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大众、宝马等国际主流车企纷纷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时,不少国内整车厂商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定位和未来发展。国内汽车制造商能不能向出现服务商转型?如何才能成功转型?近日,在全球未来出行大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秘书长兼首席专家张永伟代表百人会发布了主题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的课题报告,盖世汽车据此整理出核心要点,与业界共享! 张永伟指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一次巨大的挑战,在能力没有逐步培养成型时,整车厂商贸然转型可能会成为一个陷阱,但是转型又是一个必然的趋势。 为什么要转型? 业内有一个词叫“重新定义汽车”,过去技术是主导基因,而进入出行变革时代,技术和出行需求同等重要,出行在很大程度上甚至主导汽车的定义。 出行本身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相关学者提出了一个概念,叫“出行即服务(MaaS)”,他说这个领域传统上叫“汽车后市场”,只是出行服务的一部分,出行即服务的范畴更大,是一个万亿级的市场,所以这是一块巨大的蛋糕,相对于制造商来讲价值更大、机会更大,可能在汽车运行过程当中就是出行服务。 所以,出行端依靠主导性的力量和巨大的市场份额,引起了OEM厂商极大的关注,这是驱动他们转型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何转型? 根据研究观察,国内外大量企业虽提出来转型的战略主张,但是在实际转型过程当中,转型的进程不一,且多数还停留在规划或研究层面,真正落地的不是很多。 张永伟指出,车企布局出行领域有四大途径:自主、投资、合作和收购。国外车企通过四种方式的组合来完成,如大众、丰田、福特、通用等,相比之下,国内车企的布局方式相对单一,多数采取自主发展的形式,即在自有的体系当中,利用资本的混合结构成立一个新的出行板块。 转型能不能成功? 目前来看,出行业态还处在一个相对初级的阶段,主要以网约车、分时租赁、P2P租车这几类为主,且每一种业态还都处在探索的过程之中,还不是一个成熟的、可持续的商业模式。 对车企而言,转型成功的一个重要评价标准就是,这个业务需要什么样的要求?与企业自有的能力体系是否匹配? “相比重资产制造来说,出行服务商有着自己独特的能力需求,未来,出行服务商要么在科技上有技术创新引领性的能力;要么在数据上进行一种大规模、精细化的数据管理;要么更加贴近用户、了解用户需求,具备一个更加个性化的服务能力。” 首先,在业务要求上,未来出行服务商需要具备三大核心要素:第一,需要一个成规模、网络化的服务载体——车辆;第二,需要一个基于大数据、智能化的出行管理平台,可以让数据、用户接入;第三,要面向智能驾驶。 未来出行服务中,人很可能是最重要的成本,有司机的出行服务可能难以持续,所以面向无人驾驶的出行服务将会成为主流,“智能驾驶+出行平台+出行网络化”是构成未来出行服务商的一个重要的功能要素。 其次,转型出行服务,对车企而言是资源再匹配的这过程,传统车企的竞争力更多集中在制造端、车辆研发等方面,而车企已有的能力与出行服务商的能力建设是不匹配的,这是车企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转型的困难和建议 对于能力不匹配的车企,转型时面临着在三大困难:第一,车企过去思维和管理模式是面向的生产侧、供给侧,转向服务化在思维上存在着严重的束缚;第二,对车企来讲,投入到车的资源已经捉襟见肘,在已有业务上,增加一个新的业务将面临投入的困难;第三,培育具备互联网思维、对出行有深刻理解的人才需要时间,且能不能为这类人才留出足够的发展空间,对整车厂商而言也是一大挑战。 张永伟指出,“向出行服务商转型是趋势,但并非是车企转型的唯一出路,大部分车企仍可以继续做品牌的运营商,生产和运营具备竞争力的汽车品牌;同时也可以做代工厂,提供代工服。” 最后,对于那些真正决定转型的车企,百人会给出六点建议:彻底转变思维、制定清晰的战略、组织转型创新、构造新生态、采用灵活的战术、循序渐进地培养有能力的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