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汽集团和OPPO正式发布以用户为中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并签约成立“生态域联合实验室”,快速推进相关技术和产品研发落地。上汽官方介绍称,上汽集团和OPPO共创的“生态域”是基于智能汽车这个最大的移动IoT平台、基于先进的整车电子架构和面向服务的软件平台,融合智能手机这个“器官”,并连接其他IoT终端,打通家庭、出行、办公等一系列场景,为用户打造一个连续完整、服务随人、开放灵活的智能生活全新体验。 此前有报道透露,OPPO早已与多家汽车企业达成合作,并且从2016年起就申请了多项汽车方面的专利。本次与上汽合作不禁令人产生遐想,OPPO是否也会如华为一样大举进军汽车业,甚至在不久之后如小米一样自己宣布造车呢? 打通底层数据实现设备互联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表示,OPPO跨界进入汽车行业的背后是手机智能化向汽车智能化转移。当前很多手机上能够实现的操作,在汽车上实现起来是不完美不流畅的,所以只有在底层沟通做好的情况下,用户才可能在汽车上获得与使用手机一样的体验,手机与汽车的协同性才会得到提升。 确如上述分析人士所言,上汽集团表示,“生态域”凝聚了上汽集团和OPPO在智能汽车、智能手机和其他智能终端设备的用户洞察和技术积累,深度融合了上汽零束“银河全栈技术解决方案”和OPPO“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的核心能力,实现了系统级架构互融、软硬件能力互享、数据应用及服务生态互信、多模态智能交互,升级驾乘安全的同时为用户带来更加智慧、安全、贴心的创新座舱和出行生活。 “生态域”可以通过底层协议的广泛兼容性来实现设备的发现和连接,从数据传输、软硬件框架、标准建立等多方面支撑生态系统建立与拓展,降低汽车与个人设备间的融合成本,让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设备自由接入,解决当前智能汽车软硬件能力碎片化、方案切换成本高昂、座舱生态服务缺失等问题。 中汽研汽车检验中心(天津)有限公司平台总监姜国凯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在2021年8月,上汽与OPPO就已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联合探索SOA应用服务、生态域融合、车机互联等领域的研究和应用,这次发布的“车-机跨端融合解决方案—生态域”是双方合作的自然延伸。 他分析认为,无论是华为模式还是小米模式,其本质都是要实现汽车与手机行业的优势互补。车企直接造手机,可以更好的统一手机和车机底层逻辑。车企与手机厂商共建生态,可以更轻便的实现汽车与车机的互联互通产业化。 在凯联资本产业研究院院长由天宇看来,OPPO离造车还比较远。OPPO 近日发布的潘塔纳尔类似于华为的鸿蒙系统,为愿意使用其系统的汽车提供顺畅链接。他预计在三五年时间周期内,基于安卓系统的多终端互联,包括机车互联会得到解决,苹果则会携用户推动车企使用iOS系统。而多终端联通重要载体就是汽车,有跨平台能力的厂商会更有动力进入汽车行业。 优势互补做出差异化才有竞争力 姜国凯说,OPPO目前与上汽的合作主要集中在车机软件方面,即其所说的“生态域融合”,将OPPO的潘塔纳尔智慧跨端系统和上汽银河全栈平台的核心能力进行融合,实现手机和汽车两大终端的“系统互融、资源互享、数据互信”,从而提升用户的驾乘体验。综合技术、市场、行业等因素考虑,OPPO与上汽合作可以看作是OPPO进军汽车行业的初步尝试,有助于探索和车企的合作方向、扩展合作渠道。汽车与手机的双向奔赴,可以结合车企在汽车生产、制造等方面的经验以及手机厂商在软件生态等方面的优势,有利于提升汽车品牌的竞争力。 中国人民大学智能社会治理中心副教授王鹏表示,数字经济的软件硬件企业传统车企融合发展跨界造车案例屡见不鲜,未来也一定还有相似案例。在双碳、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宏观环境下,智能网联汽车和新能源汽车的风口不会改变,未来出行领域的空间依旧巨大。对于传统车企而言,其自身优势在于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以及成熟的生产工艺技术、供应链渠道、售后体系建设等。而类似于OPPO这样的互联网硬件、软件企业,优势在于市场营销以及分销网络,他们有粉丝基础、更贴近用户,擅长以用户思维引导技术开发,因此他们的合作可以说是各取所需。他认为,双方的合作前景广阔,但能否取得预期成果关键要看在能否在比较短的时间内和比较大压力的情况下,以可控的成本推出成型的产品。面对千舟竞发的激烈竞争企业一定要做出差异化,挖掘出自己的护城河,或者是服务贴心,或者是品牌价值高,或者是性价比出众,否则产品就可能就不具备市场竞争力。 中国文旅创新创业智库丛书总编张德欣也认为,两家企业客群有一部分是重合的,双方合作能够进一步挖掘客群价值。双方合作能否长久取决于跨界合作深度和广度,这种合作对产品创新、品牌营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对于手机企业进入汽车行业是否会“抢饭碗”,张德欣认为比较难。“因为企业进入到陌生领域,不仅需要雄厚的资本,还需要时间的积累,包括专业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及渠道的开拓,这些并不是在短期内用钱能够砸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