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你读了那么多书,还是一无所获?
公号后台,收到一位小伙伴的私信: “小雪姐,我是你的忠实读者,很喜欢你的文章,感觉你读了很多书,文中引用了很多书籍金句,看着都觉得丝滑。能分享一下你的读书方法吗?为何同是读书人,我读完就忘到九霄云外呢?” 坦白说,三年前的我亦是如此。 在每年的学习计划里,一定会有“阅读50本书籍”,甚至有一年写下“挑战阅读100本书籍”的flag,年终盘点时看到完成率不错,还为此沾沾自喜。 但喜悦并没有停留多久,我发现了一个更严重的问题,在复盘思考时,面对“已读书籍清单”,看着那些书名竟然有些陌生,拼命去回忆,居然想不起里面的内容,那一刻我有些慌乱,感觉这书大抵是“白读”了。 如果读完一本书,只是在自己的“阅读清单”上打勾,却无法将里面的知识点吸收消化,也无法产出成果,这样的读书意义何在? 当时的我慌乱地按下暂停键,开始反思读书这件事,才发现是自己走进了一些误区。为了避免继续“无效读书”,我反复尝试各种阅读方法,总结出3点“深度学习”心得与之分享。 01 与其紧盯数量,不如重视投入度 在读书这件事上,最常见的有两种情况: 一是“慢”。有的人对“读书有用论”是认同的,内心对读书也是有渴望的,但却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经常将书籍放置床头,忙完一天的工作,洗漱完毕靠在床头翻几页,日复一日,书籍便成了“催眠物”,一本书放了大半年也读不完。 二是“快”。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有不少人会追求读书的速度和数量,生怕落后于他人。 有的人读书会比较“功利”,专挑对自己有用的部分读,读完就搁置一边,这就算读完一本书。 我曾经也专门研究过,“高效阅读法”、“关键词串联阅读法”,寄希望能够达到快速且有效的阅读,大概是个人资质比较愚钝,效果并不太理想。 其实,读书的方法千万种,因人而异,并没有绝对的好与坏,找准适合自己的就可以。 但读书的最终评判标准却是一致的:不是你读了多少本书,而是读书所产出的成果和效果,而这将取决于你读书的投入度。 比如,读完一本书,你有什么收获,书中的哪些知识可以“为你所用”,有哪些新知,哪些部分可以践行等等。 你读书的投入度越高,效果就会越好。 这跟谈恋爱有异曲同工之妙,在一段爱情中,如果你都不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就想俘虏别人的芳心,那岂不是异想天开,更别谈能有什么好结果。 就好像我们用翻杂志的方式去读一本书,对比逐字细读一本书,效果也是大为不同的。 所以,我们想要读书有所获,就要明确阅读的新标准,提高投入度、有建设性地去读书。 02 想要“读有所获”,可以试试这样做 想要读书的效果最大化,我还是比较推荐“细嚼慢咽”阅读法,尤其是对于还没有形成良好阅读习惯的人。 有句话是:“慢就是快,少就是多。” 如果你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读书习惯和风格,就从最基础的做起,将一本书至少读3遍。 对,你没有看错,是3遍,这也是深度自学的方法之一。 一是粗读,娱乐性地看内容。 当我们拿到一本新书时,可以先走马观花地翻一遍,看封面、封底、腰封和推荐语,大致地了解书籍的内容。 从读者的角度去阅读,可以“挑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先读为快。 如果是小说类的书籍,可以欣赏故事的跌宕起伏,感受人物之间的爱恨情仇,取得精神上的愉悦,这一遍主要是读个乐趣。 二是精读,思考书籍传递的观点。 我们想要读有所获,最重要的是要带着问题去思考,这样就可以对书中的观点加深印象。 比如,书中提到的观点哪些是我已经知道的?哪些是我不知道的? 书中的观点哪些是我深感认同的?哪些是有疑问的? 书中的观点是否可以践行?需要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通过一系列的提问思考,会让书中的知识点更加鲜活地印在大脑中,这也是阅读非常必要的一个环节。 我一般会准备好笔和纸,将重要的观点用笔划出来,还会再折个书角,以备下次快速找到巩固;还会在纸上大概勾出框架,便于后续反复思考揣摩。 三是“戏精模式”阅读,代入创作者角度。 我们很多时候读书都是“读者视角”去欣赏和领悟,第3遍可以尝试转换视角,从“创作者视角”去思考。 这就是所谓的戏精模式,即学会“假设”。 假设我是作者,这个观点会怎样去表达?这个故事的矛盾和冲突该如何设计?如果要用到案例来论证,有没有比之更合适的? 学会换维之后,你就会发现“新大陆”,容易产生同理心,也更容易与作者之间产生共鸣,对书籍内容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层。 刚开始转换视角会感到不太习惯,毕竟长期在读者视角容易让人产生惰性,给大家提供一个新的学习思路。 建议可以拿自己最喜欢的影视剧,去学习视角转换,一是影视剧比书籍的观赏性更强,内容也会更加有趣;二是剧中若有自己喜欢的偶像,创作者的代入感更强一些。 我就是这么一遍遍刻意练习的,不信你也可以试试。 俗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 我虽还没有找到这些,但却找到了比他们更有价值的东西,那就是在面对人生的苦难时,内心更加笃定和从容,也更加的勇敢和坚韧。 所以,从现在开始,试着调整你的读书方法,把原来学习的终点,变为学习的起点,让深度学习能力,成为你无可替代的竞争力。非常收益https://api.cheyan.net/public/emotion/face_001.png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