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内卷不断加剧的时刻,二线“边缘”车企纷纷将目光放在了海外市场。 比如近日,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与约旦最大的私营公司Manaseer Group就在约旦建立了合资公司,拓展中东和北非市场。 中国新能源汽车不断壮大,出海效果日益显著。处于国内市场边缘化的车企下出海棋,能否借助出海东风觅得发展的新生机? 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与约旦Manaseer签约 01 前途汽车:未来会继续扩大海外布局 据前途汽车消息,长城华冠与Manaseer共同拓展中东和北非市场,合资公司将依托当地活跃的经济环境和Manaseer强大的实业基因,结合长城华冠的技术及生产优势,把前途汽车的前途K50、K20和K25本地化并服务于中东和北非市场。 目前,前途汽车在国内市场共有前途K50和前途K20 两款车型。前途K50于2018年发布并量产下线,售价68.68万元起,定位纯电超跑。据媒体报道,K50在之后上市一年半的时间内,累计销量仅一百多辆。 前途K20于去年6月发布,定位小型双门电动跑车,预售价8.68万至14.98万元,不过该车还未向用户正式交付。就在4月份,有媒体称前途汽车前途K20交付“遇到问题”,部分已交定金的消费者数月未收到车辆交付消息,已申请退还订金。 国内失意的前途汽车将发展目光投向了海外。去年10月,前途汽车宣布与合作伙伴阿波罗电动汽车公司在马来西亚开启产品预售。据悉,自2022年在马来西亚开启预售发布会以来,前途汽车就开始积极出海寻觅新的机遇。今年3月,前途汽车宣布与美国上市汽车公司Mulle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在北美市场开展前途K50的生产和销售工作。 前途汽车方面表示,此次与Manaseer的合作,已初步形成东南亚、美洲、中东及北非的全球化格局,形成销售合作、知识产权授权、合资建厂等多种合作形式,未来会继续扩大海外布局。 02 “边缘”车企纷纷出海 与前途汽车相似,不少国内经营困难的“边缘”车企正将海外市场作为企业发展新的着力点。 例如,众泰在去年12月宣布,其子公司浙江众泰汽车制造有限公司已与律赛国际贸易(永康)签署了《独家经销和服务协议》,授权后者在双方约定的中东特定国家和地区市场为协议内车型的独家出口商和代理商,其中就包括T300等车型,预计销售额为6.92亿元,销售计划为10000辆。 天际汽车与沙特Sumou集团签约现场 天际汽车也押注了中东市场。去年12月,天际汽车宣布同沙特阿拉伯本地SumouHolding成立合资公司,共同在沙特阿拉伯投资两期约5亿美元,设立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制造和研发基地,年产约10万辆新能源车。 国内销量低迷的海马汽车也在不断拓展海外市场。去年,海马汽车与越南合作伙伴签订合作备忘录,并于今年2月签约。海马汽车还与俄罗斯合作伙伴达成合作意向,双方计划在俄罗斯开展SKD组装合作,已完成经销协议签订和样车出口。6月15日,海马汽车在互动平台上表示,目前海马汽车已经完成对印度、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多个右舵市场考察,准备分两条路线推进右舵市场开发。 除了新能源整车,动力电池也等核心零部件也成为车企们出海瞄准的关键。6月19日消息,据电子邮件声明,土耳其公司Ulu Motor和天美汽车生产商创维签署协议,将在土耳其建立电池工厂。工厂将于2024年第一季度开业,总投资预计2500万美元。后者用开沃Skywell ET5的名头(也就是创维EV6),在土耳其一项活动中收获了2022年度最佳电动汽车奖,其销量占当地市场份额的14%,和雷诺齐平,仅落后奔驰5个百分点。创维汽车在土耳其一项活动中获评2022年年度最佳电动汽车 03 瞄准汽车欠发达市场 一位不愿具名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专家表示,由于“边缘”车企品牌力较弱,因此在海外主打性价比产品,主要的目标市场也是汽车欠发达的国家和地区。 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独立研究者曹广平认为,中国汽车产业正在完成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等的新技术革命,竞争非常激烈且价格战开始后内卷严重。二线边缘车企虽然基本退出了国内一线市场的竞争,但依托我国新造车的产品先发和较完整产业链优势,依然可以在一些未启动汽车新技术革命的海外市场找到一定发展机遇,也就有可能继续存活甚至是等待更好的转换时机。 当前的中国可以说是全球最开放也是竞争最为激烈的汽车市场。电动化转型下,中国汽车正在迎来出海浪潮。分析机构Canalys 6月19日表示,自2020年,中国汽车出口量就已经不断攀升。2022年,中国超德国成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同比增长55.3%。