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智能网联 查看内容

1-8月行泊一体域控排名:TOP3拿下近8成份额

2023-10-25 08:08| 发布者: 老黄Charlin| 查看: 295| 评论: 0|原作者: 余有言|来自: 盖世汽车

摘要: 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标配行泊一体域控的新车销量约为87.9万辆,渗透率达6.8%,对比去年同期的44.06万辆,同比增长约99.5%,近乎翻倍。智能电动汽车正全面朝L2+/L2++级别自动驾驶方向 ...

盖世汽车研究院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8月,国内标配行泊一体域控的新车销量约为87.9万辆,渗透率达6.8%,对比去年同期的44.06万辆,同比增长约99.5%,近乎翻倍。

智能电动汽车正全面朝L2+/L2++级别自动驾驶方向发展,并无限接近于L3级,这也带来行泊一体规模化的量产落地。

当前,在行泊一体域控市场,像是以特斯拉、蔚来等为代表的新势力都在选择自研+代工的模式,该模式的市场份额占比非常大,超过50%;与此同时,随着第三方供应商的大量出现,以及实力渐厚,正不断“侵蚀”前者的市场占比。

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在2022年,主机厂自研+代工市场占比在58.8%,第三方供应商为41.2%;而到2023年上半年,主机厂自研+代工市场占比下滑至53.5%,相应的,第三方供应商占比增长到了46.5%。

值得注意的是,基于国内汽车电动化与智能化的领跑速度,现阶段,本土供应商凭借软硬件全栈开发的能力、产品迭代速度、多芯片平台适配等优势,已经领先外资。 

聚焦到供应商层面,前8个月,为特斯拉代工的和硕/广达以44.2%的市场份额遥遥领先,装机量为39.1万套;德赛西威则以28.3%的市占排名第二,装机量为25万套,值得一提的是,德赛西威在第三方供应商中所占市场比重最高。第三名是伟创力,装机量为6.1万套,市场份额为6.9%。

此外,包括大华、知行科技、经纬恒润、华为、宏景智驾等本土供应商在逐渐打开局面。

1-8月行泊一体域控排名:TOP3拿下近8成份额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和硕/广达德赛西威,分别领衔代工界和第三方供应商

首先来看和硕与广达,从消费电子到汽车电子,两家一直都是代工界领头羊,光是一个大客户特斯拉,就直接将这两家供应商送上行泊一体域控榜单第一的位置。事实上,不仅仅是行泊一体,在整个智能座舱领域,和硕与广达也基于特斯拉的“光环”,一直是行业翘楚的存在。

今年1-8月,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共计交付电动车117.8万辆,蝉联全球纯电动车市场销冠。尽管在第三季度,特斯拉因产线升级改造带来计划内的停产,产量环比有所下降,但是特斯拉仍将2023年全年交付量目标维持在约180万辆不变。 

如此大的销量,也必然给代工厂带来可观的装机量。

回顾和硕与广达在汽车电子业务方面逐渐“成王”的历史,离不开与特斯拉多年的合作背景。今年3月,特斯拉宣布将在墨西哥设立超级工厂之后不久,和硕也随即宣布在墨西哥扩厂,虽未透露产品类别,但业界多认为和硕是在跟着客户需求进行相关布局。此外,随着特斯拉墨西哥超级工厂逐渐迈出实质性步伐,除了和硕,包括广达、鸿海集团、和大等代工厂在墨西哥和美墨边境都计划扩大电动车零配件生产基地。

紧跟在和硕与广达之后的,便是本土老牌厂商德赛西威。今年1-8月,德赛西威以25万套的装机量拿下国内行泊一体域控市场接近3成的份额,实力可见一斑。

据了解,德赛西威从2020年左右开始布局行泊一体市场,致力于打造“硬件+底层软件+中间件+系统集成”的综合能力。且不止域控制器,在核心传感器以及低速泊车领域,德赛西威在本土一众企业中同样处于领跑地位。

目前,德赛西威针对低速泊车和L1-L4级自动驾驶高速行车两大场景,已形成了完整的域控制器产品线布局,包括走性价比路线的 IPU01、IPU02,和走高性能路线的 IPU03、IPU04。其中,IPU02基于德州仪器TDA4芯片,集成行车和泊车功能;IPU03基于英伟达Xavier的方案,部署在小鹏P7、P5等;IPU04则搭载的是英伟达Orin芯片,已经在理想L9、小鹏G9等车型上实现量产。

