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Charlin 发表于 2024-8-24 18:06:12

中、美、日三国谁能笑到最后?

编语:已经无从考证这篇文章的来源和发表日期,从文章的内容来看,应该有很多年了,比如里面提到中国的人口是13亿。但是今天看来,其主要观点和论断仍然适用,比如:作者认为中国短期内不太可能完全超越美国,而是”中国、美国最可能的是形成双寡头,共同领导世界文明“;关于中日关系的论述:既然中国的崛起是必然,既然日本的衰老是定局,既然日本遏制中国的心态不会改变,那最后就不要在这方面下任何功夫!
作者还引用了辜鸿铭的观点论述了中国人的文化优势和崛起的必然:“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这些特质是美、英、德、法等西方文明不全部具备的。




辜鸿铭曾说:作为外国人,在日本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讨厌日本人。相反,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长,就越发喜欢中国人。对这位学贯中西,懂九国语言的老先生对中日的评价,不知道会不会让今天在网上鼓吹日本精神的后辈们汗颜!

传说辜鸿铭在北京大学任教,梳着小辫走进课堂,学生一片哄堂大笑,辜平静地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闻听此言,狂傲的同学一片静默。

美、日,谁能笑到最后?

对日本的劣势,有很多的讨论,如日本无资源,国土狭小等等。我认为在智本时代(社会)来临的今天,这不重要,比如瑞士,有资源吗?国土同样狭小。看不起日本,另有原因:

一、产业竞争力
毫无疑问,日本的汽车、电子的确很不错,在世界上也很有竞争力。但若是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晶体管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生产电视机的国家,但今天的美国已经不再生产这些了,这些产业已经被其他的国家竞争一下跨掉了,但美国垮了吗?没有。美国开始生产飞机;生产操作系统;生产CPU。它的产业升级了,日本却永远不过是步美国后尘而已。

汽车、电子业这两个产业,应该说中国都有潜力去竞争。而且,韩国、中国台湾在汽车电子行业已经步步进逼了,日本没有理由在这两个行业有持续竞争的可能。但美国不生产汽车还可以生产飞机,不生产电子还可生产CPU。日本呢?日本能超越美国吗,看不出!

当80年代,美国惊呼日本将要超越自己的时候,日本在全球500强的数量直逼美国,但20年之后呢?美国再次起飞了,日本则被甩在了后面―――日本与美国不是一个量级上的国家!

二、产业布局
我们比较一下美国和日本在500强企业的分布情况:美国有麦当劳、肯德基;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有因特尔、微软;有沃尔马;有波音公司;有花旗集团;有宝洁、联合利华;有普华永道、高盛;有Google、有甲骨文;有好莱坞产业群;有……日本呢?有Sony、松下、本田、三菱。

发现没有?美国的强大不是一个产业,一个企业,而是关系到一国生活的方方面面;而日本的产业则只是集中于汽车、电子,还有银行(却又是很糟的),如果中国、韩国携技术、劳动力优势(还有振兴民族的精神),在这两个行业竞争中击垮日本,请问日本还有什么?!

三、国家支撑
美国可以为了石油攻打伊拉克,美国的意志可以在世界推广,美国的教育可以吸引世界各国……还有,发现没有?美国的企业,如沃尔马、波音公司它们不是美国一国在做,波音公司就是全球二万个企业为它提供零件;联合利华——有家就有联合利华;微软、因特尔消失,世界的电脑都会停止运行。如果美国的这些企业垮了,世界都要垮了!!!我们不敢想象会是什么样子……而日本,没有日本世界照样运转,我看不出有太大区别!!

四、与德、法的比较
日本与德国、法国面积差不多,以上三点似乎哪个欧洲国家与美国比较都处劣势。但不同者,现在的欧洲抱成一团,整体实力就与美国差不多了。而日本则在美国与亚洲之间摇摆。但不能不说美国对日本始终有防范之心,而在东亚,日本没能融入任何一个国家,形单影只,没有一个战略同盟……

五、创新能力
美国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因此有源源不断的人才涌入美国,中国每年恐怕就大量的给美国输送优秀毕业生。日本是一个单一民族国家,这一点几乎不可能做的,面临老龄化的日本,才是真正的老大帝国矣。中国虽同样有老龄化之忧,但中国可以不断提高教育来提升人力资本,假如一个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产值是没有接受高等教育人的10倍,则中国的增长可以通过教育的人力资本的提升很容易抵消掉人口老龄化所减少的青壮年劳动人口的减少。中国的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可以不断增长,他的极限是14亿人口。但日本,就1.27亿人口,接受高等教育的潜力已经挖尽,提升人力资本的办法或许就是增加人口,但这可能吗?

中美,对抗还是合作?

其实,说到日本与美国的差距,而中国恰恰是有潜力能够赶超美国。中国的国土面积跟美国差不多(中:960万,美:930万),纬度相似,分居于太平洋两侧。人口,中国:13亿,美:2.7亿,是其5倍。

现在美国在与中国关系上主流意见是:一个和平、繁荣的中国符合美国的利益,美国与中国的关系是可以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

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但如果山中有老虎呢?如果猴子偏要率领群狼、野猪,希望与老虎分庭抗礼恐怕就不明智了。关键是美国老虎独霸山林是否与中国的崛起是矛盾的?

