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报忧我报喜,如今已经成了比亚迪的常态。 国庆假期第三天,比亚迪上赶着发布了9月销量:79037辆,同比增长93.2%,环比增长16.9%。 对比之下,按乘联会预测,9月乘用车市场的增速为-17.4%。 推动销量走高的,仍是新能源。 9月销量70022辆,同比增长276.4%,在整体销量中占比近90%。相比数量,这个比例恐怕更让广大传统车企眼馋。 实际上,4月份以来,比亚迪新能源基本保持了每月攀一个台阶的节奏:4月卖出2.6万辆,5月3.3万辆,6月4.1万辆,7月5万辆,8月6.1万辆。 9月来到7万,似乎毫无悬念。而且,即便不算9月,单看今年1-8月,比亚迪已经卖出26.6万辆新能源,超过去年全年的19万辆。 这种情况下,再谈成绩,确实有些朴实无华且无趣。 大家更关心的是,卖疯了的比亚迪,接下来还能在市场里折腾出什么动静? 01 稳定月销8万? 或者,可以更大胆一点 免不了还要先谈销量。毕竟,数字代表着江湖地位。 过去,比亚迪虽然背着技术标签,但在市场端的表现,总是差点意思,月销量常年徘徊在3、4万辆。卖得好的时候,也不过5万出头,与吉利、长安、长城三大头部车企相差甚远,甚至在二线阵营里,也常常排不到前面。 所以,9月销量接近8万,意义不小。 算起来,吉利、长安、长城今年的月均销量,都在9万辆上下。车企们9月销量还没完全公布,但如果以8月销量数据作参考,比亚迪79037辆的成绩,可以排第六,在自主品牌中位列第二,仅次于吉利。 显然,9月销量来看,比亚迪正迫近第一阵营。前提是,9月销量不是昙花一现。 目前形势看,比亚迪倒是不缺后劲,缺的是交付能力。 前段时间 e 平台 3.0 的发布会上,王传福专门就 DM-i 车型交付慢的问题向用户致歉。 据悉,截至9 月,DM-i 车型未交付订单已经高达 16 万辆。而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膨胀。甚至有报道称,DM-i车型今年内可能会接到 90 万辆订单。 王传福的道歉,越听越有" 凡尔赛 " 的味道。 不过,交付问题势必要解决。随着DM-i专用刀片电池及EHS混合动力总成的供应量加大,内部预估从四季度开始,交付压力有望缓解。 这么一来,完成全年60万的销量目标,必然轻松写意。 在月销8万的基础上,畅想更大胆的目标,也合情合理。最起码,按照近半年平均近15%的环比增幅,今年内,比亚迪的月销量,很可能突破10万。 延续当前势头,到了2022年,总销量上和头部三强扳扳手腕,比亚迪完全不虚。 02 停售燃油车? 已经进入倒计时 2022年再往后的销量,目前主要看谁的嗓门大。 比如,以2025年为界,吉利喊出了年销365万辆,长安喊出了300万,长城直接喊上了400万。 比亚迪还没喊出什么销量目标,但不排除今年强势收官后,紧跟头部三强,甚至特斯拉的节奏,也定个中远期目标。 毕竟,三季度卖了24万辆的特斯拉,刚刚放了2030年2000万辆的卫星。同期卖了20万辆的比亚迪,放颗300-500万的卫星,无伤大雅。 不过,哪怕销量没超前,当下的比亚迪,单靠新能源占比,也让其它车企羡慕。 实际上,推出DM-i后,比亚迪燃油车和新能源的比重,就进入了此消彼长的状态。第三季度开始后,新能源占比直逼90%,终于在9月达线。 对比一下,吉利的目标是在2025年实现新能源占比30%,长安是2025年35%,长城最激进,2025年新能源占比要达到80%。 这么一看,比亚迪领先了何止一个身位。 这种情况下,虽然政策层面有意淡化“停售燃油车”,但没有意外的话,比亚迪将是第一个官宣淘汰燃油车的中国汽车品牌。 一些迹象已经显现。比如,9月卖出的燃油车中,轿车虽然有1763辆,但产量只有95辆,表明比亚迪正批量消化燃油车库存,特别是低端产品。 