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评论 查看内容

朱明荣:新汽车时代战略科学家培养的几点建议 | 专家讲堂

357 0 2022-9-8 08:44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朱明荣中国汽车报网

面向新汽车时代,汽车人才工作该如何开展?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着重点出了海外引才与战略科学家的培养,这也与当前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后疫情时代的海外引才工作要求相符合。本 ...

面向新汽车时代,汽车人才工作该如何开展?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着重点出了海外引才与战略科学家的培养,这也与当前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和后疫情时代的海外引才工作要求相符合。本篇文章中,朱明荣谈了他对新汽车时代战略科学家培养的一些思考。

01 战略科学家是引领产业发展方向、决定产业发展高度的关键少数

1、什么是战略科学家

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有意识地发现和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形成战略科学家成长梯队。”这是极富战略远见的。战略科学家是关键少数,是国家科技力量的核心,对于建设科技强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习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了战略科学家是“具有深厚科学素养、视野开阔、前瞻性判断力、跨学科理解能力,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科学家。

2、如何识别战略科学家

从战略科学家的特征画像看,自我驱动、独立思考、跨界学习是其最基本的特征与能力。除此之外,还具备以下几个特质:①具有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②具有坚忍不拔坚强意志;③具有广博的知识和前瞻、预判的洞察力;④具有高瞻远瞩,凝练真谛、把握规律、预测结果的超强能力;⑤具备战略规划、战术策划、统领团队的向心力、凝聚力、大事的凝聚力和决断力;⑥具有对万事万物始终保持极强的好奇心和敢于质疑所有陈规旧俗的勇气。

从需求层次看,在他们眼里,科学研究是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猎奇是毕生的爱好,创新与突破、超越前人是最好的奖赏。

02战略科学家是国家亟需,也是行业共识

1、这是汽车强国的战略地位决定的

从国家经济发展看,汽车工业的特殊性在于,它是拉动相关行业最多的产业,汽车工业不只是代表汽车自身,而是整个国家的工业和科技的总和。

清华大学汽车产业与技术战略研究院院长赵福全指出:目前汽车产业正在进入一个由“新汽车”概念引领的全新时代,它代表了全新概念和能力、全新用途、全新体系、全新产业分工以及全新商业模式。

汽车产业历来是科技创新皇冠上的明珠,那么作为全新物种的“新汽车”,将是新一代科技创新成果的重要载体。有专家表示,颠覆人类生活的20项重大科技中12项与汽车强相关,包括物联网、机器人与自动化、智能手机与云计算、智慧城市、混合现实、大数据分析、网络安全、先进数码设备、先进材料、增材制造、绿色能源、对抗全球气候变化等。

因此,汽车产业可堪称国家科技的命脉,要建设汽车强国,突破“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难题,毋庸置疑需要更多科学家的集聚来推动一个汽车新世界的建立。

从国际竞争环境看,工信部原部长苗圩曾说:“如果把新能源汽车比作上半场,智能网联比作下半场,中国汽车行业上半场己取的很大成效,但决定胜负还在下半场。”中国汽车作为“后进生”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这条新赛道上实现汽车强国的梦想,必须要有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2、这是产业跨界变革的历史机遇需要的

伴随新一轮新技术革命的到来,汽车正在向智能化大终端属性不断演化,集聚了机械工业、化学工业、ICT(信息和通讯技术)、集成电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各领域的顶尖技术,迫切需要拥有前瞻引领性、跨界融合性视野的“战略科学家”为汽车产业的未来技术发展趋势提出战略研判,并组织牵引跨专业领域、产学研协同的研究资源,将前沿技术战略思考转化为具有市场前景的创新技术。

面向汽车产业的长远未来。“战略科学家”的立足点不能仅仅停留在“卡脖子”的关键技术领域,还要侧重于“从0到1“的独创性技术研究,引领汽车产业的技术策源地建设。

3、这是行业企业多方发声共同呼吁的

面向全新的新汽车时代,面对全球智能网联汽车的竞争,从行业协会领导到企业掌舵人都曾表达了对战略科学家的期待和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对于今天和未来汽车行业的深远意义。

比如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原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董扬曾表示“将科学与产业融合、科学家与企业家融合”,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进华提到要突破创新边界、重视基础研究和重大技术突破,长安汽车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华荣也提到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中国重汽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谭旭光直接提到行业要培养战略科学家。

03 战略科学家培养的几点建议

战略科学家不是计划选拔出来的,也不是领导指定或任命的,而是健康的人才生态孕育出来的。培养战略科学家的关键,是建设充满活力的人才生态,使具有战略潜质的科技人才自由生长。

付于武指出,“跨界融合、协同创新是新时期科技创新的新特征与新要求。”随着互联网、ICT等跨界新力量陆续入局,汽车产业逐渐成为多领域跨界-融合-创新的平台载体,这对于战略科学家的孕育具有天然优势。可以说,当前的汽车产业是孕育复合型、创新型、战略型人才的最佳沃土。

1、国家层面:培植高潜人才成长的沃土,形成战略科学家人才成长梯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1)重新审视汽车工业的价值,培植高潜人才成长的沃土。

“新汽车”不同于传统交通工具,它是未来城市交通的命脉。国家应重新审视汽车工业的价值,把“新汽车”当成国之重器,做好顶层设计,给予产业、人才政策支持,根据汽车产业的技术路径,由国家有关部委牵头组织重大项目攻关,为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创造承担重大科技任务和参与科技创新实践的机遇,厚植人才培养的“沃土”。

