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落下帷幕,高考生们又开始纷纷忙于决定自己未来发展的志愿选择。上网查、问前辈、找老师……为了选择一个发展前景好、就业不用愁的专业,高考生家庭恨不得全家出动。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汽车行业的未来发展之光明自不必言。而近几年各大车企的“抢人大战”也体现了汽车行业对人才需求之急切。近日,威马汽车CEO沈晖也公开为汽车行业拉票,从选好专业、找好工作的角度,详谈了汽车行业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 01行业变革带来人才新需求 “新四化”浪潮不仅让汽车行业的产品属性、市场格局发生巨大变化,更由此产生了三电、软件开发、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由此导致了行业人才格局的大变革。“电动智能汽车的出现,使得汽车在传统的机械、化工、电子等专业的基础上又加入了人工智能、计算机等专业,行业对新兴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愈发高涨。”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道。 根据猎聘发布的《2022 Q1中高端人才就业趋势大数据报告》,新能源/电动汽车、车联网、自动驾驶等汽车相关新发职位同比增长较多,其中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同比增长位居第二名,达120.09%。无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都表现出了对智能化人才的极度渴求。 蔚来汽车2000余个社招岗位中,不乏系统集成测试工程师(ADAS控制方向)、自动驾驶人机共驾产品专家、系统架构工程师(DEI)等技术岗位。2023年校招提前批的招聘岗位中,也多为自动驾驶、智能座舱、整车/芯片软件开发等方面的岗位。 另一家新势力巨头——小鹏汽车,招聘岗位同样集中于自动驾驶、动力三电、智能网联与数字化等方向,仅自动驾驶方向便提供了100余个社招岗位。 公开招聘平台显示,东风汽车目前招聘的研发岗位中同样涉及智能驾驶系统架构师、智能驾驶决策规划算法工程师、智能驾驶场景库开发、车联网信息安全技术等与智能汽车相关的岗位。 但是,没有足够的人才能够解车企之”渴“成为一大问题。正如魏牌CEO李瑞峰所言:“打开一个招聘网站,新能源及智能化汽车企业的招聘多达四五十页,高薪抢人已成为业内的一个‘怪相’。”沈晖日前也表示,目前汽车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主要集中在智能美学、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智能三电领域,对应的专业缺口包括造型设计、车辆工程、软件开发、数学算法、芯片设计与开发、自动化控制、自动驾驶、视觉感知等专业。 对此,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研究员刘义称,这主要是结构性矛盾与供给端短缺的双重作用所致。在他看来,“懂汽车+懂软件”的复合型人才的市场存量本就不高,这些软件人才又通常不会选择汽车行业作为就业主战场,因此导致了现在整个汽车行业对软件人才的争抢。 02从高校端入手 扩大“人才池” “汽车行业面临的人才紧缺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整体‘人才池’不足的问题。高薪抢人只是左右互搏。最根本的办法是从人才培养入手,扩大技术,革新基础科学。”沈晖指出,想要解决当前汽车行业极度缺人的问题,要从高校入手。同样地,李瑞峰也坦言,传统的人才储备不能完全适应当下汽车产业转变,汽车人才结构亟待转型。车企端对汽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需求,作为人才供给端的高校们又要如何解决传统人才与新兴产业间的矛盾? 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高校端正在改革人才培养体系,试图与行业发展相接轨。今年2月,教育部公布了31种新专业,其中可见智慧建造与智慧交通、智能运输工程、氢能科学与工程等与汽车行业息息相关的专业。5月,教育部印发的《加强碳达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工作方案》也特别指出要加快储能和氢能相关学科专业建设,推动高校加快储能和氢能领域人才培养。对此,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等高校增设了智能车辆工程专业;上海交通大学新设了可持续能源专业、智慧能源工程专业;华北电力大学新增了氢能科学与工程专业。 增设新专业体现了高校对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视。不过,刘义认为,仅仅设置新专业未必能解决汽车行业“人才荒”问题。在他看来,行业对人才能力、知识结构、专业技能的要求是复合型的,而非针对单一专业。想要通过单独开设一门专业来培养学生的软硬件能力比较困难。目前,各高校内部首先要打通专业壁垒,整合自身教学资源。“比如同济大学汽车学院、交通学院和信通学院就在联合进行人才培养,整合三个学院的课程和教学资源,这样对于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会有较好效果。”刘义如是说。 张翔也指出,传统的汽车教育体系滞后于行业发展步伐确实是个问题,因此,如何开辟新渠道让学生能够与行业接轨才是关键。基于此,他提出高校可以聘请行业内专家作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帮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现状。同时,高校还需增加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及课题任务,而非仅重视理论教学。 03让新人才看到汽车圈 “我对软件开发、数学算法、人工智能都挺感兴趣的,也自学过一些编程知识,但是对汽车行业不感兴趣。”刚刚高考完的小赵告诉记者,自己在报志愿时基本偏向电子信息、智能计算方面的专业,因为这些专业可以接触前沿科技,应用也十分广泛。但小赵又表示,自己对汽车无甚兴趣,“特别是内部结构”。小赵的想法正是目前很多年轻人的真实写照,刘义也指出,现在很多高校在培养计算机人才时仍然没有把汽车行业作为这些软件人才的就业主战场。如何吸引新型人才愿意进入汽车行业,是当下整个行业需要解决的新课题。 汽车行业资深专家邵元骏告诉记者,汽车行业对软件人才吸引力低,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对于车企的刻板印象。“公众对于车企的固有认知还停留在过去一汽、北汽这些大型国企,硬性制造业形象很难吸引软性智能化人才的加入。”他说。刘义也指出,无论是身负互联网基因的“蔚小理”等新势力,还是东风、长安等传统车企,都在强调向科技企业转型,目的之一就是为了吸引更多软件人才的加入。 此外,个体选择工作的一个重要指标便是薪酬待遇。刘义坦言,汽车行业的整体薪酬和互联网大厂相比,完全没有可比性,这就导致车企往往在第一轮竞争中便惨遭淘汰。不过,车企的薪酬待遇正在得到改善。BOSS直聘的数据显示,2021年造车新势力给出的平均月薪为15367元,比2020年上涨21.6%。与自动驾驶算法相关的职位年薪更是可达百万元以上。部分车企还会通过“现金激励+期权激励”等形式保障员工福利。 “当前汽车产业早已与从前不同。必须要让当下年轻人了解如今的汽车产业,他们必定会对汽车产业产生极大的兴趣。”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总工程师、副秘书长叶盛基强调,没有人才,汽车强国将成为一句空谈,因此,让人才看到汽车产业、认识汽车产业至关重要。在他看来,必须要多渠道宣传汽车产业以及产业发展的重要性,让公众了解到当下的汽车不再是简单的交通工具,而是在智能座舱、自动驾驶等新技术的加持下,摇身一变成为移动智能终端。新基因、新面貌的汽车产业,必将会成为更多年轻人的心之所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