在中国历史上,美国是发挥了积极作用:从返还埂子年赔款,为中国建立了两所顶尖学府:一是北京清华,一是新竹清华;二战中,更是有千名美国人血撒中国。1860年后,从内战的消耗中走出的美国提出了机会均等,门户开放的口号。客观地说这种融入世界的做法显然加速了中国的历史进程,并使得中国避免了亡国的命运。二战前的上海与英国伦敦、美国纽约并称世界三大金融中心,而东京尤不再其列也。也许有人会说:旧上海的十里洋场不过是西方的租界的,我要反问一句:香港呢?香港在中国刚刚改革开放,世界对中国依然是观望和怀疑的时候,香港给了中国的改革开放启动的最初引擎(战前的香港只是被称作小上海),但香港是殖民地。
再多说一句,今天我们还有为四大银行的低效率支付几千、上万亿的成本的时候,如果是国外银行,不但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还能培养大批的金融精英,事实是:中国当时的交通银行等完全可以与西方银行公平竞争,今天,恐怕是很难的。

我摆脱把美国作为中国敌人的观点大约是在我看了斯蒂格历茨等经济学大师的《经济学》,我看到从经济出发,美国完全赞同一个繁荣、富强、民主的中国而不是一个贫穷落后的中国。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如果美国、西方是以灭亡中国为目的,以阻碍中国的进步为目的,他们会退还中国的赔款吗?不会,决不会!在美国的带动下,其他国家相继退还了部分庚子年赔款。比较而言,只有日本没有,难道不值得我们反思吗?

我们也要反思的是,没有自由、平等、博爱会把中国变成法西斯。难道中国强大了就是称霸世界吗?就是希望其他国家都像非洲一样贫穷吗?我们只有放眼世界、海纳百川。这是中国能够成为与美国匹敌的世界大国的必备条件!狭隘的民族感情不可能使中国崛起。
中国从美国的对抗中,实质是再次走上了自我封闭、惟我独尊的道路(所不同者,这次是“优越的社会制度”自欺欺人代替了天朝上国的美梦。)凡是美国的,都是错的,都是腐朽的,都是堕落的。百年之前,德先生、赛先生在中国广泛传播,那时,德先生是进步的、开明的,是拯救腐朽、没落的中国的良药。百年过去了,现在的德先生,那是美国的,因此是腐朽的,是堕落的,是资本主义的糟粕,是资本主义麻痹人民的工具。中国再难提德先生矣。赛先生呢?臭老九,知识越多越反动,赛先生的命运同样也很悲惨。

从历史趋势上看,我认为中国在四十到五十年内,在总体实力上不可能超过美国,五十年以后呢?中国就超越美国了?就称霸世界了?不然!在经济上,竞争的结果往往会出现双寡头,比如宝洁公司与联合利华,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等等。因此,我认为中国、美国最可能的是形成双寡头,共同领导世界文明,与美苏争霸不同,这应该是一个长期稳定、合作的寡头模型。理由是,未来的世界是双赢大于零和的一种博弈,而美国代表了西方文明,中国代表了东方文明,美国人口虽远不如中国,但英、加、澳、西欧等与美国的价值观相近,而中国同样有美国所不具备的优越条件(后文再述)。因此,中国在七八十年内不可能造成对美国为首的西方文明构成冲击,而更可能的是一种互补的关系。

七十、八十年之后的情况?我想,这已经不是我们能够考虑到的了。根据物理中的混沌理论,世界不过是上帝掷骰子的游戏:未来是不确定的,我们可以预测明天,却不能预测的更远……

比较而言,我更倾向认为,中国崛起之日,恰是日本衰老之时:
一、日本不具备领导世界文明的能力。未来的世界可能不是经济,而是文化、文明的吸引力。
二、日本民族的狭隘性。日本的崛起过程并没有给其他文明带来好处。
三、经济结构的脆弱性。虽然日本的经济现在是形势大好,但如前文所述,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世界共同繁荣的基础之上,很大程度上是领导着世界在前进,而日本的经济则与其他国家是完全对立的,并且没有能力领跑世界,一旦被中国、韩国在汽车、电子领域所超越,面对的将是完全的一撅不振。

中日矛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我认为,中日关系的根本是中国的必然崛起和日本的对中国崛起的不能容忍!

80年代,东亚的格局是雁形结构:日本引领,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新加坡为两翼,其余国家排在后面的结构。但是,中国的崛起将改变这种结构:中国为中心,日韩、中国台港等为辅的格局。但毕竟今天的中国经济实力与日仍有相当差距,短时间内旧的格局难以形成,中国全面超越日本,乐观也要15-20年。在这种背景之下希望中日有什么根本变化是痴人说梦!任何希望根本改观中日关系的想法都是不可能实现的一厢情愿。格局是实力的较量。既然中国的崛起是必然,既然日本的衰老是定局,既然日本遏制中国的心态不会改变,那最后就不要在这方面下任何功夫!

