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知识大迁移》后感
今天是2022年7月24日,上海迎来了久违的凉爽,带着娃娃晚饭后去玩了一圈,这个时候有机会坐在电脑前面整理下情绪,梳理下思路。最近一直有一个疑问,在一个查找事实如此便捷的世界,求知还有价值吗?当个体不知道任何疑问,国外问维基,国内问度娘。都说上学读书时为了认识这个世界,当查询真相如此便捷,上学的意义在哪里?
自己是八零后,算是经历了互联网时代整个过程。也逐渐有一个疑问,让自己更加困惑:“信息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
以往自己记路能力很强,但是自从有了地图导航后,自己认路记路的能力慢慢退化了。
但其实互联网不会让自己变愚蠢,但它会让自己更难意识到自己对哪些事情无知。这样会导致严重的后果,比如自己在构建认识世界的心智地图时,会因为缺乏知识而变得扭曲。这些无形的曲解对自己的影响也很严重,不管是私人领域(个体)和公众领域(交际生活)的选择、行为和观点,都会因为这些曲解,带来不好的一面。
借用《知识大迁移》中作者的原话:
“
学习塑造了我们的直觉和想象力。已知的事实是连接不同个体,文化和意识形态的共同参考点。它们是闲聊、观点、和梦想的基础,它们让身为公民的我们更睿智,还带来一份意义常被低估的礼物,那就是谦卑。
”
如上便是求知的价值!在这个文化越来越趋同的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像是被设置了同一个代码的电脑,趋同的大脑,趋同的思想,以及趋同的行为,求知的价值对于个体来说,是有能力在被主流文化洗脑的时候保持一点清醒,保持一点与众不同。
精神错乱的定义就是一次次地做同样的事情,却指望出现不同的结果。
该书作者罗列三个观点:
-> 1.在信息大爆炸时代,为什么人却越来越无知?
-> 2.哪些知识让你更富有,更幸福?
-> 3.在无知的世界,如何成为赢家。
这其中逃不开这样一个疑问:当知识唾手可得时,求知还有意义吗?
如今自己生活在一个伟大的时代,由于互联网的出现,自己动动手指可以从线上获取大量知识和事实,尽管有时候还是被动获取的。自己每天都在接触大量的知识。从好的一面讲,为自己节约了大量人力,脑力和精力。
但这也是一个可悲的时代,同样是因为互联网,它让知识变得廉价不堪,所有的一切都不需要去强行记忆任何知识,只要网络的地方就可以搜索到答案。信息被以惊人的速度分享出来(自己也在写技术公众号:车载诊断技术),又以惊人的速度贬值。
当知识在变得廉价,会给自己生活带来不一样的思考。
比如自己用“下厨房app”,搜索同一个菜谱,哪怕那道菜已经做了很多次,依然记不住调料的用量;
比如自己用地图导航,搜索一个位置。有时候这条路已经走了很多遍,但是平时用的是单行,就会依然记不住路;
正如一句俗话:毫不费力气的收获,总是不被珍惜的。当获取很轻易,记忆也便丧失了作用。
书中提到了达克效应,指最缺乏知识和技能的人,反而无法认知自己的这种欠缺。愚蠢的人没有能力知道自己是愚蠢的。“互联网不会让人变蠢,但它会让人更难意识到自己对哪些事情无知。”毕竟互联网会让人们产生一个错觉,那就是自己很博学,似乎什么都知道。
这种错觉是可怕的!!!
这种错误就像下厨房app,它让我误以为自己是个什么菜都可以信手拈来的大厨。
个体缺乏知识,会影响构建自己的心智地图。它左右我们对许多事情的态度和判断。影响我们在私人领域或公众领域的选择。可怕的是,我们其实并不知道自己在被无知控制着。
这个时候就彰显出求知的意义——戳破蒙蔽自己大脑的窗户纸,看见自己欠缺哪些知识,让我们在照镜子的时候,可以辨别出自己是不是达克式愚蠢又自欺欺人的人。
求知不是遇到不懂,直接百度查询对用答案。是需要系统的学习、读书,将自己的认知框架,不断刷新。当自己成为拥有大量知识的人,就可以看清楚事情的本质,从而做出对自己人生有益的判断,判断影响行为,行为决定价值,价值带来财富,钱也许真的没法买到幸福,但无知却经常导致不幸。
而对应自己日常,在一个知识大爆炸时代,每天不断有更新的知识推送到手机、电脑网页上。并且这种推送是根据自己爱好定向推送,勾引自己的兴趣,将自己的精力转移至无聊的事物上。它降低了工作效率,更让大脑的专注能力下降,大脑被碎片化知识割据着,无意义的消耗掉大量的脑力。
那如何做才能避免成为互联网知识的奴隶?书中作者给出了建议:
专注,平衡理性获取信息
浮躁的气氛,多源的信息,指定会分散自己的精力。若想个人有所提升,特别是在成家后,需要自己断舍离,个人不能追求全面,有所舍弃,才能有所得到。设置好时间段,关闭推送源,保持专注,工作完成后,再另行安排具体的时间查看信息(我一般选择不看)。
专注,专一,在一个赛道上走下去!
终身学习者
对于个人,至少一项专业傍身(这是吃饭的本领)。专业上要拥有广博的知识,这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广义的终身教育,需要用新的知识点持续冲击自己的认知框架!
如上分享,希望有所帮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