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汽车产业进入从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关键阶段。面对一系列新变化、新挑战、新环境,我国汽车产业仍然保持稳定发展,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在智能电动化、低碳净零排放两大发展趋势下,汽车产业要如何保持高质量发展态势,成为当下汽车行业尤为关键的议题。 9月2日,2023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召开,部委领导、业内专家与企业高管齐聚一堂,围绕“高质量·新未来”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01 万钢:汽车行业发展的四点期望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向论坛发来贺信,并在贺信中对汽车行业发展提出了四点期望。 一是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要加强基础研究,超前谋划高效安全的车用动力电池体系、新一代新能源底盘架构、“车-能-路-云”融合的智能驾驶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二是不断优化产业生态。大力推动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基础设施和试验场地建设,加快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的研发和产业化,推动公共交通和物流领域的全面电动化,加大农村地区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力度,着力解决高寒地区气候适应性和用户里程焦虑问题,促进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 三是持续完善标准体系。系统性谋划新能源汽车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科学制定路线图。提升检测试验水平,探索国际低碳标准与管理体系建设,推动碳排放核算方法和基础数据的互通、互认与共享。 四是促进全球开放合作。加快国际化发展,进一步深化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科技交流与产业合作。加强全球汽车产业多边和双边重大国际合作项目组织实施,以及碳排放管理、碳减排激励等领域的合作对话与交流,共建低碳可持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循环体系。 02 工信部辛国斌: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指出,中国汽车产业存在传统骨干整车企业转型升级滞后、部分关键技术创新不足、产业布局有待优化等问题,国内企业在底层技术创新、供应链管理等方面与国际企业仍存差距。 对此,要从以下五方面入手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第一,支持技术创新突破,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大中小微企业协同,补齐车用芯片、工具软件、新型电子电气架构等底层技术短板,加快新一代动力电池、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和产业化。 第二,提升绿色低碳水平,编制发布汽车产业绿色发展路线图,探索建立汽车产业碳足迹核算体系,推动建设绿色产业链,研究制定新能源汽车电池回收管理办法,拓展电池梯次回收利用场景,建立健全电池循环利用体系。 第三,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深入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推进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加快居民小区、高速公路等充换电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扩大新能源汽车消费。 第四,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强化品牌发展战略,提升汽车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打造世界一流品牌。 第五,强化标准法规协同,加强与相关国家和地区的交流沟通,加快推进整车、重点零部件领域碳核算标准制定和规则互认,持续开展自动驾驶法规合作。 03 财政部贾荣鄂:持续优化减免税政策技术标准 财政部税政司司长贾荣鄂表示,今年以来,一系列财税政策有力支持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优势。其中,仅免征新能源汽车车辆购置税一项,截止2022年年底,累计免税规模已达2000多亿元,预计2023年免税额将超过1150亿元,充分体现了国家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战略决心。 下一步,财政部还将会同工信部等部门密切合作,适应新形势新变化,持续优化减免税政策的技术标准,引导企业加快技术研发和升级。 他认为,税收政策导向不仅要注重量的提升,更要注重质的提升,避免政策断档和急转弯,发挥稳定器和助推器的作用,形成政策合力,助力行业补齐短板,促进汽车产业链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 04 发改委卢卫生:防范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国家发展改革委产业发展司司长卢卫生在发言中指出,我国汽车产业发展仍挑战重重,新能源汽车产业盲目发展、盲目投资的问题仍不同程度存在,汽车产业转型过程中结构性产能过剩问题隐现。 他表示,下一步需聚焦四个方面持续推动汽车产业发展。 第一,多措并举支持汽车消费,落实、落细促汽车消费政策措施。鼓励有条件地区对老旧汽车淘汰报废、“以旧换新”购买汽车、新能源汽车下乡等给予支持;加快推进停车场、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高速公路等充电设施布局;车企要面向城乡不同消费市场,加快开发适应性车型。 第二,加强技术创新,提升全产业链发展优势。持续提升动力电池、电驱动、整车集成等关键技术水平,加强新型动力电池和智能驾驶、智能座舱等技术布局,夯实汽车芯片、操作系统的发展基础。 第三,强化统筹谋划,促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优化新能源汽车产业布局,遏制盲目投资冲动,规范产业发展秩序,支持骨干企业做强做优,培育世界一流汽车企业集团,引导汽车企业兼并重组,推动落后企业退出,防范化解结构性产能过剩风险。 第四,深化国际合作,提升合作质量和水平。欢迎全球汽车企业深度融合中国市场和产业链供应链体系;支持中国汽车企业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 05 生态环境部陆新明: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介绍,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生态环境部将做好以下4个方面工作: 一、以应对气候变化为目标,引领绿色发展。目前我国碳排放形势较为严峻,“十四五”以来碳排放产物下降不及预期,需要加快绿色低碳转型。 二、以碳市场促进企业低碳转型升级。