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真的来了! 8月31日,首批11家通过《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暂行办法》)备案的AI大模型陆续向全社会开放服务。当天,百度大模型、商汤科技“商量SenseChat”、百川智能“百川大模型”、智谱华章“智谱清言”、Mini-Max“ABAB大模型”等大模型便迫不及待地面向公众开放。随后,中科院“紫东太初大模型”和科大讯飞“讯飞星火认知大模型”也相继宣布向用户开放。基于抖音“云雀大模型”推出的AI机器人产品“豆包”在iOS系统和安卓系统中也已正式上线。面向C端的对话式应用产品相继拉开序幕,必将带动汽车等B端产业大模型地陆续落地变现。 步入产品化落地快车道 从今年4月《暂行办法》公开征求意见,到8月正式施行,以及6月《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清单》等文件发布,我国正在乘大模型之“东风”,迅速建立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的落地配套监管体系。在政策利好下,《暂行办法》仅出台半月有余,首批大模型产品便正式亮相,足见我国生成式人工智能产业正快速发展、百花齐放。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6日,首批11家通过备案的AI大模型中,已有8家企业宣布向公众开放大模型应用。同批通过的大模型产品还包括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书生通用大模型”以及华为、腾讯的大模型产品。随着首批大模型陆续开放,大模型产品的应用正不断得到普及,“百模大战”已然进入商业化阶段。 回顾这些搭上政策“快车”的大模型产品,均已褪去几个月之前初亮相时的青涩模样。以百度大模型为例,与3月开启的内测版本相比,如今其已迭代至3.5版本,较3.0版本训练速度提升了2倍,推理速度提升17倍,模型效果累计提升超50%。在9月5日举办的2023百度云智大会上,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表示,不久后将推出百度大模型产品4.0版本。 百川智能更是在成立4个月的时间内相继发布了3款通用大语言模型,分别是可免费商用70亿参数量大语言模型Baichuan-7B、参数量130亿的大语言模型Baichuan-13B-Base、对话模型Baichuan-13B-Chat,以及参数量530亿的大语言模型Baichuan-53B。百川智能方面表示,截止8月31日,Baichuan-7B/13B两款开源模型在Huggingface下载量已突破三百万。 据悉,除了此次获批上线的大模型产品,阿里“通义千问”、“360智脑”如今也已完成备案工作,预计在未来1周左右的时间陆续开放。中信建投认为,首批大模型获批上线,标志着大模型行业在我国正式进入产品化落地阶段。国内大模型产品的生态将逐步得以构建,服务也将逐步规范化,大模型行业将进入产品化落地快车道。同时,大模型的产品化将促进迭代速度加快,并更加追求效率与准确性,算力需求将进一步拉升。 行业应用成必争之地 “与其在通用领域厮杀,聚焦行业大模型,往垂类深挖才是国内大模型能够冲出去的可行之路。”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国内通用大模型与国外相比仍存在明显差距,从千行百业入手才能绽放巨大价值。商汤科技联合创始人王晓刚此前也表示,国内大模型发展应当与智能制造、智能驾驶等行业紧密结合,从行业中挖掘需求和相应数据,这是国内大模型发展的一大机遇。 作为行业应用的“大头”,汽车产业自然早早便与大模型紧紧连接在一起。腾讯智慧出行相关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便表示:“大模型的快速成长,不管是对于未来座舱交互的改善,还是在智能驾驶方面都带来了很大的促进和改变作用。这些变量在汽车智能化上会有更显著和更高速的发展变化趋势。对于车企而言,迅速抓住这个变化并融入到整车体验中,将成为后续竞争的关键点。” 在过去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文心一言、讯飞星火、通义千问等多款大模型产品均已宣布“入驻”汽车产业,打响大模型上车竞赛。日前在德国慕尼黑车展上大放异彩的商汤科技更是首次亮相了智能座舱大模型产品体系。目前,吉利汽车、奇瑞汽车、红旗汽车、智己汽车等多家车企已宣布接入大模型产品。其中,奇瑞旗下高端品牌星途不久前宣布,其全新系列星纪元ES将首搭科大讯飞的星火认知大模型——LION AI,率先在智能座舱领域实现应用。 此外,部分车企也开始谋求汽车领域垂直大模型的自研之路。6月,理想汽车发布自研大模型“Mind GPT”;7月,吉利表示已具备全栈自研的AI大模型技术,或将于下半年正式发布;8月,广汽正式推出AI大模型技术研发成果——广汽AI大模型平台,并将搭载于昊铂GT。不过,科大讯飞智能汽车事业部副总裁和卫民认为,所谓“自研”可能是一种对外包装,背后还有相关企业对其进行支持。如果只是阶段性投入,没有持续迭代,是没有生命力的。此外,大模型研发投入成本较高,“所谓的自研大模型很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大模型,仅是面向特定领域的成果。”和卫民说。 李彦宏曾称,当大模型向数以亿计互联网用户大规模开放服务后,能够获得大量真实世界中的人工反馈,这将进一步改进基础模型。尽管此次通过备案并开放的多为面向C端的通用式大模型,但其仍将对汽车产业带来深刻影响。 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在接受《中国汽车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就汽车产业而言,备案通过和全面开放,意味着大模型将拥有更高的大众接受度和更丰富真实的调用数据,将从需求侧和技术侧双轮驱动大模型在汽车产业的应用发展。