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肯锡五步法|职场精英是如何做职业生涯规划的?
和身边的年轻朋友聊天,很多人会说我现在很迷茫,不知道接下来应该干什么。我相信在座有蛮多人也是这种状态。迷茫确实是我们这个时代年轻人的一个共性,我会先跟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现在会有这么多迷茫的年轻人。 然后用典型的麦肯锡思维,把大家可能比较感兴趣的职业路径一步、两步、三步地给梳理出来,最后会给大家一个工具包作为总结。 1、认知迷茫 OK,接下来我想先问一下大家:你们的人生目标是什么? 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人,得到的答案五花八门,总结起来基本有3种。 1)没想过 给出这个答案的人基本上都是一些学霸。他们的人生一帆风顺,没有什么大的挫折。 我之前有一个学霸朋友,本科毕业没想好要干什么,就把各种高大上的工作offer都给拒了,保研留校。念完硕士还是没想法,就决定出国念PhD。 我问他是不是喜欢做研究,他说其实也没有,只是还没想好以后要做什么,所以就继续念书拖一拖毕业的时间。
所以人生目标对他来说就是顺其自然,未来会慢慢明晰起来的事情。 2)不断成长进步 给出这个答案的很多都是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人。 没有了来自学校的考核,他们会觉得茫然若失,仿佛只有成长才可以帮他们解脱。 但在我看来,成长应该被当做是一种本能而不是目标。因为它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个不断延伸的过程。 当你思考人生目标的时候,你不该仅仅说我希望自己能不断地成长。你要回答的问题应该是,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 不然的话,你回答说不断成长,其实就跟没有目标差不多。 3)实现财务自由 第三个答案在我们这个年代还蛮常见的,给出这个答案的大多是那些还没有实现财务自由的80后和90后。 他们的家庭条件还算殷实,但身边有很多PK者,面临很大的同辈压力,所以心里就一直渴望能有更好的生活。 之所以有这种念想,是因为想要做的事情太多,但又不知该如何选择。 所以我们会希望先实现财富自由,有了一堆钱之后再一件件去试错,探索自己最想做的是什么。 但他们其实没有意识到,时间也是一种资源,对每个人来说一样都是有限的,所以你其实不能一直拖着。 我有个好朋友,是我以前的同事。 他毕业之后就跑到了一家投行做操盘手,第一年就帮公司赚了两个亿美金,自己也拿了几百万奖金。 当时他就财务自由了,然后就开始花时间试错。 他先是做了两年咨询,又在艺术圈待了一年,现在在一家银行做战略分析。 虽然他已经实现财富自由很久了,但他仍在一件件地试错,不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到底是什么。 所以大家也不必太担心,你并不是一个人在迷茫。很多人甚至到了我这个年纪,也一直处于迷茫的状态。 青年志的一份报告里有个词儿,很好地解释了这个现象,叫做“延后的青春期”。 指的是在本该结束探索稳定下来的年纪,比如说毕业后,很多人却还是选择延长个体探索期的长度,继续去试错。 现在我们的社会,信息爆炸,选择太多了。很多人都希望说能把自己可以接触到的选择通通尝试一遍,再稳定下来。 所以大家会处于这种迷茫的状态,是非常正常的。上面是我非常喜欢的一张图,里面有A和B两个人,他们的起点是一样的。 A一开始就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径直前往自己的目标,不做无用功。 而B并不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他试了很多次,绕了很多弯路之后才到达目的地。 所以我觉得大家也应该先停下来,想清楚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这样才能避免做大量的无用功。 听到这里大家可能会有些困惑,我们今天的主题是用麦肯锡思维规划职业路径,但前面一直都在讲人生目标。 大家可以看上面这张图,其实人生目标到职业路径是一层一层往下剥的一个过程。 你需要先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因为条条大路通罗马,同一个人生目标,可以由不同的职业目标来支撑。 确定了职业目标之后,再去做职业路径规划。 2、 找到人生目标 这里为大家介绍两个寻找人生目标的方法。 | 方法一:使用一支笔 & 一叠纸 你需要准备一支笔和一叠纸。找到一段完全空闲的时间,关掉所有的电子设备,心无杂念,然后闭上眼,开始想象死亡的感觉。 终有一天你会死掉,然后这个世界就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了。