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出口国,其中NEV(新能源汽车)出口量的增长,是汽车整体出口增长的核心原因。因此,Canalys预计,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总量有望达440万辆,其中NEV占比有望超30%。 SoCar产品战略咨询创始人张晓亮对记者表示,从出口区域来看,中东、南美、东南亚、俄罗斯等都是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市场;出口的产品类型以新能源车为主,中国的电动车产品目前展现出来的竞争力相对领先。 这样的背景下,中东、东南亚等欠发达汽车市场成为二线“边缘”车企共同的选择。曹广平认为,这些市场有四方面特点适合二线车企生存甚至是获得转机: 一是当地汽车产业相对薄弱,二是传统汽车向新能源汽车的转换基本仍未开始,三是一线车企在当地客观上也未大规模展开新能源汽车业务,四是当地客户有一定的汽车购买力。 以海马汽车为例,据介绍,近年来,海马的海外市场表现基本呈稳定上升态势,出口区域包括东南亚、中东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22年底,海马汽车海外销量累计超过11.2万辆。去年1-10月,海马汽车在中东的产销过万。近期,海马汽车首款智能纯电动七座车海马7X-E已对缅甸市场实现样车出口。 Canalys预计到2025年,中国车企在欧洲和东南亚两个区域市场的渗透率将分别超16%与12%。未来10年内,东盟整体汽车市场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尽管现阶段,东南亚轻型车NEV渗透低于其他主流国家,但以泰国及越南为代表的国家,正持续出台针对新能源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的投放力度,叠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以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颁布等利好因素,都将推动中国汽车产品,尤其是新能源产品在东南亚市场中渗透率进一步提升。预计2025年,中国汽车产品在东南亚区域的渗透率,将由2022年的2.6%快速提升至12.8%。 04 能否博得新生机? Canalys指出,在出口体量持续增长的背后,蕴含着中国车企出海核心战略与目标的转变。其中核心出海战略,从过去以简单的产品贸易出海为主,通过与当地经销商合作,依托国内完善的产业链优势和高性价比策略赢得市场,向现在的高产品力、创新型服务与技术转变。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日前发布最新数据显示,1-5月,汽车企业出口175.8万辆,同比增长81.5%。新能源汽车出口45.7万辆,同比增长1.6倍。 我国也在大力支持新能源车相关企业走出国门。6月21日消息,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加强新能源汽车领域高水平开放合作,支持中国的企业走出国门,到境外投资设厂,把先进技术、先进产品带到国外去。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边缘”车企出海挑战大,但也存在一定机遇。特别是趁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扬帆出海的浪潮,可以力争分得一杯羹。 “边缘化的车企在国内现在很难有突破机会,所以国外市场可以尝试,但不能替代长期战略。”张晓亮说。 北方工业大学汽车产业创新研究中心主任纪雪洪也认为,靠海外市场是一个阶段性的做法,挑战比较大,“但并不能说没有机会,需要做好技术、产品、服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争取打开新局面”。 纪雪洪表示,要做好海外市场,还是需要能够把有特别竞争力的产品引入当地市场进行深耕;同时要做好品牌宣传,研究好当地政策,利用当地合作伙伴的资源发展;最重要的还是准备好财力,比如在当地建厂以降低成本。 “本质上,国内二线车企海外掘金,可能只是权宜之计以获得回旋余地。”曹广平仍建议,这些车企短期获得喘息机会后,形成造血能力,长期能强身健体,坚持自主创新,纠正原来企业运营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最好能练出杀回马枪的本事。 曹广平认为,对于这些车企来说,要积极寻找海外市场,适应本地需求,国内海外两条腿走路。“毕竟当初特斯拉也是在海外登陆上海,才找到了又一个巨大的业务增长点,这一点对于单体路线、单一市场的车企非常关键。”他说,多路线多市场业务可能提供更多存活机会,并且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比其他国家更完整,具有一定的先发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