5-4 22:3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667| 评论: 0|来自: 中国汽车工业信息网

摘要: 特斯拉与苹果带动的汽车智能化方面,已经有不少企业开始分得蛋糕,尝到甜头的公司在智能化层面的布局仍在提速;腾讯和阿里巴巴的互联网金融方面,由于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政策的干预,或将步入更为理性的发展轨道;在当 ...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营销使得诸多行业主动触网,外有特斯拉和苹果,内有腾讯与阿里巴巴,一众新概念巨头成为去年搅动中国多个产业的“鲶鱼”。整体来看,互联网巨头所搅热的汽车智能化、零售O2O和互联网金融经过去年的火爆之后,今年仍呈加速火热态势,但三大产业的整合模式与盈利模式开始生变。

  汽车互联“混沌初开”

  在刚刚结束北京车展上,汽车互联无疑是热词之一,自主品牌、合资品牌、进口车品牌以及部分零部件供应商纷纷借此机会展示自己的车联网产品。车车互联、语言识别、实时导航、手机遥控、车辆追踪、车载Wifi、自动驾驶等汽车互联技术纷纷登台与观众见面。消费者对不同企业的汽车互联技术和产品没有非常清晰的认知,并不都那么积极响应。从个人的角度,更愿意用“混沌初开”形容汽车互联在中国的发展。在这样的一个阶段,究竟如何建立和推行利益厂家和消费者的汽车互联商业模式?只能说一切还在探索中。

  网络巨头主导O2O

  与汽车向智能化过渡一样,传统零售企业的O2O从2013年开始步入持续火热期,虽然在盈利模式方面尚未突围,但线上线下联手互动已然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

  由于互联网企业主导O2O,传统零售渠道如百货、商超、连锁店成为首轮被改造的行业。如今O2O已经拓展到几乎所有传统行业,纺织、旅游、钢铁、餐饮、汽车等众多行业内上市公司均开始涉及。

  目前主流的O2O模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基于社交媒体类的O2O模式,基于粉丝和微信群的营销;第二种是基于支付功能的O2O。目前这两种模式并没有找到显著的盈利方式,相关上市公司2013年和今年一季度的业绩并没有明显受其影响。

  互联网创业者面临重重困难

  网络售车近几年在各大平台都创造了惊人的成绩,已经证实在互联网的作用下,整车销售已经在线上形成了独特而强大的交易链条。受鼓舞的不仅仅是整车市场,潜在体量更为庞大的汽车后市场也在互联网思维的触动下意欲勃发。

  车主是对后市场需求最为强烈的一个群体,面临着严重的知识不足和信息不对称的挑战,对于4S店或是汽车修理厂给出的服务和配件无法甄别,也往往无法拒绝,在互联网端使用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市场教育还有很远的路要走。

  值得关注的是,一些从传统行业中跳到互联网领域的创业者们,还是在尝试为传统的汽车后市场带来一些创新的元素。相较于标准化的前车市场,后市场的复杂现状更需要互联网的介入来改变这种混乱局面,也正是因为缺乏标准化,汽车后市场的互联网创业者们面临着困难重重。

  汽车智能化提速

  特斯拉对汽车产业链的影响并非只落脚于新能源动力,其对汽车产业智能化的带动作用同样明显。尤其随着苹果Carplay和百度CarNet的相继推出,作为移动互联网的终极终端,汽车智能化大潮乘风起舞。

  值得指出的是,汽车智能化革命并非只是针对新能源汽车“增量”,传统能源汽车的“存量”市场同样庞大。放宽时间轴来看,汽车智能化的成长轨迹很可能是沿着“车载娱乐-汽车安全-辅助驾驶-人车交互-智能交通-车联网-自动驾驶”的路径发展。因此,汽车智能化之路,并非是整车企业和汽车零部件企业只身可以完成,还同时带动电子和互联网产业链的大发展。

  互联网和电子产业对汽车驾驶系统改造的意义,丝毫不亚于锂电池组对汽车动力系统的革命。而且即便面临新能源化,汽车在智能化方面也将与其形成两条独立主线,二者都是中国汽车产业升级的必经之路。

  由于继续看好汽车智能化的发展前景,不少公司都在此方面加速布局,此前在IT和互联网领域较少涉足的整车企业也踊跃“参战”,为传统汽车向智能平台和车联网的演进方面做好了准备。

  业内对于汽车智能化的发展普遍存在乐观预期,随着中国汽车产业开始从“造车”到“造好车”的升级,汽车智能化将伴随新能源化同步发展。值得庆幸的是,中国在汽车电子领域与国外的差距还不是很大,且成本相对较低,很有希望借助智能化实现弯道超车。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