恐惧会占据你的内心,求生欲会开始在你的全身蔓延:“我不想死,我真的不想死。” 当这种恐惧持续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开始问自己:既然死亡是无法避免的,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在死去的那一刻不留有任何遗憾? 然后你可以睁开眼睛,在第一张白纸的最上面,写下你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把第一个答案写下来,任何东西都可以。哪怕是一句很傻逼的话,比如说“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 然后就对着这句话问自己,当我达到这个目标之后,so what(又怎样呢)? 接着你可能会发现,有其他的东西比你刚刚写下的那件事更重要。如果是这样,就把原来那句话划掉,写下你觉得更重要的目标。 它可以是前面那句话的补充完善,也可能与前者截然不同,只要你觉得它比原来那句话更重要就好。 然后你就不断重复这个过程,划掉重写、划掉重写,直到写到某句话,真正触碰到你内心的时候。 你喊出来了,或者是哭出来了,你觉得这句话它就是你的人生目标了。 如果你之前没有试过这个方法,你可能会花好几个小时,却只是写了一堆乱七八糟的东西。 或是写到一半就想放弃,纠结了很久都没有一个让你想哭出来的答案。这很正常,请不要放弃,继续写。 | 方法二:从欲望的角度去思考 另一个能帮你找到人生目标的方法,是从欲望的角度去思考。 我们经常听到说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六欲指的就是求知欲、求生欲、表现欲、表达欲、舒适欲和情欲。 这六种欲望和马斯洛的心理需求金字塔很像,只不过马斯洛的金字塔是从下往上逐级递增的。 但我觉得这六种欲望更像是一个大圆饼,每个人会把不同的欲望分配到这张圆饼里。 我喜欢通过看书、旅行、和别人聊天来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对我来说,可能88%都是求知欲。 你也可以从这个角度去思考,你最大的欲望是什么? 假设我通过这两种方法,得出我的人生目标是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 我会以它为例,跟大家讲解如何去拆解这个目标。 3、 拆解人生目标 接下来我要隆重介绍一个在麦肯锡内部极为常用的工具——逻辑树。 它的原理很简单,就是把大问题拆成中问题,再把中问题不断拆分成一个个小问题。 举个例子,假如我们想在月底存下更多的钱。 结余 = 收入 - 支出。要结余更多,就只有两种方式:要么增加收入,要么减少支出。 收入一般有两种,一是被动收入,是你躺着也能赚到的钱,属于投资性收入。二是主动收入,比如你的工资。 要么增加你的投资性收入,要么多打一份工或创业做生意来增加主动收入。 减少支出也有两种方式。(1)价格上:买更便宜的东西。(2)数量上:少买一点东西。 用逻辑树来拆分议题的时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是MECE原则(不重不漏)。 以上图中的第一个图示为例,不重不漏指的是:A. 未婚,B. 已婚,C. 离异和D. 丧偶之间没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不重),而它们加起来又是一个整体,是一个涵盖了所有状况的全集。 图片中的其他例子就不符合MECE原则。 当我们用逻辑树来拆分一个大问题的时候,要确保各个中问题之间是并列关系,并且满足不重不漏的要求。 沿用前面那个例子:如何变成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 我可以先把它拆成提升外在、提升内在和增加财富这三个方面。 外在又可以进一步分为颜值和身材,内在则是能力和修养。至于增加财富的部分呢,上面已经提到过了。 大家可以按照这个思路,一步步把自己的人生目标分解为职业目标。 4、 选择职业目标 我们刚刚梳理出9种职业目标。但资源有限,我不可能把1、2、3......全部都试一遍,我没有那么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 所以我们必须要做一些取舍。这时候可以使用二八法则。