左派愤青是可笑的,他们把日本看的太重!右派吵嚷着学习日本、中日友好是幼稚的,他们既对日本缺乏应有的警惕,又对日本充满不合时宜的幻想。因此,不论从历史上,还是历史趋势上,中国都不能与日本走到一起。

中华精神vs日本精神

国人习于称日本为“小日本”,但日本面积37万平方公里,比英(24万)、德(35万)的面积都大,是安徽省的三倍,人口是法德人口的总和。由此可见,日本是不小的,如果把日本的强大归于日本的精神恐怕是完全片面的。

辜鸿铭道:一个外国人在中国居住的时间越久,就越喜欢中国人,这已是众所周知的事实。中国人身上有种难以形容的东西。尽管他们缺乏卫生习惯,生活不甚讲究;尽管他们的思想和性格有许多缺点,但仍然赢得了外国人的喜爱,而这种喜爱是其他任何民族所无法得到的。我已经把这种难以形容的东西概括为温良。

辜鸿铭认为,要估价一种文明,必须看它“能够生产什么样子的人,什么样的男人和女人”。他批评那些“被称作中国文明研究权威”的传教士和汉学家们“实际上并不真正懂得中国人和中国语言”。他独到地指出:“要懂得真正的中国人和中国文明,那个人必须是深沉的、博大的和纯朴的”,因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三大特征,正是深沉、博大和纯朴,此外还有“灵敏”。

辜鸿铭从这一独特的视角出发,把中国人和美国人、英国人、德国人、法国人进行了对比,凸显出中国人的特征之所在:美国人博大、纯朴,但不深沉;英国人深沉、纯朴,却不博大;德国人博大、深沉,而不纯朴;法国人没有德国人天然的深沉,不如美国人心胸博大和英国人心地纯朴,却拥有这三个民族所缺乏的灵敏;只有中国人全面具备了这四种优秀的精神特质。也正因如此,辜鸿铭说:中国人给人留下的总体印象是“温良”,“那种难以言表的温良”。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隐藏着他们“纯真的赤子之心”和“成年人的智慧”。

中国一向被视为礼仪之邦,那么其礼貌的本质是什么呢?这就是体谅、照顾他人的感情。中国人有礼貌是因为他们过着一种心灵的生活。他们完全了解自己的这份情感,很容易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显示出体谅、照顾他人情感的特征。中国人的礼貌虽然不象日本人的那样繁杂,但它是令人愉快的。相反,日本人的礼貌则是繁杂而令人不快的。我已经听到了一些外国人的抱怨。折衷礼貌或许应该被称为排练式的礼貌——如剧院排戏一样,需要死记硬背。它不是发自内心、出于自然的礼貌。事实上,日本人的礼貌是一朵没有芳香的花,而真正的中国人的礼貌则是发自内心、充满了一种类似于名贵香水般奇异的芳香。

以上这位老先生的评价的引文。

我比较喜欢《三国演义》,我觉得与日本比较,日本比较刻板而少创新。而中国就有三国中雄才大略的曹操,仁厚城府的刘备,还有关羽、张飞、诸葛孔明,众多谋士等等,各种性格,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面孔。我们很难相信在日本、在美国能够产生出三国演义这样精彩的人物、精彩的历史!
在智本时代,人与人之间的差别恰恰为创新提供了前提条件。但认真而不免刻板的日本虽然可以在美国的基础上把电子、汽车做到很精致,甚至可以横扫美国市场,但它却没有能力去创造出微软、因特尔(当然,从经济学上还有另一原因,这样的企业需要有一个庞大的国内市场,高新技术产业由于研发成本巨大,造成很大的陈落成本,故有明显的规模经济,这也是日本所缺乏的)。

再说中国的“义”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中国的义,见于司马迁笔下的《刺客列传》,要离刺王僚,自己毁容,目的就是不要让人认出他加害自己的家人,侯赢为信凌君献计后自杀,都体现了义,一种为友勇于献身的精神,相比之下日本的武士道精神就狭隘的多了。

中国不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士大夫阶层,这是我认为中华民族、中华文明能够浩浩荡荡奔腾5000年之久的根本,我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这种精神超脱了物欲横流的世俗,使得我们总是在时代选择的关头能够能够沿着顺应历史的发展方向前进。
正是有了他们不计个人得失,始终把国家兴旺、民族的兴衰作为个人的最高追求,我们的国家才能始终走在世界的前列,而不被其他文明所淹没。我们应该感谢汉武帝,他保留了《史记》,这是真正雄才大略的自信!从而使得中华的士大夫精神代代相传。(当然,我完全赞同经济学理性人的假定,每个人都是追求自身利益的。毕竟这种士大夫精神是一种奢侈品,不是每个人都能消费的起的)

由上,我认为,中华文明一开始就是建立在更高的精神追求之上,而不是物质利益,因此,我完全相信在未来的国际竞争中,我华夏能够走的更好!更远!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美、日三国谁能笑到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