禾多科技创始人倪凯也表示,对于获批企业而言,批量放开将进一步扩大大模型数据积累,提升整体能力;对于车企来说,与相关技术创新公司加强合作,必然也会加速产品智能化发展,提升产品市场竞争力。 “智能”程度仍有不足 目前,业内的普遍共识是,大模型对汽车领域最直观的影响首先是赋能智能座舱,进一步增强车载语音助手交互能力与多模态理解能力。对此,MIT2020(5G)推进组C-V2X工作组组长葛雨明表示,大模型对智能座舱的影响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大模型的上下文理解能力可增强语音助手对于乘客的语音语义理解能力、响应能力,实现连续对话、记忆对话与主动交互等功能。二是大模型可赋能车载助手多模态理解能力、感知能力,以减轻驾驶员交互压力。 不过,消费者端目前对此发展的感知略显不足。“什么是大模型?”面对记者的提问,消费者王博产生了疑惑。消费者的反应在记者采访中并不少见,目前多数消费者对于大模型的认知程度较低。即便是对大模型稍有了解的消费者,也对大模型上车并不看好。平时对新兴科技关注较多的消费者小安就表示:“我觉得现在国内大模型发展还称不上‘聪明’,给汽车智能驾驶带来的变化暂且不谈,仅仅在智能座舱上,我觉得也不会有太大变化,顶多就是语音交互、人屏互动比现在提升一些。但是现在这些功能也都有了,而且基本能够满足需求。” 对此,中国生产力促进中心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研究员王羽表示,目前大模型发展仍有其狭隘性,更多是通过知识的累积提供咨询类服务,关键的逻辑性推理层面仍处于初级阶段。“现阶段,大模型产品可以说是高于单纯的场景性重现,但低于高阶的逻辑性推理,只是具备简单的逻辑性推理能力。”他说。 因此,王羽认为,目前大模型在智能座舱领域的应用,更多是为消费者旅游、导航等娱乐功能提供更舒适的咨询类体验。以商汤绝影智能座舱大模型产品体系为例,其从安全、娱乐、教育、效率四大场景出发,构建包括旅游攻略、儿童模式、驾乘守护、健康问诊等产品。但王羽表示,从目前的交互功能上看,大模型的应用仅仅是比此前的语音交互略有加强,并没有本质性突破。 除了智能座舱,葛雨明认为,大模型在汽车领域的第二个主要应用点是地图领域,车载导航能力对于路线优化与判断的准确性会随着大模型的应用而提升。但普通消费者对此感知不足,行业西药一定的时间来向消费者证明相关能力的提升。 上述专家均表示,大模型的发展实际上对于高等级辅助驾驶技术将产生极大影响。“BEV+transformer的技术路线目前获得了辅助驾驶行业的大量关注,特斯拉、小鹏、华为等企业均在这一领域展开布局,这也直接导致了今年下半年城市领航功能的逐步普及,这也是众多消费者可以感受到的一大变化。”葛雨明说道。 聚焦产业生态 大模型大有可为 大模型上车,但又不止于车。尽管目前大模型产品在公众看来还不够“聪明”,但值得期待的是,大模型未来对于汽车产业的影响绝非仅限于产品智能化。在中国科学院雄安创新研究院研究员黄武陵看来,大模型对于各个行业而言都是一个功能放大器,在各个环节赋能能力扩展和生产力提升。此次多个大模型通过备案,意味着大模型产品的使用将更加合规,将对汽车产业汽车设计、生产制造智能化、使用智能化、智能运维保养等全生命周期业务产生影响。 日前,和卫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大模型上车会在“研产供销服”各个领域阶段带来效率和客户体验的提升。在他看来,除带来更拟人的语音交互体验、利用生成式内容创造更多应用场景外,大模型能够赋能汽车行业链的各个阶段。在研发阶段,大模型可以帮助程序员编写代码,70%~80%的代码编写内容均可自动完成。经科大讯飞内部验证,大模型在研发方面的赋能可帮助研发工作提效15%。营销领域,可依托大模型合成虚拟人,通过线下展台、线上直播,帮助企业完成汽车销售方面的工作。 不过,王羽就企业将大模型应用于智能营销领域提出质疑。在他看来,大模型的核心在于公共性、基础性、常识性,企业利用大模型进行智能营销,反倒违背了公共性特点,“实际上就是打广告。”在他看来,大模型可以在车型开发与研发过程中起到一定辅助作用。在开发环节,可通过大模型减少市场调研的时间和成本,筛选某类群体的车型喜好,进行针对性开发;研发环节则能够利用大模型的AI设计能力辅助车辆研发。 大模型的应用也将数据在汽车产业中的价值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葛雨明认为,由于数据价值的提升,各家车企会更加注重车辆数据的收集和使用,从而催生出新的产业参与方,如数据加工与交易平台、类似于向量存储平台等新兴产业。此外,这一转变对于数据合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倪凯告诉记者,大模型的发展导致行业对算力的要求水涨船高,车企自建或联手科技企业建立超算中心已然成为行业一大趋势。在这一背景下,大数据合规问题又被摆到“台面”上来。为此,禾多科技正在积极应对,建立了数据合规体系,并申请到了信息安全认证。 就产业生态主体而言,在算力需求不断增长的背景下,原有的云服务提供商在汽车产业中的重要性将大幅提升。以阿里、百度、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在其庞大的云能力支撑下,正在着力推动MaaS成为云计算的主流商业模式。同时,由于需要稳定、低时延的传输管道运输数据,车联网运营商的重要性也将随之提升。 “美好的是愿景,不是现在。”即便是大模型本身,在面对“大模型能够给汽车产业带来什么”这一问题时,也更多地是将目光锁定到未来,而非正处于发展初期的自己。如今,大模型产品化进程的加速,必将推动生成式人工智能商业价值的释放,让美好的愿景成为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