二八法则,指的是划入20%的资源,其实就可以达到80%的成果。然后你再用其余80%的资源,慢慢把剩下的20%的成果给补齐。 所以,要把资源放在最重要的东西上面。 为了剔除那些不重要的东西,我们需要一个标准。达到标准的保留,达不到的就舍弃。 但标准是因人而异的,它取决于你的价值观。你觉得好的东西我不一定觉得好,所以你得有自己的一个标准。 我们也可以用逻辑树来拆分自己的选择标准。 上图举了一个择偶的例子。把标准拆分为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客观部分我们可以看外在、内在和财富;主观部分看ta是不是对我好,对我的家人和朋友好。 有了选择标准之后,还需要引入一个新的工具,叫做决策矩阵。 左边这一列是择偶标准,第二列的权重则由我们的价值观来决定。 如果我是一个很看脸的人,那我可能会给颜值比较高的权重,比如说30%。其他方面基本就给10%左右。记得确保这些权重加起来是百分之百。 假设有一个女生在男生A与B之间做选择。她可以根据自己的偏好,给A和B做一个评分,就得到了右边那两列。 然后做一个简单的加权平均运算,男主A的分数是7.85,B是7.80。前者的分数稍微高一点,所以她应该选A。 不过这个方法也有一些问题。
一是我们的权重可能一直在变。 比如说她本来觉得男生短发很帅气。“短发”就占了一个很大的权重。 但是看了某个连续剧,觉得男生长发更有气质。“短发”所占的权重就下降了。 权重一改变,加权得出的分数也会发生一些变化,最终的选择可能也就变了。
二是A和B他们本身也会变。 比如说男B跑去整个容,那他的颜值分可能就会变高。这时他的总体评分也会升高。 这就是我们在做了选择之后,还是会一直后悔的原因。社会是动态的,而这些决策工具都是静态的,我们就只能在其中做一个权衡。 回归职业选择,我认为最重要的标准有三个,一个偏感性,是“从心所欲”,所谓的 follow your heart。
两个偏理性,一个对内一个对外。对内的话是“扬长避短”,这件事是不是你擅长的?对外是“顺势而为”,整个行业是不是处在红利期? 回到最前面的例子(成为一个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美男子),我们得出了九种职业选择。这9个选项也可以用决策矩阵来进行分析。 上面是一个简化了的矩阵,只有两个标准,扬长避短和从心所欲。 把前面的9个选项做一个评分,然后把它们一一标在矩阵上。那个你既擅长又喜欢的东西,就会成为你的职业选择。 5、 梳理职业路径 每个职业目标都有自己的职业路径图。 以麦肯锡为例,本科生一般是从分析师做起,过两、三年升到经理。之后再慢慢晋升成为项目经理、副董事和董事。 你可以跟你的前辈们聊,他们会告诉你整体的行业路径是怎样的。 在制定行业路径的时候,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叫做对标管理。 你可以观察一下比你层级高的那些同事,他在不同的维度上牛逼的点在哪里?把它们一条条列出来,看自己和他们的差距,然后一点点去补足。仍旧以麦肯锡为例,有三个能力维度最为重要。 1. CQ:你能不能把手头的资源利用好?2. RQ:你跟客户的关系搞得怎么样?3. IQ:你的智商如何? 简单说,IQ对应的是活好,CQ对应的是耐操,RQ对应的是讨人喜欢。 回到前面的职业路径表,你和你的目标,在这三个维度上有多大的差距?你能通过哪些方式去补足?这些就是你下一个阶段要做的事情。 这里多说一句,你应该对标的不是成长时间,而是成长指标。 有些人可能会说,别人两年就升值了,我都花了三年怎么还卡在这里。 其实不用太心急,因为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是不同的。你需要对标的,就只有你的成长目标而已。 6、 制定发展计划 有一个非常好用的工具叫做甘特图,它能帮你把小目标转化为计划。 当你梳理完自己与目标之间的差距,知道下一步应该做哪些事情的时候,你就可以把这张表拿出来,以终为始,把要做的工作全部填进最左边的那一列里。 然后把你想要达到的成果梳理出来,放到“最终成果”这一栏。 这个表也可以用在团队的沟通协作上,把不同的工作任务分配给不同的人。 总结:工具包 总结一下我们刚刚提到的各种工具。其实最重要的还是要有改变的决心。 接下来,第一步是找到你的人生目标。你可以用一支笔和一叠纸来慢慢罗列,也可以借助欲望清单来判断。 第二步,用逻辑树把你的人生目标一步步拆解为所有能达成你人生目标的职业选择。 第三步,制定选择标准,然后通过决策矩阵,那个计算加权平均分的表格,来选出最终的职业目标。 第四步是梳理你的职业路径,用到的工具是对标管理。可以通过和年长的同事交流,或者看行业报告,明确整个行业的职业发展路径。 然后分析一些榜样,看看你和那些牛逼的人,差距在哪里,下一步可以做哪些事情去补足。 第五步,制定发展计划。知道了自己要做哪些事情之后,可以用甘特图来列出一个详细的计划表,思考下一步具体该怎么做。(内容来源:华为WeLink,2020.11.12)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