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的乘用车市场终于取得了近三年以来罕见的开门红,产量和销量双双实现同比正增长,全球性汽车芯片短缺的问题在中国似乎已经被化解。 2月8日,根据乘联会发布的数据,1月乘用车市场零售达到216.0万辆,同比去年1月增长25.7%,实现了2021年的开门红。根据统计,1月同比零售增长25.7%,是过去10年中仅次于2013年的高增长。从产量来看,1月狭义乘用车也增长了32.7%,同样是近年来少有的高光时刻。 1月乘用车能拿下开门红,主要是自主品牌和新能源汽车的拉动效应,而两者均为汽车芯片的需求大户。 1月自主品牌零售同比增长38%,高于主流合资品牌的同比增长13%。这得益于部分自主品牌在1月有着超强的表现,吉利、长安接连超过上汽大众和上汽通用,跃升至批发销量第二、第三的高位,红旗、长城、蔚来等品牌均实现了同比高增长,根据三家公布的数据,红旗同比增长158%,长城同比增长73%,蔚来同比增长352.1%,均跑赢大盘。 而新能源汽车的爆发力量则更加惊人,1月新能源乘用车批发销量达到16.8万辆,同比增长290.6%,零售销量也同比暴增281.4%至15.8万辆。其中突破万辆的5家企业中有4家是中国企业,上汽通用五菱38,496辆、比亚迪20,330辆、特斯拉中国15,484辆,上汽乘用车14,398辆,长城汽车10,260辆,增速均在三位数以上,上汽通用五菱增26倍。此外,1月的蔚来、小鹏、理想、合众、威马、零跑等新势力车企销量同比表现优秀。 与国内乘用车高销量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外的汽车企业均由于汽车芯片短缺的危机不得不进行减产,其中波及丰田、大众、福特、通用、菲亚特克莱斯勒、日产、马自达等几乎所有的全球汽车企业。数据公司IHS Markit预测,第一季度汽车芯片短缺可能影响全球67.2万辆轻型汽车的产量,并警告这种危机可能会延续到第三季度,IHS还预测,中国将在第一季度创下近25万辆的减产量。追踪行业生产计划的AutoForecast Solutions也预测到,由于半导体短缺,将在2021年影响96.4万辆汽车产量。 不过,得益于中国市场的开门红,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则表示汽车缺芯危机被放大了。崔东树说:“国内的汽车企业受到芯片的影响,并不像外部传言的那么严重。事实上,很多企业并没有明显感觉到芯片大面积、严重的短缺,而是看到外部的报道呢,使我们对芯片的这种忧虑进一步的加大,这属于外部的这种传导性的这种焦虑,对行业带来了更大的一个影响。” 崔东树总结道:“总体来看,从去年四季度开始爆发的芯片问题,到今年的话应该说是逐步有所缓解。实际上,因为春节因素叠加因疫情不返乡过年的双重影响,1月的产销并没有达到超预期的增长。在这种情况下,汽车缺芯问题实际上相对来说被化解或被弱化,所以芯片的问题呢,总体来看对我们行业发展影响并不是特别大的。” 总之,随着中国春节的临近,消费电子产品生产旺季结束,芯片需求将逐步减少,因此未来芯片的供给矛盾将明显减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