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政策法规 查看内容

“双碳”目标下,再制造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534 0 2022-7-28 16:08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姚会法

“双碳”背景之下,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再次“燃”了起来。日前,“2022年汽车行业企业推进再制造工作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表示,积极发展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对于高质 ...

“双碳”背景之下,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再次“燃”了起来。

日前,“2022年汽车行业企业推进再制造工作研讨会”在重庆召开。国家发展改革委环资司资源利用与循环经济处处长程慧强表示,积极发展零部件再制造产业对于高质量发展循环经济、高水平建设生态文明、助力如期实现“双碳”目标、全面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多重利好驱动再制造产业进入黄金期

“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涵,是践行循环经济3R原则中‘再利用’原则的重要载体。”程慧强表示,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再制造产业的重要意义,并且国家相关部门也高度重视再制造产业发展工作,把再制造作为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制造强国战略、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和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

他指出,自2005年以来,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相关部门,积极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在产业政策上,根据《产业结构调整目录》,再制造相关项目属于“鼓励类”范畴;在投资政策上,安排中央预算内投资,对符合条件的再制造投资项目给予补助支持;在税收政策上,符合条件的再制造产品可享受增值税、所得税等优惠政策;在金融政策上,再制造纳入《绿色产业指导目录》,可享受绿色金融的支持;在科技政策上,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均布局支持再制造共性关键技术科研攻关。同时,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相关地区和部门也积极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

“在一系列政策的支持下,我国再制造产业进入发展的黄金期、机遇期,呈现出快速、提质、创新、集聚的发展态势。”程慧强介绍,一是产业规模快速扩大。据有关行业协会提供的调查数据,2020年,我国再制造产业产值约2000亿元人民币,市场主体约2500家,其中全国汽车零部件再制造产值约1000亿元人民币,占比约50%,相关市场主体约1000家,占比约40%。

二是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以无损检测技术和表面损伤修复等工艺技术为代表的再制造关键技术取得重要突破,形成了“以尺寸恢复和提升性能”为特征的中国特色再制造技术模式。

三是产品范围不断扩展。我国再制造产品从最初的汽车发动机起步,已扩展到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医疗器械、文办产品、电梯、航材等主流机电产品,再制造产业链条不断壮大、产业体系逐渐形成。

四是产业集聚明显提高。经过多年发展,我国已形成了多个各具特色的再制造产业集聚区,如江苏张家港、湖南浏阳、河北河间、广州花都等,我国再制造产业“小而散”的状态正在快速改变,一批综合实力强、管理水平先进、具有市场带动能力的龙头企业正在脱颖而出。

总体看,经过十余年来的发展,再制造产业在我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成效显著、意义重大。比如,在碳减排方面,根据中国循环经济协会提供的数据,如仅对比生产环节,与制造原型新品相比,通过再制造可节约新材料70%-80%,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9%-99%,2020年,与制造原型新品相比,我国再制造产业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1210万吨,为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挑战与机遇并存

市场是全球最稀缺的资源之一。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以及全球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我国已形成超大规模市场,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独特优势和必要条件,也是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最大机遇。

有数据显示,我国汽车产销总量已连续13年居全球首位,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机动车保有量达4.06亿辆,其中汽车保有量3.1亿辆,超过美国居全球首位。欧洲、美国等国的再制造产品在汽车售后市场占比均超过70%,再制造产品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消费者在汽车维修保养中的重要选择。

“当前我国的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居全球第一,售后维修配件市场规模也必将不断增大,这给再制造产业带来巨大潜力和增长空间。”程慧强说,“但是我们还要看到,长期制约再制造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依然存在,给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挑战。”

如在供给侧,由于报废车回收市场不够规范和缺乏市场监管等问题,国内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旧件回收体系仍不健全,使再制造企业在旧件获得方面存在障碍。此外部分商家将替换下来的零部件简单处理后再投入市场,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影响再制造市场健康发展。在需求侧,公众认知度不足,再制造对消费者而言,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再制造产品更被普遍认为是二手翻新货,使用积极性较低。

推动我国再制造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同时,“十四五”时期,也是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关键期和窗口期,更是推动再制造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五年。而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需要“政产学研”各方协同配合、同向发力。

程慧强建议,一是注重政策协同增效。再制造是制造业的重要一环,在生产领域全面推行“源头减量、过程控制、纵向延伸、横向耦合、末端再生”的绿色生产方式,需要坚持系统观念、注重政策协同,接下来,我们将认真谋划推动再制造产业发展的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行动,会同有关部门加快补齐制度短板、健全标准规范,为产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二是发挥企业主体作用。2016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行方案的通知》,提出“鼓励生产企业利用售后服务网络与符合条件的拆解企业、再制造企业合作建立逆向回收利用体系,支持回收报废汽车,推广再制造产品。”在汽车零部件再制造领域,汽车整车生产企业主动担当是再制造产业规范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程慧强表示,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汽车行业企业推进再制造工作研讨会”,这个定位十分准确。

三是强化科技创新支撑。“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从产业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在产业发展的初期,企业间的竞争主要是资金、价格的比拼,比的是“野蛮生长”。但随着产业的发展升级,企业之间的竞争将更加表现为技术竞争、人才竞争、服务竞争。再制造企业要将技术创新作为核心动力,加大对重点共性技术和应用技术的投入力度,同时更加注重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等的技术合作,加快产学研结合。

四是推行绿色消费理念。消费者是汽车零部件产品的最终用户,相关行业协会、品牌企业要创新宣传方式,用好微信、直播、短视频等新媒体工具,推行绿色消费理念,广泛宣传再制造的重要意义,普及再制造知识、消除再制造误解,引导消费者使用再制造产品。

“再制造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零部件再制造是推动汽车工业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和使命,一起推动再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美好未来”,程慧强最后总结说。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