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Portal
资讯
论坛
BBS
文库
学堂
会员
圈子
Group
相册
Album
导读
Guide
排行榜
Ranklist
登录
立即注册
淘帖
Collection
日志
Blog
分享
Share
记录
Doing
广播
Follow
帮助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供应商质量管理
浅谈供应链管理中的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重要性
8065
0
黄Charlin
Lv.19
发表于 2017-8-20 20:49:57
|
查看全部
阅读模式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
|
×
昨天,我们供应链管理部两个人(包括笔者)去当地一家颇有名气的上市公司,沟通一个刚量产的新项目材料问题改善事宜。结果刚沟通了十分钟左右,就被产线的电话打断了,产线要求该厂商安排人对已经发到产线的某材料进行通止规的全检。我马上把这个要求传达给厂商负责人,但是让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该负责人突然情绪激动起来,声称此项目初期并未有过通止规的要求,到现在量产也未有任何一份书面的标准有此要求【当然,RD和DQE又是另外一种说法】,厂商不承担这个返工责任,并要求我们立即把订单转走。厂商之所以情绪这么激动,也跟前期标准评估不到位,量产不良率过高,一直亏损有很大的关系。
回过头来看这起事件,如果我们项目前期能对供应链做足质量策划的功课,我想事态肯定不是今天这种局面。
一、 项目开发初期,对供应商产能和品质保证能力的评估不到位。实际上对此种材料,我司并未有太多的可供选择的供应商,这两年供应商开发基本处于停滞,未有任何进展。所以在这个项目初期,根本谈不上评估厂商,只能被动地选择;
二、 打样阶段,对客户标准未经转化和吸收,客户的原始资料也未传达到供应端,更谈不上组织供应商对产品要求进行评审。首先,对客户书面标准没有转化,客户的原始资料往往信息量很大。在没有经过专业人员去提取、提炼的情况下,现场人员可以接受到的有用的信息量极其有限;其次,对一些口头沟通和邮件沟通的要求,未进行标准化,仍然以“非正式”的方式传达到厂内和供应端。那么问题就来了,各工段对“非正式”标准的理解和执行力差异很大,就变成了供应商经常投诉的‘你们自己的标准都不统一,怎么要求我们’;
三、 在样品定型后、试产开始前的这一段时间,厂商是空白的,被动的等待试产订单的下达。这个时候按照规范企业的工作方式,应该制订PFMEA,对加工过程的潜在风险进行识别和排除;制订控制计划、检验标准书、作业指引等规范性的文件。但是很可惜,我们的这家供应商还不具备这样的管理水平;
四、 试产结束后,1、没有进行试产总结;2、没有针对试产问题采取措施(改工艺/模具或改标准);3、没有针对试产不合格物料提出再试产要求;
五、 量产订单下达前,没有人确认是否具备量产条件。1、试产问题关闭了吗?2、供应商的检验标准文件有制订吗?3、供应商有必需的检具和量具吗?4、供应商的产能和直通率满足要求吗?
等等这些基本的项目都没有Check,RD和DQE签了个样品,就不声不响的进入了量产阶段。结果第一批交货就出现了诸多问题,影响了客户的交期,然后就请SQE去辅导厂商改善。SQE真成了“任重道远”的救世主啦,呵呵......
(内容来源:6SQ网,2017.7.5)
APQP
,
供应商质量
车研会员,开心每一天!
回复
举报
猜您喜欢
•
小唐老师:外行如何“装”内行!!!(过程评价,2017.4.26)
•
小唐老师:大众集团Formel Q质量能力(2017.5.25)
•
小唐老师:特殊特性的管理(2017.6.20)
•
小唐老师:生产线你看些什么?——橡胶混炼工艺(2017.7.12)
•
小唐老师:新零件成熟度保障(MLA)(2017.8.17)
•
小唐老师:各大主机厂审核要求一览(2017.9.16)
•
小唐老师:你了解Audit的缺陷语言吗?(2018.1.5)
•
小唐老师:审核时,最怕被审的文件有哪些~(2018.1.20)
•
小唐老师:外包、采购、外购、外协的区别(2018.1.23)
•
小唐老师:客户越来越“爱干净”了,怎么办?(2021.8.31)
返回列表
发布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黄Charlin
Lv.19 管理员
主题
好友
23899
积分
+ 关注
发消息
关灯
在本版发帖
扫一扫添加客服微信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