(2)重视青年科研力量,形成战略科学家人才成长梯队。

根据人才培养的层次性特征,坚持长远眼光,优化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环境,按照汽车产业各领域发展的需要大力培养适当规模、质量和结构的科学家队伍,形成战略科学家人才成长梯队。

(3)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环境。

建议多部委针对高潜人才联合制定“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套支持政策体系,完善人才发展环境;实施更加积极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围绕行业共性关键技术,吸引全球领军人才为我所用;完善人才评价机制,形成针对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四唯”现象,引导高层次人才向战略科学家发展。

2、行业层面: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建中国汽车战略科学家研究院

(1)建立跨行业合作机制,搭建跨行业交流合作平台。

针对汽车产业跨界、融合的特点,以国家重大专项等为牵引,以国家级实验室、创新中心、科研机构等为平台,搭建人才跨界交流与合作机制,发掘具备跨学科理解能力的战略科学家后备人才。

(2)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鼓励高潜人才向产业界集聚。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即将重构全球创新版图、重塑全球经济结构。科技创新的主战场正在从国家级科研机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向高科技企业拓展。未来具有独创性的汽车创新技术的研发和技术转化,需要产学研高度紧密协同配合,鼓励具备高科学素养和战略思维的复合型人才向产业界集聚,在加速技术创新的商业化落地中促进战略科学家孕育、成长。

值得强调的是,新汽车时代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不只是高水平研究机构和企业间的形式化结盟,不只是企业单方面提出若干个科研项目合作需求,也不只是企业、高校、院所间借调互换研发人员,而应该是运用市场化手段,实行人才、科研、产业联动,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促进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有效衔接。

(3)借鉴国外经验,创建“中国汽车战略科学家研究院”。

尽管企业都会拥有强大的研发部门,但是任何大企业也无法保证在所有科技领域开展研究,也很难做到深度探索。为了解决自身研发部门不能解决的技术难题,建议参照德国弗劳恩霍夫研究院的创新运营模式,创建“中国汽车战略科学家研究院”,由行业联盟协同推进,培养建设类似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科研机构,鼓励企业和研究部门紧密合作,构建产学研金三角的全生态:跨学科、跨行业、跨地域的细分研究机构,加上灵活地交叉组织、集群攻关,形成协同作战的合力优势。

3、企业层面: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完善管理机制,强化企业孕育高潜人才的主体地位

(1)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引进和储备科学家人才。

百度李彦宏曾表示,“当下的中国有培育领军人才和战略科学家最好的土壤”,而企业就是产生战略科学家高潜人才的主要基地。例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都是依托龙头企业建设的。

汽车企业一直比较注重科技创新,比如长城汽车已连续八年举办科技节,一汽今年举办了第四届科技节,东风汽车每年九月举办科技创新周,重汽今年举办了第二届科技创新大会。但面向新汽车时代,汽车企业应该有更高的站位和更长远的战略眼光,紧抓源头性技术研发,加强核心技术储备。目前汽车企业开始在前瞻性基础研究上补短板,将基础研究作为车企的核心竞争力。如一汽与北理工成立基础应用研究实验室,吉利未来五年投1500亿打造10个国际一流重点实验室。

车企要想在基础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必须要加大科研投入,除了校企合作,还要加大对科学家人才的引进和储备。

“民族企业之光”华为之所以能成为世界科技巨头,就在于其吸引了700多个数学家,800多个物理学家、120多个化学家、六七千名基础研究的专家,六万多名工程师。目前,华为多次面向全球招募天才少年。不限学历,不限学校;在数学、计算机、物理、材料、芯片、智能制造、化学等相关领域有特别建树并有志成为技术领军人物。华为称,将提供大牛导师,全球化的视野、平台和资源以及5+倍薪酬。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实际就是选拔培养战略科学家的后备人才。

(2)完善管理机制,调动科学家人才的积极性。

作为战略科学家孕育的主要基地,企业首先要注重自身的战略性、创新性和国际化,没有战略眼光、创新活力,不把自身置身于国际竞争中的企业是无法培养出战略科学家的;其次要建立包容、开放和倾听的创新环境,重大创新成果的产生大多需要10-15年的积累期,企业要坚持长期主义的价值观;第三,还要通过设立战略人才培养专项基金,推行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创新科技人才持股制度,以灵活的正向激励机制,满足战略科技人才实现自我价值的预期。此外,鼓励设立以“科学家”为荣誉名称的人才选拔机制和专属晋升通道,通过企业管理机制创新,将复合型科技人才的精力从企业管理、科技管理中解脱出来,聚焦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工作。比如,2022年中汽中心评选出第一届首席科学家。以科学家的名义来选拔、评优人才可以增强人才的使命感,坚定其个人成长路径。

(3)鼓励有潜质的企业家成长为战略科学家。

从战略科学家的培养路径看,除了从科学家到战略层面科学家的培养路径,新汽车时代也呼唤着作为科技创新主战场的企业能尽快开辟一条从战略家到科学领域战略家的培养路径。

目前,汽车领域院士近30位,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仅占两席,其余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但无一人在企业界。我们鼓励富有强烈创新探索精神的高科技企业家人才,成长为“跨学科理解能力强、大兵团作战组织领导能力强”的战略科学家。

被称为“技术狂人”的比亚迪创始人王传福在战略目标的远见与执行力上,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一致认可与肯定。世界AI领军人物、地平线创始人兼CEO余凯今年主动提出“不当CEO当首席科学家”,把自己从企业运营的繁杂事务中撤离出来,专注于技术与科研。行业需要的就是这种跨界、跨领域且具有强烈创新探索精神的企业家人才,在他们身上能体现出战略科学家应具有的潜质。

本文作者:朱明荣 系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