将推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尽快出台,逐步扩大交易主体、交易品种和交易方式,适时降低纳入门槛,同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对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作用。 三、推进气候投融资标准体系的建设,会同有关部门持续加强对气候投融资试点地方的支持和指导,使资金、人才、技术等不同要素资源向气候公司聚拢,积极培育气候友好型项目,深化气候公司的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与外资进入气候变化领域。 四是以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为重点,一方面,狠抓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实施一批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国家重大前沿科技项目,尽快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应用成本大幅下降。另一方面,现有低碳技术在推广应用上还存在着标准、政策等方面的堵点,要加快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补齐前端技术研发和后端商业应用之间的关键短板,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06 生态环境部李培:正在积极开展下一阶段排放标准预研究 生态环境部大气环境司一级巡视员李培介绍,近十年来,机动车污染物排放治理取得显著成效。在机动车保有量增长1.5倍的同时,机动车氮氧化物排放下降10%左右,挥发性有机物下降近10倍。 接下来汽车产业需加大五方面重点工作布局。 第一,推动交通结构调整,实现车辆结构清洁化发展。在交通、出租、环卫等公共领域继续推动新能源车;在无人园区、机场、港口等场景推广应用新能源重卡;持续推进老旧机动车淘汰更新,为新能源汽车提供置换空间。 第二,建立产业能源结构调整,构建新能源重卡的应用场景。探索将清洁运输要求作为加强工业结构转型升级、淘汰落后产能、促进产业协同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 第三,制定引领行业发展、满足环境需要、切实可行的标准,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目前正在积极开展下一阶段排放标准的预研究,未来还将进一步加强机动车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协同控制,大力推进净零技术发展和车联网智能监管技术应用。 第四,严格执行标准,把好机动车排放源头关。希望企业能够自律,严格把控质量,营造公平竞争、有序发展的市场环境。 第五,加强空调制冷技术研发,促进实现国际公约履约目标。2024年是我国履行《基加利修正案》总量控制目标元年。汽车空调主流使用的制冷剂四氟乙烷是重点管控的氢氟碳化物,汽车产业要抓紧履约缓冲期,持续加大自主研发,形成中国自主的替代技术路线。 07 商务部刘晓光: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意见争取本月出台 商务部对外贸易司二级巡视员刘晓光表示,我国汽车产业国际化发展迎来新一轮窗口期。据海关数据统计,今年1-7月汽车出口277.8万辆,同比增长74%,出口额达552亿美元,同比增长103.6%,今年有希望突破400万辆、向500万辆进军。 不过当前,外贸形势复杂严峻,今后需要从四个方面推动汽车贸易高质量发展: 一是深入推动融合发展,充分利用我国汽车制造技术和产业配套优势,加快汽车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 二是加大支持力度,支持汽车企业以合作、自建等方式,在重点市场建立完善营销和售后服务体系,推动中资银行境外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为汽车境外销售提供配套融资和消费信贷服务; 三是推动构建公平、稳定、包容、便利的汽车贸易环境,对不公平贸易做法加大交涉力度,维护企业利益; 四是完善汽车产业“走出去”的服务支撑体系,充分利用双边投资保护协定和投资合作工作组机制,指导企业合规经营,稳妥有序开展对外投资合作。 刘晓光透露,商务部将会同各有关部门出台新能源汽车贸易合作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争取本月(即9月)出台。 08 交通部高博:推动自动驾驶有序进入公共服务领域从事经营性服务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副司长高博介绍,截至去年年底,全国新能源公交车辆共54.26万辆,占比达77.2%。下一步将促进新能源公交车、出租车配送车辆推广应用,优化新能源配送车辆的通行环境,确保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新增或更新的公交、出租、物流配送等车辆新能源车比例不低于80%。 将优化完善综合立体交通运输网络、持续推动大宗货物中长距离运输“公转铁、公转水”、深化多式联运示范运营建设、持续推进多式联运的运输装备标准化和智能化。 积极推动城市公共交通条例出台,保障公交优先发展;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指导各地选择适合本地的发展模式;支持充换电设施建设,鼓励对新能源公交充换电给予优惠;持续深化公共公交体制建设。 针对换电成本高、检测不便、电池产品不一致等问题,高博呼吁尽快建立健全完善动力电池性能检测、换装电池安全性检测评估,推动动力电池标准化、模块化、通用化。 交通运输部还将会同有关部门,推动不同水平的自动驾驶技术有序进入城市公交、出租汽车、货运物流等公共服务领域从事经营性服务。
安铁成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进一步夯实技术底座,巩固和增强新能源汽车发展优势。二是以更大力度推动网联化、智能化转型,构建车能路云融合发展的生态新优势。加强新能源、智能驾驶以及车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应用。三是多措并举,系统落实“双碳”战略,提升全产业链绿色发展水平。四是强化基础研究、前瞻性研究,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五是充分利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先发优势,合力攻关产业薄弱环节,打破技术壁垒,聚焦战略资源,加强海外基础设施布局,推进中国汽车全生态出海。
在钟志华看来,先进计算是汽车创新应用的载体,通过更强大的计算能力和先进的检测技术,汽车将能够实现更高级的自动驾驶功能,进一步推动汽车网联化和智能化发展,实现实时的交通信息共享和协同,优化出行路径。同时,通过模拟和优化技术,改善电池的充放电性能以延长续航里程,降低电池材料成本,实现新能源车辆技术的突破。今后,先进计算技术将继续推动汽车创新,为出行方式和交通系统带来变革和进步,行业应逐步完善核心算法,加快高算力芯片发展,以实现不同程度的智能化或特定场景下的无人驾驶,不过,对于无人驾驶的投入也要理性思考。 陈清泉指出,发展智能电动汽车已成为行业共识。智能电动汽车不再是传统的机械产业,而是机械、电子、芯片、软件等产业的综合,标志着从智能汽车到车联网、从车联网到智慧交通、从智慧交通到智慧城市、从智慧城市到智慧社会的升级。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通过四网(能源网、信息网、交通网、人文网)与四流(能源流、信息流、物质流、价值流)的融合,实现人的主观能动性和能源革命、信息革命、交通革命的联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