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了解,当新冠病毒靶向攻击患者肺部,引发肺炎和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等并发症时,唯有用呼吸机辅助或替代呼吸,才能保证患者血氧含量,避免呼吸系统和重要器官衰竭。因此,呼吸机也被认为是救治新冠肺炎患者最关键的医疗设备。 然此前,该设备因工艺复杂、价格高昂(通常2.5万美元-5万美元),普通医院只有重症监护病房(ICU)才会配备。而今,随着海外感染人群激增,诸多国家存储量已现严重不足。尽管相关厂商已经处于一周7天不停工,工人三班倒的超负荷运转状态,但因之前能生产相关设备的企业本来就不多,加上生产设备和场地有限,短期内很难榨出更多的产能。在此境况下,各国政府将希望瞄向了拥有精益生产经验的工业巨头,车企更是被重点提名,甚至直接被下令督促生产。 日前,美国总统特朗普动用了《国防生产法》授予的权力,要求通用、福特投入到呼吸机的生产中。而不久前,其还在社交媒体上对通用汽车疾声催促:“通用汽车公司必须立即在俄亥俄州的洛德斯敦重开他们那被愚蠢抛弃的工厂,或者其他什么工厂。总之必须开始制造呼吸机,马上!”同时还喊话福特:“福特,开动做呼吸机,快!!!!! 而英国政府也已经向劳斯莱斯、捷豹路虎等在内的英国本土汽车制造商寻求保障,希望他们能够转移生产呼吸机等医疗设备。本田也证实,政府已要求其研究生产呼吸机设备的可行性。 事实上,能制造精良设备的企业众多,缘何此次在跨界生产呼吸机的这一问题上,车企会被重点“提名”?车企实现可行性又有多大? 车企“万能” 造呼吸机相对可行 一直以来,车企都有制造业中的“皇冠”之称,其“万能”性也在近代历史发展中得到充分证明。 据了解,二战期间,诸多民营车企纷纷转产军工产品,可以说是下可着地,上可触天。其中,最为外界熟知的莫过于福特转产B-24解放者轰炸机。有关资料显示,从1941年建厂到1945年停产,福特的柳溪飞机厂共制造了8,600架B-24轰炸机,在产能效率最大的时候,每63分钟就能下线一架。 “事实上,造车比造飞机还要难,除了对质量体系上要求极为严格外,同步还要均衡成本。可以说,能造好汽车者,转到其他领域一样会做的很好。”曾在北美福特就任职多年的纵目科技市场和战略副总裁陈超卓表示。 而近的来看,在中国全民抗疫行动中,部分车企快速转产医疗设备取得了实质性的成功。如比亚迪口罩产线和消毒凝胶产线如今均处于满负荷运转状态,日产能分别可以达到500万只和30万瓶。而广汽及上汽通用五菱亦在较短时间内完成了口罩生产线的搭建和生产,为“战疫”作出了较大贡献。 尽管生产呼吸机与制造口罩工艺不同,难度亦较大,但车企在关键时刻的灵活性以及万能性让各国政府看到了希望。 图为:比亚迪口罩生产线 因此,相对于其他工业而言,汽车制造者既然能造得了飞机,造得了口罩,呼吸机只不过是一个新的尝试,在能否造出来这一问题上基本是肯定的,只不过要看时间长短。 造呼吸机与造车 有一定相通性 谈及车企为何能造呼吸机这一话题,近期,北美华人汽车工程师协会副会长董愚在接受盖世汽车采访时表示:“车企属于机械制造业,有着相当强的设备设计集成整合能力。呼吸机虽属于医疗设备,但从机电液控一体化角度,与传统汽车行业有着必然的工程技术的相通性。特别是在当今自动化、智能化、集成化、数字化的今天,汽车产业相对更有能力承担呼吸机以及其它医疗设备的研发与制造。” 意大利最大的呼吸机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首席执行官吉安卢卡·普雷齐奥萨亦声称,“呼吸机制造和汽车工业存在共性,都非常依赖电子和气动技术。” 不过,尽管存在相通性,然毕竟位处两个不同领域,车企要想短期达标,恐怕依然存在较大挑战。具体来看,主要呈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时间有限。目前,许多车企选择开放自身车间生产呼吸机,但是车间改造就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此外, 汽车与呼吸机从生产线到技术人员的操作方式都大相径庭,即便制造出零部件,组装也非易事。呼吸机不是即插即用的设备,它需要精准校准后才能给患者使用,如果校准做得不对,会对患者起到相反的效果,比如气胸、肺萎缩、被细菌感染的肺炎、肺氧中毒和吸入呕吐物等。因此,要达到一定的技术成熟度和认证标准,需要花较多时间测试和培训。 2、产业链有待保障和完善。受疫情影响,物流受阻、关键元器件的短缺和原材料配套能力不足等成为全球呼吸机产量短期内无法大幅提高的原因,车企届时亦无法避免。 3、资金链急需跟进。众所周知,疫情影响下,大多数车企处于关厂停产状态,受损严重。如再增产呼吸机,势必又是一笔不小的投入。对于车企而言,除了技术支持外,资金支出及现金流等方面不得不成为考虑重点。 4、 渠道的打造和售后服务跟进。对于车企而言,既然投入,有可能面对的是全球市场供应,因此,渠道体系的打造以及售后服务的跟进上亦存在一定挑战。 善于变通 借力而行 在此次被寄于厚望的车企巨头中,不少已经过百年风雨洗礼,早已熟稔各类变通之道。在新事物加身时,或会困惑,或会抱怨,然一旦命令下达,或放真格去干,办法永远多于困难。 因此,我们看到,尽管挑战重重,然鉴于各方压力和社会责任,诸多车企已经开始有所行动。只不过,为在最短的时间达成生产,大多选择“借力而行”,与呼吸机巨头合作,采用现有技术,借鉴相关经验。 通用汽车在一份声明中表示,他们正在与呼吸机制造商Ventec Life Systems合作,内部亦加班加点部署相关事宜,此后将安排1000名工人在印第安纳州科科莫工厂生产呼吸机。据外媒报道,预计会在4月中下旬交付。 福特亦回应称,正在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呼吸机的生产工作,该公司相关团队正在与通用电气医疗集团(GE Healthcare)全力合作,提升简化版呼吸机产量。 而一直在此方面声量较大的特斯拉,则表示将与美敦力公司(Medtronic Plc)合作生产呼吸机。美敦力公司发文称:“有人说他是天才,也有人说他是骗子,但不管你怎么看待埃隆·马斯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如果马斯克想和呼吸机对话,美敦力会听的。” 此外,菲亚特克莱斯勒及旗下的法拉利品牌也已与上述中提及的国内最大呼吸机制造商Siare Engineering进行合作,合作方式为车企生产呼吸机的部分零部件,以及对现有的旧设备进行翻新,最终的组装及设备调试仍然由呼吸机制造商来完成。 大众集团所选路径虽与以上有所不同,然其目前正在考察用3D打印机生产呼吸机配件的可能。据了解,在呼吸机上有部分一次性用品,通过3D打印技术恰好能在短时间大量地生产出这种消耗品。 综上来看,在生命和责任面前,即便困难重重,饱受压力和质疑,但大多车企依然尽全力达成实现,有此担当,值得点赞。但呼吸机毕竟事关生命安全,车企增产很难一蹴而就,政府除了督促生产外,完善的监控和认证体系至为关键。此外,疫情过后,这些投入重金的医疗设备生产线将何去何从,亦值得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