看起来,“活化石”比亚迪F3停产、停售,已经是时间问题。 同时,眼看着DM-i产能吃紧,比亚迪后续让燃油车靠边,把产线改造升级,最大化排产新能源产品,也再正常不过。 悬念只剩下,我们能不能在年内等来比亚迪官宣禁燃。 03 打造经典车型? 势在必行 盛世之下,非说有什么隐患的话,还是比亚迪打造产品的能力。 不是说比亚迪造不出好车。从王朝开端的秦,到后来的宋Max、唐,再到如今的汉和DM-i系列,已经证明了,背靠自家的技术实力,比亚迪不缺打造爆款的能力。 但另一方面,很多曾经的爆款,短暂红火后迅速归于平淡,也是不争的事实。业内戏言,比亚迪花再大力气捧红的产品,也不会红过两年。 所以,相比竞争对手,缺乏打造像帝豪、H6这类经典车型的能力,直接导致比亚迪的市场表现,爆发性有余而稳定性不足,忽上忽下,只能长期徘徊在中游。 要论其中原因,多半不在产品自身,而在无序的产品管理上。 自推出王朝系列后,比亚迪的策略往往是,一旦有爆款打开市场,便快速跟进,开枝散叶。 所以到如今,市面上不光有了秦、汉、唐、宋、元,对应的还有了各种Plus,Pro和Max,再加上每种车型又区分DM(插混)和EV(纯电),DM中又分了DM-p和DM-i。 产品之多,名称之杂,别说消费者,自家销售怕是都分不清楚。 不能否认,多生孩子好打架,一度是自主品牌的致胜法宝。 副作用就是,削弱了产品间的差异化,也削弱了消费者记忆。这种体系下,爆款要蜕变成经典,基本没可能。 眼下,比亚迪纯电、混动齐头并进,形势大好。但要维持势头,免不了要克制“多生孩子”的惯性,甚至免不了要对现有产品线做做梳理。 毕竟,放眼全球的成功车企,没有一家手里不攥着几款经典车型。 刚喊出2000万辆目标的特斯拉,靠的也不是什么集团作战。马斯克在股东大会上谈来谈去,也离不开现在的销量支柱Model 3和Model Y。 话说回来,克制惯性,又谈何容易。 海洋系列的海豚、海狮和海鸥,正扑面而来。最近又有消息爆出,比亚迪注册了军舰系列商标,包括巡洋舰、护卫舰、登陆舰、驱逐舰、战列舰等等,分明又要搞团战,让人不禁捏了把汗。 03 立起高端品牌? 这个真有点难 同样让人捏把汗的,还有传说中的高端品牌。 6月初的高层沟通会上,比亚迪已经官方坐实了打造高端品牌的传闻。按当时披露的消息,新品牌将在今年四季度正式发布,而且是“独立品牌、独立团队、独立销售网络”,首款产品预计售价50-80万之间。 对产品本身,官方除了类似“足以让人第一眼看见,眼睛就不想离开”这样的抽象描述,并没有透露其它信息。 但新品牌、新模式,加上高出目前旗舰唐、汉一倍有余的售价,基本意味着,所有比亚迪压箱底的技术,都得招呼上。 问题在于,仅仅这些就够了吗? 比亚迪当下的门脸,不管刀片电池、DM-i混动,还是DiLink、DiPilot,都只能算好,还不能算豪,撑起唐、汉20-30万的售价够用,支撑售价翻倍的新品牌,远远不够。除非比亚迪已经预留了什么杀手级技术,尤其在智能上,不过暂时没看到任何迹象。 而且,50万以上的区间,长期被豪华品牌把持,玩的就是调性。 看看目前能卖到这个价位的国产新能源产品:蔚来ES8、红旗E-HS9、高合HiPhi X。 其中,蔚来花了大代价,靠用户模式立起了品牌。红旗自带光环,其他品牌没这个条件。高合最直接,堆料堆配置,用尽了所有噱头,卖力营造豪华。 结果已经明了,除了蔚来,其它两者存在感微弱。 一贯不善于玩调性、甚至连本品牌还没倒腾清楚的比亚迪,有多少把握能像蔚来那样,几年内立起一个新的、更高端的品牌,没法乐观。 看看起步早、起点高的腾势,一直也就那么回事。 最关键的是,另立高端品牌,难免要耗费大量资源,又要兼顾和本品牌的协同。正是集中优势资源抢市场的时候,实在没必要劳心劳力,最后可能只赚点吆喝。 这一点上,很多自主品牌的教训,已经足够深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