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研网 CHEYAN.net 首页 资讯 行业评论 查看内容

研发占比10%,中国车企勇闯基础研究“无人区”

749 0 2022-2-10 08:31 发布者: 茶林黄Charlin 原作者: 赵琼中国汽车报网

“过去,我们主要是‘跟随’,但今天不一样了。很多企业发展到今天,突然发现要做很多基础研究了,不少企业拿出研发费用的10%用来做基础研究,因为前面已经没有跟随的对象了,必须自己来研发创新。”近日,中国汽车 ...

“过去,我们主要是‘跟随’,但今天不一样了。很多企业发展到今天,突然发现要做很多基础研究了,不少企业拿出研发费用的10%用来做基础研究,因为前面已经没有跟随的对象了,必须自己来研发创新。”近日,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轮值会长、长安汽车董事长朱华荣在工信部新闻发布会上谈到了当下行业的两大重大变化,其中之一便是研发方面的重大变化。

就此,《中国汽车报》记者向东风、广汽、长安、吉利、长城等各家车企了解情况,他们各自介绍和表达了相关信息及观点。在产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各大车企正纷纷行动起来,勇闯汽车领域基础研究“无人区”。

“这对产业发展是一个好现象、好趋势。” 中国人才研究会汽车人才专业委员会理事长朱明荣在接受《中国汽车报》采访时表示,“对于行业而言,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让企业成为基础研究的主力军是新汽车时代产业发展的趋势。对于企业来说,未来成功的关键在于颠覆性创新,而颠覆性创新的关键在于基础研究。”

颠覆性创新的关键

通过对多位在汽车行业深耕的资深人士进行采访,记者了解到,基础研究作为根基,是汽车工业最核心关键的部分,与前瞻性技术研究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汽车工业时代,经过此前几十年的跟随,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很接近国外的技术了,再往前一步就需要创新。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方面,目前还面临着很多技术创新的“无人区”。

“电动智能化是汽车技术革命的集中爆发,涉及太多的技术创新,包括很多原始创新和底层技术,更离不开基础研究的支持。”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王侠表示。

我国要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基础研究是途径,更是武器。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王晓明和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发展中心王雅提到,要注重汽车产业的源头性技术创新,发挥汽车企业在基础研究和源头性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在他们看来,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开始进入全面竞争的时代,汽车产业也已进入颠覆性变化阶段,对行业参与者、汽车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是如此。中国汽车行业要拥有世界前沿技术、打造出世界级品牌和产品,自主品牌就要紧抓源头性技术研发,加强核心技术储备,应对“卡脖子”难题。

“我们现在面临许多‘卡脖子’的技术问题,实际上其背后是基础理论支撑不足。如果没有基础原理的突破,不可能实现颠覆性、引领性的技术突破,汽车强国也无从谈起。”朱明荣认为。

他进一步表示:“华为5G新技术的研发成功,就在于其对基础研究的持续投入。它每年150亿到200亿美元的研发费用中20%到30%用于基础研究工作。汽车企业要在新能源、智能网联领域取得领先地位,就必须注重基础研究。” 

核心竞争力所在

无论是各家车企的核心竞争力,还是汽车产业的前进助推力,都离不开基础研究。这与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的观点不谋而合。“基础研究是现代企业建立竞争优势、实现根本创新、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基础。”他告诉《中国汽车报》记者,“新四化”浪潮正全面重构汽车产业格局与生态,在这一背景下,智能网联、智能驾驶、人机交互、新能源等关键技术领域,将是向上转型升级的中国汽车产业重点基础研究方向。

可以看到,包括一汽集团、东风汽车、广汽集团、长安汽车、吉利汽车、长城汽车等在内的国内知名汽车集团,目前都正在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发力,加大转型步伐。

为进一步发挥高校在基础技术研究方面的优势和企业在产业化方面的优势,一汽已与北京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湖南大学成立了基础应用研究实验室。为推进实施科技创新“跃迁行动”,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和现代产业链链长已成为东风公司在科技领域的“头号工程”。

在广汽集团2021年投资者开放日活动上,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透露道,“十四五”期间,广汽集团将聚焦基础研究突破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到2025年将形成拥有30人以上的领军人才、20%的软件人才团队、3000人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技术研发团队的高质量研发人才体系。未来,广汽将坚持以广汽埃安为龙头,以广汽智能网联新能源整车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智能制造、试验检测及自动驾驶示范运营为依托,加大研发基础能力、核心技术能力、关键零部件配套及生产能力建设,通过累计投入850亿-1000亿元资金,实施研发和产业化重大项目,实现智能网联和新能源三电核心技术行业领先。