排名第三的伟创力则主要背靠“大佬”蔚来。公开数据显示,2023年1-8月,蔚来共交付新车94,352辆。也因此,同期,伟创力以6.1万套的装机量拿下6.9%的市占。 

针对ADAS L2+级别市场,伟创力开发了将行驶域、泊车域集成于一体的MARS III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该平台搭载了高性能SOC芯片,算力提升到32 TOPS、100 K DMIPS,可充分满足对行驶/泊车域等多场景智能驾驶的算力需求。

伟创力MARS III自动驾驶域控制器;图片来源:伟创力

性能更往上的是Jupiter自动驾驶域控制器。该产品主要定位在高算力、高性能、高安全性的L2++至L4级别的自动驾驶平台,可以满足不同类型的、自动驾驶市场的客户需求。

值得一提的是,伟创力也是汽车OEM制造领域的“老将”。在汽车业务板块,伟创力早在20多年前就开始布局,面对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巨变,该公司相关业务的模式与规模也随之变化。目前,伟创力的产品已应用于全球超600个车辆平台,公司业务占比中50%是OEM业务,超过30%是设计主导的业务。

更多本土供应商陆续崛起 

汽车行业全新的智能化赛局将全球Tier 1都摆在一个新“起跑线”上。行泊一体市场的爆发叠加外资巨头转型之际,本土供应商也迎来崛起的窗口期。

在本次榜单中,排名第四的大华股份,今年1-8月装机量在5.4万套,市场份额达6.2%。作为零跑汽车的母公司,大华的很多设备与技术都在零跑汽车中展露无疑。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自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智能电动汽车核心零部件的全域自研,包括最核心的整车架构、电子电气架构、电池、电驱、智能座舱、智能驾驶等,从而以规模打造极致的性价比。零跑汽车创始人、董事长、首席执行官朱江明透露,目前零跑整车产品里有70%的驾驶零部件都是基于自己研发。

排名第五的是知行科技。在行泊一体域控赛道,极氪001、极氪009两款车型的大卖,直接让知行科技打开了市场。据了解,今年1-9月,极氪001拿下30万以上纯电车型销量冠军,极氪009同样继续保持50万以上MPV销量冠军,成为细分赛道引领者。

在国内整个自动驾驶控制器市场,知行科技其实是国内继德赛西威之后的又一大头部企业。目前,知行科技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有两大产品线,一是与Mobileye合作开发的SuperVision,已实现域控制器及全栈智驾方案的量产上车;另一个是自主设计的iDC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包括iDC Mid及iDC High两种产品。

1-8月行泊一体域控排名:TOP3拿下近8成份额

iDC Mid;图片来源:知行科技

今年以来,知行科技还在加快拓展更多客户。据悉,知行科技iDC Mid在6月底开始量产交付,并搭载至奇瑞星途揽月及星途凌云;此外,iDC Mid也获得6份来自不同OEM的定点函。目前,知行科技也正在勇闯港交所,公司已于9月11日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有望成为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

排名在6-10的供应商,除了第六的经纬恒润装机量1.5万套,市场份额在1.7%之外,之后的华为技术、捷普电子、创时智驾和宏景智驾,无论是装机量还是市场份额其实都较为接近,都在1万套装机量和1成市占左右。此外,像是福瑞泰克、东软睿驰、四维智联等本土企业虽然尚未挤进前十榜单,但也在持续发力抢夺市场。

其中,经纬恒润针对L2级市场,推出了一系列低成本、中低算力的行泊车一体解决方案,据官方数据,经纬恒润行泊车一体域控制器解决方案累计配套超200万套,并获多家客户定点,包括配套一汽红旗、哪吒等部分车型;部分项目研发中,预计最早将于2023年第二季度量产。 

华为近期热度颇高。日前问界新M7的大获成功,不仅放大了“华为”的招牌,也将华为汽车供应商的身份进一步置于聚光灯下。

目前华为行泊一体域控主要配备阿维塔11、极狐阿尔法S、问界M5等车型,由于存在标配与选配之分,在此期间的华为行泊一体域控装机量落在1.1万套左右。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问界新M7的销量攀升,华为技术在智驾域控方面相关配套的装机量或许能有大幅的增长。有业内人士甚至认为,随着越来越多车企加入华为阵营,华为智驾方案有望带来汽车智能化行业软硬件的新一轮景气。