据介绍,长安汽车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到研发,“十一五”至今,已累计投入1100亿元,在重庆、北京、河北定州、安徽合肥、意大利都灵、日本横滨、英国伯明翰、美国底特律和德国慕尼黑建立“六国九地”各有侧重的全球协调研发格局。总投资43亿元、占地1000余亩的长安汽车全球研发中心是一个整合全球资源的开放式共享智慧研发平台,以效率和软件为两大核心,打造产品模块化开发平台、整车性能集成开发平台、整车产品验证分析平台三大平台,进而打造快速满足用户全生命周期需求技术创新平台,实现技术引领。

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向《中国汽车报》记者介绍,吉利控股集团通过内涵式自研、外延式投资方式,积极拓展创新,突破技术边界,近十年研发总投入累计超1400亿元,其中2020年研发投入218亿元(占比6.7%)。目前,吉利控股集团在全球设有五大研发中心和五大造型设计中心。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影响情况下,吉利汽车依然保持较高的研发投入,2020年研发投入48亿,占收入比5.2%。吉利汽车集团“智能吉利2025战略”和“九大龙湾行动”也强调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5年内研发投入1500亿元;深耕基础科学研究领域,打造10个国际一流的重点实验室。

长城汽车相关负责人介绍,长城汽车研发投入主要聚焦在电动化和智能化,包括纯电动、氢能、混动等新能源领域,以及汽车整车、核心零部件产品等,已构建起以中国总部为核心,涵盖欧洲、亚洲、北美等7个海外国家十个城市的全球化研发布局。长城汽车在2020年研发投入51.50 亿元,同比增长了21.22%。到2025年年底,长城汽车累计研发投入将达1000亿元。

机制、人才、产业协同、耐住寂寞

东风公司董事长竺延风多年前在谈自主创新时曾讲过一句当时颇具争议的话——“耐住寂寞20年,埋头实干20年”。同样,基础研究的布局,不仅需要前瞻性的眼光,更需要长期的坚持。

长安汽车相关负责人提到,基础研究投入巨大,耗时较长,车企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及相关机制。虽然投入大、见效慢,但是一旦坚持正确的方向,回报也是非常巨大的。尤其是“新四化”全新赛道上,加快基础研究发展,将是中国汽车产业实现技术领先,进而实现产业发展“弯道超车”的关键前提。

他进一步表示, 汽车产业需多方协同,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机制。具体来看,在国家层面上,为汽车产业基础研究提供政策供给,包括相关制度的完善及引导政策的实施,国家部委牵头组织重大战略项目攻关等;在产业层面,需要深化产业、跨产业合作及产学研合作,构建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联盟、创新联盟、生态联盟,聚势推动中国汽车基础研究发展;在企业层面,作为产业创新主体,企业应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力度,完善基础研究管理机制。

吉利汽车相关负责人也指出,中国汽车制造业需要不断地打基础、练内功,万万不可急于求成,中国制造的人才队伍需要谦虚地寻找差距、承认差距,努力弥补差距,练就硬功夫,学会真本领,不断攀登科学技术的高峰。中国汽车制造业需加强研发设计能力建设,必须加强制造工程自主研发投入,形成自主可控的设计、研发、制造、设备工艺等全面能力。这要求企业加大在人才培养培训方面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理论研究,不断寻求突破;这要求学术界和企业界不断努力,从学术到技术,从学校到企业,从科学发现到技术创新,形成全面创新生态链。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朱明荣特别提到了培养战略型科学家人才队伍,对于企业开展基础研究的重要性。他表示,去年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提出,要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要制定实施基础研究人才专项。目前,汽车领域两院院士共有29位,且大多在高校与科研院所,无一人在企业界。因此,在科技革命和产业急剧变革的新汽车时代,更需要加大基础研究,并在其中发现、培养和使用具有深厚科学素养、长期奋战在一线、组织领导能力强的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为我们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国家层面也正在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支持力度。去年8月,国资委党委在扩大会议上强调,要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央企业主动融入国家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创新体系。其中特地提到了,针对工业母机、高端芯片、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打造原创技术“策源地”,肩负起产业链“链主”责任,开展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加强上下游产业协同,积极带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也提到,要“强化应用研究带动,鼓励自由探索,制定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方案,重点布局一批基础学科研究中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全部评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言论 登录立即注册

相关阅读

关灯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