1-8月行泊一体域控排名:TOP3拿下近8成份额

AITO 问界 新M7;图片来源:问界官网

捷普电子与和硕、广达、伟创力身份一样,都是全球排名前十的电子制造服务商。捷普在汽车电子生产领域经验丰富,其行泊一体域控配套车型主要是小鹏G6。基于该车在6月上市后的不错表现,6-8月销量累计11249辆,受益于此,捷普也收获了相应的市场份额。

创时智驾则是由上汽集团旗下联创电子与奥地利公司TTTech合资而来。据了解,创时智驾第一代基于EyeQ4Hi版本的行泊一体域控制器搭载荣威Marvel-X Pro车型量产;第二代基于TDA4VM的泊车与DMS控制器用于荣威RX5MAX车型;第三代基于英伟达Xavier的智驾域控上车智己L7;2023年基于Orin-X的智驾域控制器iECU 3.X也已经在智己LS7上量产搭载。 

而宏景智驾是一家具备从L4级到L2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全栈能力的智能驾驶科技公司,这几年成长势头不小。该公司在今年上海车展上正式推出单征程3行泊一体域控制器,单颗SoC支持行车、泊车双场景,5R5V传感器配置,算法分时复用,可在低算力平台上运行。目前主要搭载至理想one、荣威RX5等车型。

行泊一体域控从中高端市场持续向下渗透

尽管当前行车和泊车分离的模式在配备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车辆中仍占据多数,但是这两年在价格战的影响下,为打造高速、城市、行车、泊车全场景的智驾方案,以更低成本优势和更优功能体验的行泊一体域控方案渗透率在不断攀升,甚至可以说是如日中天。 

一般来说,初阶版的行泊一体技术可实现传感器的深度复用和计算资源的共享,帮助主机厂降本增效。同时,在早期阶段,初阶版行泊一体多采用多SoC方案,目前正朝着更具性价比的单SoC方向发展。至于高阶版的行泊一体技术,则在前者的基础上能进一步实现软件层面的复用,并降低成本提升开发效率,一般配以1个大算力SoC。 

根据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统计,基于汽车自动驾驶渗透率的攀升和企业的降本需求,行泊一体的渗透率在不断提升,截至今年6月,行泊一体域控渗透率达7.6%,同比增长1.7个百分点。目前,搭载车型主要集中在30-40万价格区间,同时,20-30万价格区间渗透率在不断提升,后者从2022年30%的占比到2023年上半年提升至32%。

1-8月行泊一体域控排名:TOP3拿下近8成份额

图片来源:盖世汽车

一方面是L3自动驾驶等级以上的巨大增量市场机会,另一方面,L2+APA存量市场的替代机会也在进一步推动行泊一体上车。盖世汽车研究院分析预测,2025年装配量将会超过500万套,而在2022年,这一数据不足百万套。

另据不完全统计,迄今国内已有30多家供应商相继推出行泊一体方案,多数将在今年实现量产落地。

此外,不同算力行泊一体域控所配车型也存在明显的低、中、高端市场之分。其中,在中低算力行泊一体域控中,20-30万价格区间车型占比较高,主因Model 3/Y、极氪001等车型配套量较高;中高算力行泊一体域控中,30-40万价格区间车型则是主力军,比如蔚来ET5、理想L9等车型配套量较高。

盖世汽车研究院副总监张志文指出,目前,高算力平台在主要的驾驶辅助功能上基本实现了标配,并在往更高阶的城市领航、遥控泊车、记忆泊车方向拓展,中算力平台的部分功能则因特斯拉车型需要选配使得相关功能渗透率反而低于低算平台。

事实上,伴随智能化上车提速,越来越多的智能辅助驾驶方案不断下放至中低端车型,行泊一体也不例外。尤其是今年以来,包括宏景智驾、福瑞泰克等多家企业陆续发布基于单颗国产SoC的低成本行泊一体方案,进一步为该功能在中低端车型上的配置提供了条件。

当前的行泊一体域控市场,传统Tier 1巨头急于转型,主机厂自研+代工模式半分天下,本土供应商发展势如破竹。显见,在当前愈演愈烈的价格激战中,行泊一体域控市场,将以更快速的速度从中高端向下渗透。未来的市场竞争格局,沉浮待定。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相关阅读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